雨夜送大嫂

2017-09-12 12:30
人生十六七 2017年9期
关键词:石碑做好事大嫂

在辽宁省铁岭县横道镇下石碑山村,人们习惯地把门前那条河叫“雷锋河”。原因有两个:一是雷锋经常把车开到河里洗车,二是雷锋经常背当地的村民、小孩过这条河。这条河就是现在的蒲河。雷锋洗车、背人们过河的地点就在现在的李宪忠家门前,沈平公路对过儿的河道。雷锋冒雨送大嫂的故事起点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1962年5月20日傍晚,雷锋到河边洗车,车洗好了,正准备回营房,发现河的对面有一位妇女带着两个孩子正愁着没办法过河。这一幕被雷锋看到了,他立即赶过去,将母子三人分两次背过河。当时,李国恩、李广全等村民都在不远的地方干活,亲眼看到了这一幕。

原来,这位大嫂是从哈尔滨来,在金花楼下的车,冒着小雨已经走了10多里的泥泞小路,精疲力尽。雷锋听说大嫂要到障子沟去,至少还有15里路,一个妇女带着两个孩子,还有几个包裹,行走起来太吃力了。于是,雷锋就把13号车开回了驻地,冒着小雨背着不满3岁的孩子朝障子沟方向走去。据雷锋战友回忆,当天下午工程兵十团政委韩万金和秘书冷宽到下石碑山村检查后勤工作,不见了雷锋,等到雷锋回来天已经黑了。韩政委听了雷锋的汇报,肯定了雷锋的行为,也提出了批评,做好事不能不请假,不能影响工作。后来,人们说的“雷锋做好事不请假”起因就在这里。

2005年,在障子沟见到了那位大嫂的亲属叫徐世富,雷锋当年送的就是他的三嫂叫纪玉春。1959年,纪玉春跟随丈夫到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工作。1962年5月,纪玉春回障子沟得到了雷锋的帮助很是感激。1962年8月,当她得知雷锋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于是,“雷锋冒雨送大嫂”的故事便家喻户晓了。上世纪70年代,纪玉春报名参加西部“大三线”来到甘肃最困难的天水市一家工厂工作。当年雷锋背过的两个孩子,一个叫徐福斌(当年5岁),一个叫徐福权(当年1岁多),后来都参了军,都是汽车司机。转业后,俩弟兄拒绝当官,坚持开车,做普通司机至今。纪玉春退休后义务在祖国西部多处做雷锋事迹报告,受到社会各界好评,2007年病逝于甘肃省天水市。

雷锋冒雨送大嫂走过的路,就是现在的沈平路下石碑山村到障子沟这段儿。从沈平路到障子沟走的是村南的一条羊肠小路,很泥泞,现在已经是油漆路了。后来,人们把这段路称为“雷锋路”。1967年,横道镇至沈阳通了大客车,为了纪念雷锋,下石碑山村车站的站牌就立在了雷锋送大嫂的起点,人们习惯地把这个车站叫“雷锋站”。 雷锋牺牲后,他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题词、发表重要讲话等方式,大力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精神。

1963年2月11日,《中国青年》拟出一期“学习雷锋专号”,特恳请毛主席为雷锋亲笔题词。2月22日,毛主席将写有“向雷锋同志学习”行草字纸递给了秘书林克。毛主席解释道:“学雷锋不是学他那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习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等各地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了毛主席的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同期,为雷锋题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叶剑英、董必武等。雷锋以“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最多的士兵”,获得了世界吉尼斯认证。

雷鋒精神永不过时,它与时代相结合体现的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碑做好事大嫂
大嫂大,二嫂小
Looking back at the Millennium- Temple of the Reclining Buddha (below)
想起那座石碑
关系好
家 事
罗塞塔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