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取发血流程行为不规范情况的影响

2017-09-12 12:51张素英蔡莉莉王永富
关键词:品管圈

张素英 蔡莉莉 王永富

【摘要】目的 观察品管圈对取发血流程行为不规范情况的影响。方法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实施品管圈活动选取2016.08.16~2016.09.04各科室实施输血治疗患者1194例取发血为对照组,2016.10.10~2017.1.25同一科室取发血239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根据标准取发血流程管理实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品管圈活动。观察并比较两组取发血流程行为不规范情况。结果 观察组取发血流程行为不规范情况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1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医院取发血流程施以品管圈活动,可减少取发血流程实施过程中行为不规范情况发生,降低行为不规范率。

【关键词】取发血流程;品管圈;行为不规范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8..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on blood flow behavior.Methods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Department of Transfusion from October 10,2016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activities,selected 2016.08.16~2016.09.04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treatment of 119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lood as a control group,2016.10.10~2017.1.25 2391 cases were taken in the same department as observation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blood flow management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ed to the control group.Observe and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blood flow behavior is not standardized situation.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irregular blood flow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7.14%)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8.34%),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It i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irregularities in the process of taking blood flow and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irregularities in the process of taking blood flow.

【Key words】Take blood flow;Quality control circle;Behavior is not standardized

在臨床输血治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取发血,而取发血流程的规范与否同输血治疗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在实施取发血过程中出现某一环节的错误,极易造成血液取发不及时、血液采取信息错误、输血治疗不规范等不良事件发生,进而引发救治不良、血液浪费,使得医疗纠纷发生风险升高。因此,对于临床上取发血流程的实施,给予规范合理的管理对降低取发血流程不规范发生率极为关键[1]。品管圈是指有相同或相似的工作性质个体自发组成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以降低某个活动或措施的不规范发生率,促进工作效率提高的新型管理办法[2]。本研究就品管圈对取发血流程行为不规范情况的影响作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2016.08.16~2016.09.04实施输血治疗患者1194例取发血为对照组,2016.10.10~2017.1.25同一科室取发血2319例为观察组。观察组男1401例,女918例;年龄12~71岁,平均(45.67±10.24)岁。对照组男651例,女543例;年龄12~70岁,平均(46.14±10.1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常规取发血流程实施取发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品管圈活动,方法如下:(1)品管圈建立。①圈员确定;②圈名、圈徽确定;按照十大步骤实施:①主题选定;②计划书拟定;③现状把握;④设定目标;⑤解析;⑥对策拟定;⑦对策实施与检讨;⑧效果确认;⑨标准化;⑩检讨与改进。(2)原因分析。全体圈员头脑风暴,讨论未准备好血液、发血核对漏项、血液运输不达标的原因,即:①压力大;②提供取血信息不全;③无监督制度;④家属咨询;⑤配血时间集中;⑥血源紧张,无血液成分;⑦安全意识弱;⑧人员经常变动;⑨领导不重视;⑩无合理发血窗口;k无标准核对顺序;l检查不严格;m培训不到位;n无奖惩措施;o无合适置血架;p无取血数量固定;(3)对策拟定。圈员进行头脑风暴,利用自拟对策评价及实施计划表根据圈能力、可行性、迫切性三个维度进行打分,讨论出最为合理的对策实施计划,包括:增加取血凭证、优化配血岗、优化科室布局、设立专门的取发血窗口、取血人员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4)对策内容。①增加电子和纸质取血凭证,临床用血时需医生开出电子取血单,然后电话通知取血人员,取血人员打印纸质取血单并与临床医生核对患者信息后凭纸质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②增加配血岗。所有急诊用血优先配血。常规用血:输血科工作人员配好血液后及时通知临床科室。③本着使实验室布局更合理的原则对科室重新进行三区划分,更便于流程的实施。设置专门发血窗口。取血人员取血时不再进入输血科工作区,由输血科发血人员在发血窗口与取血人员双方当面逐项核对签字后发血。④制定取发血时核对内容标准核对顺序。“三查”即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即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血液种类和剂量及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在取发血窗口黏贴“三查八对”内容温馨提示标识牌,提醒取发血人员核对。组织取血人员和输血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⑤针对取血数量制定相关规定。一次取血不能超过四袋。不同血液品种不能混放。非急诊用血同一患者一次只能取一袋(冷沉淀除外)设计符合要求的置血架。⑥设计符合要求的置血架。组织取血人员培训置血架使用注意事项。(5)对策实施。endprint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取发血流程行为不规范情况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取发血流程实施中出现不规范情况例数为219例,不规范率为18.34%(219/1194);观察组取发血流程中,共实施六个对策,每一个对策逐一实施,实施过程中不规范例数逐渐下降,实施到第六个对策时,查检总数407例,其中不规范数7.13%例.(29/407)。观察组取发血流程不规范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3 讨 论

取发血流程的不规范,对于输血科医护人员及急需输血救治患者而言,不仅浪费时间、精力,影响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治疗,同时还可能因错误输血治疗增加患者痛苦,造成医源性失血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对血液输注质量及救治情况带来直接影响,特别是针对急诊患者而言,取发血行为的不规范是救治过程中的最大安全隐患[3]。因此针对院内取发血流程行为规范性给予合理严格的管理极为关键。

品管圈活动是近几年来兴起的新型管理模式,其在临床上应用于各项医疗管理的效果备受肯定,特别是对于输血科而言,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保证输血标本质量,减少输血标本不合格情况发生,使得输血标本质量得以保证[4]。近两年来,我院为加强输血科取发血流程的严谨性、规范性及有效性,自2016年10月10日起为输血科在常规标准取发血流程上实施品管圈活动。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取发血流程行为不规范率由品管圈实施前的18.34%降低至7.13%。提示为医院输血科实施品管圈活动对取发血流程行为不规范情况影响好,可显著降低取发血流程行为不规范率。原因在于品管圈是一项具有科学性、挑战性、持续性的管理活动,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根据持续性质量改进办法对取发血流程实施管理,于管理前组建品管圈,确定圈内人员责任,定期召开圈内会议及其他相关活动,通过不断的会议召开,促进圈员们的创造力、积极性激发[5];通过分析以往取发血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找出相应对策,根据对策实施管理,显著提升品管圈活动实施的合理性、严谨性。此外,通过对院内输血科取发血流程实施品管圈活动,将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不仅提高了圈员的和谐度、责任心、团结凝聚力等,而且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科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5]。

综上所述,对医院取发血流程施以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减少取发血流程实施过程中行为不规范情况发生,降低行为不规范率,规范取发血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及输血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海燕,姚 洁,韩 杰,等.品管圈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6,17(10):15-18.

[2] 郭彩利,林 歡,孙春红,等.应用品管圈降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8):849-852.

[3] 莫建坤,杨芳菲,钟丽娜,等.品质圈在输血科交叉配血岗位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220-221.

[4] 师红梅,王海宝,宋英伟,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1):33-36.

[5] 阎 妍.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输血病案书写缺陷[J].中国病案,2016,17(4):24-25,28.

[6] 谷世娟,胡水英,朱七枝,等.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输血标本不合格率[J].护理学杂志,2016,31(8):72-74.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管圈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质量管理的助推剂
品管圈在降低灭菌物品包装标识固定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品管圈在降低血液透析性低血压中的应用效果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