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心血管病的疗效分析

2017-09-12 06:33季伟
关键词:心血管病疗效

季伟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心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心血管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结论 对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具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中医辨病辨证;心血管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8..02

心血管病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我国目前心血管病患者接近3亿,发病率仍呈上升态势。该病占居民死亡构成的40%以上,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如何有效提高心血管病的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笔者以门诊心血管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心血管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本院门诊心血管病患者92例。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52~78岁,平均(62±2.5)岁;病程2~27年;高血压32例,冠心病38例,慢性心力衰竭22例。纳入标准:(1)高血压病为高血压1~2级伴头晕、头胀、心悸、胸闷等症状,冠心病為心绞痛型、每月发作频率≥2次,慢性心力衰竭为冠心病、心功能Ⅲ级、B超检查示一侧或两侧胸腔积液≥5 cm,均符合WHO临床命名及诊断标准。(2)患者配合口服药物治疗。排除内分泌病、血液病、肝肾功能异常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按病种进行血压监测、心电图、血脂四项、电解质、B超等检查,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高血压患者予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日一次口服;冠心病患者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日一次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10~20 mg日二次口服,美托洛尔片6.25~25 mg,日二次口服,阿托伐他汀胶囊10 mg每晚一次口服,心绞痛发作时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除口服基础病药物外给予地高辛片0.125 mg日一次口服,螺内酯片20 mg日一次口服,呋塞米片20 mg日一次口服,胸水消退后停用利尿剂,电解质紊乱时给予纠正。服药4周。治疗组:中医辨病辨证治疗,高血压患者基本方:何首乌、黄精、天麻、葛根、生山楂。阴虚阳亢者加钩藤、石决明、黄芩、白蒺藜、桑寄生、罗布麻等;肝火亢盛者加钩藤、夏枯草、决明子、黄芩、菊花、珍珠母等;痰瘀互结者去何首乌、黄精,加半夏、白术、丹参、川芎、地龙等;肾气亏虚者加生黄芪、桑寄生、杜仲、淫羊藿、女贞子、泽泻等。冠心病患者基本方:川芎、丹参、葛根、薤白、生山楂。痰浊闭阻者加半夏、瓜蒌、桂枝、干姜等;气滞心脉者加柴胡、郁金、延胡索、枳实等;气阴两虚者去薤白,加太子参、黄芪、麦冬、柏子仁、香附等;气虚血瘀者加人参、黄芪、炙甘草、降香等;心脉瘀阻者加柴胡、桔梗、枳壳、桃仁、红花、三七粉、全蝎等;阳气虚衰者加人参、肉桂、制附子、干姜、山萸肉、龙骨、牡蛎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本方:香加皮、人参、黄芪、丹参、葶苈子、桂枝。气阳不足者加附子、白术、茯苓、猪苓、鹿茸等;气阴两虚者去桂枝,加麦冬、玉竹、生地黄、五味子等;痰浊内阻者加白术、茯苓、半夏、细辛等;气滞血瘀者加柴胡、枳壳、川芎、三七粉等。随证化裁,日一剂,水煎服,疗程4周。

1.3 观察指标

显效:血压正常,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无心绞痛发作,心电图、血脂四项正常,心功能Ⅰ级,B超示LVEF≥50%、胸腔积液消失或好转≥70%;有效:血压下降但不正常,症状有好转,心绞痛发作及持续时间减少,心电图、血脂四项有改善,心功能Ⅱ级,B超示LVEF为40%~50%、胸腔积液好转30%~70%;无效:血压无变化或升高,症状无好转,心绞痛发作及持续时间无改善,心电图、血脂四项无改善,心功能无改善,B超检查示LVEF≤40%、胸腔积液好转≤30%或增多。

2 结 果

治疗组显效25例(54.35%),有效19例(41.30%),无效2例(4.35%),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显效16例(34.78%),有效21例(45.65%),无效9例(19.57%),总有效率80.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血管病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心悸”、“胸痹”、“真心痛”等范畴。病因分为先天病因及后天病因,先天不足是发病基础,后天失调如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情志失调、起居无常、劳逸过度、年迈体虚等是发病诱因。该病发病初期多为实证,表现为气滞、痰湿、血瘀等;久病后由实转虚、虚实夹杂,最终造成患者肾(精)气不足、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浊闭阻、气血两虚、气虚血瘀、阴阳俱损、正虚阳脱等。心病日久、血脉瘀阻、心失营运则致“心衰”,肺失通调水道、脾失运化传输、肾失蒸腾气化发为“悬饮”、“水肿”,上凌心肺、肺失宣发肃降则为“喘症”。主要症状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头晕、头昏、喘促、倚息不能卧、咳吐痰涎、水肿尿少、神疲等,需给予调补肝肾、平肝熄风、化痰利水、益气养血、理气活血止痛、调整阴阳、回阳救逆等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临床面临的是经现代医学基本诊断明确的疾病群,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辨治现代医学疾病尤为重要。清代徐灵胎《医书全集.兰台轨范序》云:“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之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然后考虑其治之法,一病必有一主方,一病必有主药。”说明每个病都有其基本病因、病机、变化规律、主要治疗方法及药物。中医认识及治疗心血管病,在辨病后必须重视辨证,既识病又辨证,既把握疾病基本发展变化全局制定治疗方法,又根据疾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症候进行辨证施治,做到辨病基本方与辨证方药结合,可取得很满意的疗效。本研究中高血压中医诊断为眩晕,以本虚证及虚实夹杂常见,肾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基本方治以平补肝肾,兼顾潜阳熄风、祛痰化瘀,结合辩证论治,降压和缓平稳、显著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冠心病心绞痛型中医诊断胸痹,病机为心脉痹阻;按急治其标、缓治其本原则,基本方治以活血理气止痛、辅以温阳化浊,结合辨证论治,胸痹缓解迅速,减少复发率,降低真心痛风险。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断心衰,病机为本虚标实,心气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基本方治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结合辩证论治,有效改善心功能及症状、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现代医学心血管病病理基础为功能性血管收缩、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钠水潴留、冠状动脉痉挛或狭窄、心肌缺血、心肌重构、心室舒缩功能减退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研究中选取的中药多具有:降血压、扩血管、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血小板聚集、降血液黏度、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抗心律失常、减轻心肌耗氧、改善心肌代谢、抑制心肌纤维化、正性肌力作用及利尿等功效,对心血管病的疗效确切。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心血管病,疗效良好,可显著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邓天真.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J].当代医学,2013,11:148-149.

[2] 曾学文.心系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4:27-65.

[3] 梅全喜.现代中药药理临床应用手册[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疗效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