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作文评点报”杯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2017-09-12 20:27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评点缺点红楼梦

真正的巨人不在乎自己的身体所拥有的高度,而在乎自己内心所达到的高度。

——题记

唐朝,魏征死后,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说的就是人要发现自己的短处并及时改正,所以人不能只从别人身上寻找缺点,还要回头看看自己,观察镜中自己的不足。同样一棵树,有的人看到的是树的茂盛,而有的人看到的是树上的毛毛虫。为什么同一件事物产生的结果不同?原因是在于有的人会用赞赏、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有的人则会去挑剔,指责别人。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要搬家,是因为与邻居相处的不好。搬家的时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了下来。旁边的司机问:“你开车这么急,想要去哪里啊?”妇人答道:“我要搬新家了。”“这儿不是住得好好的吗,为什么还要搬?”司机不解。夫人抱怨:“因为与邻居相处得不好。”司机又问:“你常搬家吗?”“对呀,已经是第七次了。”最后,司机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搬了七次家了,你只想别人身上的缺点,难道没有想想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足吗?”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感触就是,人都只在抱怨周围的事物,并没有从自己的身上寻找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美与丑的定义其实都在我们的心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两个口袋,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前面一个口袋往往装着别人的不足,后面一个口袋则装着自己的缺点。所以自己总是清楚地看到别人的不足,却很少回头看看自己的缺点。

一棵仙人掌能在沙漠中无忧无虑地生长,有的人认为它难看,因为它既没有玫瑰的奔放热烈,也没有郁金香的高贵优雅。可有的人赞美它的精神,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两种不同的角度,既批判了缺点,也总结出了优点。

我们要学会欣赏,学会赞赏。眼睛可以寻找别人的缺点,在镜子中也要发现自己的短处,并勇于批评自己。欣赏和赞赏是希望,批评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动力?触摸镜中的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欣赏别人的长处!

(指导教师:)

【评点】

我们总是在挑剔别人的缺点,却忘记了自己也是不完美的。小作者从批评与自我批评谈起,引经据典,论证了我们要“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个论点。文章论证严密,论据充分,逻辑清晰,所提出的论据能够有力地支撑本文的中心论点。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摆事实,讲道理,在论证的过程中,兼顾了文学性,文章语言优美,读来让人回味悠长。

家乡,真美!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马良中学 朱天怡

这儿山清水秀,这儿蓝天白云,这儿民风淳朴……这儿就是我生活了十四年,一个美丽的地方——我的家乡。

家乡的水,秀美。看,门前那条小溪。初春,小溪冰雪融化,泉水叮咚,鳥语花香。走在溪边,水底里倒映着太阳的影子,阳光洒下的光辉,让小溪闪闪发光,波光粼粼。站在溪边,河中央的船轻轻驶过那座桥,只听见船夫在轻声吟唱。蹲在溪边,与溪底里的鱼儿打声招呼,鱼儿时不时也激动地跃出水面,闻着芬香,又陶醉地落入水中。风轻轻拂过脸颊,小溪微波荡漾。

家乡的山,峻美。站在马良山底下,抬头仰望,只见山峰高耸入云,有的高低起伏,有的蜿蜒曲折,像一条蛇一样盘旋在山上。山间,那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大树,风儿吹过,叶子不知哪来的兴致,摇曳着为这巍峨的山伴起舞来!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朦朦胧胧中只见像薄纱一样的雾,薄雾中隐隐约约看见了我的家,

家乡的人,最美。夏天,太阳高照,路边的柳树耷拉着枝条,一丝儿风也没有,天闷得人有些要窒息。村里的人都去哪儿了?打着遮阳伞,转悠到地头。放眼望去,只见田里,丁壮者正弯着腰一刻不停地摘着棉花,时不时用手擦拭一下额头,真是挥汗如雨,毒辣的阳光烘烤着他们的脊背。也许应了白居易的那首诗——“足蒸暑士气,背灼火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看,路边堆着一车车的雪白的棉花,我的嘴角不禁洋溢起一丝微笑。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水,山,人!在我心中,家乡永远最美!

(指导教师 )

【评点】

小作者从“家乡的水”“家乡的山”“家乡的人”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家乡。文章结构整齐、紧凑,层次清晰。小作者对家乡的景色描写细腻、生动,一点一滴都逃不过小作者的眼睛,波光粼粼的小溪,轻声吟唱的船夫,活泼跳跃的鱼儿,高耸入云的山峰,郁郁葱葱的大树……跟随着小作者的笔尖,我们仿佛也来到了小作者的家乡,也欣赏到了这美好的一景一物,欣赏完家乡的山水了,小作者笔锋一转,村里的人都哪儿去了呢?原来,村里的人在田里摘棉花呢!寥寥数笔,小作者将“家乡的人”勤劳的形象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不禁想为小作者“家乡的人”点个赞。读罢此文,你是不是也想去小作者的家乡看一看呢?

劳动——为自我加分

荆门市沙洋县马良中学 何彭雨

其实,对于我来讲,我并不喜欢劳动。我想现在大多数中学生都属于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的人,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的我们确实忽略了劳动的美。嗯,抑或是活力,抑或是汗水。

我曾听说过一句话:“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

寂寞,什么是寂寞?把它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无聊。每当我们在学业中犯懒时,老师说:“我真是佩服你们,明知道初三了任务很繁重,还有人每天课堂上发呆,课外偷懒,高摆着无聊的旗帜,其实时间就在此溜走了,这样的人只会草草一生,因为没有劳动。”

恶习,我会毫不避讳地说,我简直满身都是。现在的我写作业必须提前到星期五,因为每当回到家我的懒病便会犯,总是告诉我自己:“再等会吧,反正时间还早。”可是到了写作业的时间便又会自我洗脑:“再等会吧,时间还早”……总是这样的等等等,让我养成了拖拖拉拉的恶习,换句话说,如果一开始我就自己动手,不拖拉,是否结果就不同了呢?都说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的勤劳与坚持,可是形成恶习,却远远比这来得更容易。endprint

贫困,对于现实的我来说,它是我最讨厌的东西,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会让自己与它完全不沾边,前提,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劳动。鲁迅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想要生存就得劳动,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的,但谁都可以通过劳动养活自己,让自己的后代口含金汤匙。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靠自己的双手成长起来的创业事例,不是今天的季琦10年创办三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便是某大学生自主创业造奇迹,归根结底,这是为什么呢?都是因为劳动,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衣食住行的保障,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同时也是满足自我成就感,为祖国奉献的基础。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世界上本就没有阿里巴巴,通过劳动马云便创造了阿里巴巴,所以我相信,只要劳动坚毅,你也可以创造第二个阿里巴巴,不,我还要把它改名为"阿里妈妈"!现在我算是明白了劳动最美丽!劳动创造美,而且劳动本身就是一种美,拉动最光荣,劳动者都是最美的创造者,万物来自劳动。

最后,不妨让我们一起呐喊:“劳动——为自我加分!”

(指导教师 )

【评点】

小作者开门见山,直言不讳地表明自己是不喜欢劳动的,并用广泛的眼光来看待当下中学生的一种现实情况——“能做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紧接着用一句话引出接下来要论证的三个分论点:劳动可以摆脱寂寞;劳动可以剔除身上的恶习;劳动可以拯救贫困的现状。分论点的陈述清晰,有条理,从自身说起,更容易与同学们产生共鸣,因为这样的情况在你的身上可能也存在着。小作者引用名人名言以及真实的事例,在论述的过程中,更使人信服。文章的结尾总结升华文章的主题,呼应本文的题目,亮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劳动——为自我加分”,结尾收束有力。

影响我最深的一本书

荆门市沙洋县 李市中学 张锐涛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题记

它是一部千百年来在文坛中闪烁着最灵异,最圣洁的光芒的文学巨著,它叫——《红楼梦》。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依稀记得那是一个中秋的夜晚,狂欢过后,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约活泼的史湘云去池塘边对诗,湘云姑娘说出上联“寒塘渡鹤影”。黛玉却走向岸边,悲怆地对出下联“冷月-葬-花魂”。湘云望了望凄冷的月亮,看白鹤飞向远方,只见到漆黑的一点在凄冷的月光下愈飞愈远。也叹了口气……这也无疑暗示了黛玉的结局——忧思成疾,孤寂而死。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可怜的黛玉在贾府待遇着实不错,可却无法改变她“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心。只能在心中默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了。“阆苑仙葩”与“美玉无瑕”不能两情相悦愿,也只能“空牵挂”了,然而“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起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每遇挫折,不尽人意之时,我总会想到放弃,人生来就是要死的,那么拼命干嘛?为何不多享点儿乐,少吃点苦,快乐地过完一生呢?但看过《红楼梦》,看过黛玉的凄惨遭遇,我终于明白,轻言放弃,肚量小,只会自食其苦。想哭时,亦会想到黛玉,世上只尽人意之事太多,怎经得起以哭解忧,难道要像黛玉一样,眼泪哭干后,只剩下血肉吗?于是,当我面对挫折,我会直面对着它,“你来啊,我怕你吗?”是我对挫折说的唯一一句,也是最具勇气的一句话。

读完《红楼梦》,真的给了我极大的影响,当我处于喧嚣尘世时,想想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不需要外表多么亮丽,内心才是最美丽的,内心才是真正打动人的!于是,穿着打扮对我来说毫不重要,看到那些“风流人物”在校園里潇洒走过我只是不屑一顾。

机智亦是从《红楼梦》中得来,当处于尴尬之境,不知是进是退时,想想薛宝钗,她扑蝶时“金蝉脱壳”一计着实另我刮目相看,当自己处于其境时,为何不也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来化解尴尬,避免横冲直撞地中伤他人呢?于是,每当处于这种处境,我会静下心来想个好方法,既不伤人,又能成功化解尴尬,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不管是面对挫折而不轻言放弃,还是重在内心不在外表,亦是以脑治人,倘若我能学得这其中一丝或一毫的好习惯,那都要感谢《红楼梦》!一本好书能净化一个人的心灵,而《红楼梦》却将我的心洗涤得一尘不染,它对我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指导教师 )

【评点】

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小作者从《红楼梦》中学到的智慧是他这一生的宝藏。小作者对书中的人物理解深刻,并从书中的人物中探索到人生的哲理。小作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红楼梦》带给他的深远影响,文章层次清晰,过渡巧妙,上下文衔接紧凑、自然。文章结尾总收全文,进一步抒发了小作者对《红楼梦》的喜爱,因为《红楼梦》将小作者的心“洗涤得一尘不染”。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点缺点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跟踪导练(五)2
书评点讯
别样解读《红楼梦》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