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与陶瓷茶器的关系

2017-09-13 20:40夏金凤
艺术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茶文化

夏金凤

摘 要:陶瓷与茶文化渊源深厚,茶文化是伴随陶瓷的发展而产生的。茶器的使用在中国茶文化、茶具家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人讲究茶饮,对茶器的使用和审美更是要求不同,品茶不仅重视茶叶的形、色、香、味,还讲究茶器的不同质体和造型设计的艺术特点与美感。

关键词: 茶饮 陶瓷茶器 茶文化

在中国浩瀚的陶瓷文化与茶文化中,陶瓷文化与茶文化相辅相成,并肩前行,从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演绎出了绚丽多彩的篇章。

一、 茶风兴盛历史渊源

中国最早喝茶启蒙于唐代,形成制茶艺术辉煌是在宋代,而明代则创新改革,于清代达到顶峰极盛,茶之艺术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历史,渊远流长,至今已经自成一大系统。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因而被称为“茶国”。据现有文字记载表明:我们伟大的祖先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栽培和利用茶树,传说在公元前2337年,神农上山采药不知不觉中已尝尽72种中药,中药的毒性使神农觉得口干舌燥浑身不适,于是坐于树下休息。这时,几片树叶飘落与前,凭着习惯又捡起身前的树叶放入口中尝试,不一会儿,令他惊奇的事发生了,口也不渴了身体也开始舒畅起来,整个人都轻松起来,而口里茶叶的清香还在嘴里回荡。根据现文记载,茶叶在我国是最早用作的药物,“汤用于药、嫩叶用于食”可见茶叶在我国不管是药用还是作为饮品对我国乃至世界饮品都是举足轻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云“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诗中所说的浮梁就是今天的景德镇浮梁县。可见当时茶叶对于当时陶瓷种类的影响,同是也反映出当时的景德镇浮梁县是当时茶叶的一个主要集散地之一。明永乐到宣德年间景德镇窑所生产的陶瓷茶具日益精美,从而越来越被当时的人们所喜爱。乃至到今天景德镇窑所生产的茶器系列到今天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众所周知,饮茶主要讲究的是怡情之味,如“披咏疲倦”、“深共语夜”、“小桥画舫”、“小院焚香”,讲的就是对品茗的最佳环境和时机,“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境界,不仅仅是表露了来客和主人之间的欢畅快饮,更是蕴含了一种高雅与愉悦的情致。

二、 茶器的形成与特征

北宋蔡襄《茶录》中仍将饮茶过程中所用器具称为“茶器”。茶器,指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茶壶,茶碗,茶,茶盘,茶托,茶叶罐、公道杯、茶洗、茶漏、茶勺、茶夹、茶宠等等。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饮茶时可谓相得益彰(如图1)。

茶器历史悠久,古新石器时代就有饮茶水用具。很明显,自茶被人类利用起来以后与之相关的茶具就随之产生了。古代喝茶饮用的器皿是比较简单粗放的,那时候的茶具皆以陶质制作为主要的原材料,很早就是用泥巴泥塑成型在火堆上烤上几百度,使陶质变硬不易破碎而形成的喝水舀水用具,等人类文明到了一定的程度,农业逐步发展起来,人类的思维开始意识到高温烧制陶器更耐用,审美也随即而来,因此陶器纹饰也开始产生。汉代瓷质茶器得到发展,到了唐代以后,专用茶具就出现了。唐代茶具品种多样,装饰丰富多彩,它不仅了承袭了两晋南北朝的青釉艺术,还开创了三彩陶,是越窑千年风骚的一枝独秀。据文献记载,《茶经》的作者是唐代陆羽,陆先生被称之为是我国唐代茶文化兴起的奠基人,饮茶和茶文化是在他的倡导下,煮茶需要加料,由羹煮逐渐发展成清茶的烹煮,人们由喝茶进入了品茶的境界。饮茶,在现代都市社会已经成为爱茶人的精神生活的一种乐趣,怡情雅致,舒缓压力。

诚然,各地区茶器特征亦不一,较出名的是景德镇所生产的陶瓷茶具,它的特点是胎体轻薄,质地坚硬,造型精美,因此享有声如磬,明如镜,薄如纸之美誉,景德镇的瓷器一直都是驰名中外。当然,现代的茶器造型千变万化,装饰手法丰富多样,青花、斗彩、粉彩、釉里红、古彩等不同色釉装饰,到了清代康、雍、乾时候,景德镇有部分窑厂的陶瓷生产达到了鼎盛时期,生产规模空前浩大,特别是所皇宫茶具,可谓工艺之精湛,美轮美奂。

中国的茶具具有一定民族特性,它自然谦和,不重形式,历来的茶具从唐代的茶经到宋代的大观论茶亦或是到明代的茶疏,所有当下我们所谈的只是对饮茶生活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将饮茶融成生活一部分,他们没有什么特别方式和仪式,只是茶是生活必需品,聚朋畅谈,舒缓压力罢了。

三、饮茶方式和茶器影响

宋代由于统治阶级的各种政策和思想的影响,人们的饮茶方式较之唐代的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们不再直接煮茶,从而使茶艺和茶器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一方面它也延续和继承了唐代所开创的茶文化内容。同时又根据自己本时代的文化特征发展出符合本时代文化内容。为元明茶器发展开辟指明了道路,宋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

从茶器方面讲,当时斗茶之风兴盛。由于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崇尚福建建窑黑釉茶盏。建窑又为宋皇室烧制皇室御用茶具,以至于建盏成一时风尚,至后事仿品无数。宋代很多著名的诗句都有歌颂它的。例如:“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兔毫斑”、“松风鸣雷兔毫霜”等。日本古籍亦有对青兔毫,黄兔毫建盏,建州垸等记载。由此可见宋时我国的茶文化和陶瓷茶具文化不止对本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日本日本的茶文化和陶瓷茶具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至15世纪以后,日本把建盏及黑釉器称为天目(如图2)。今天,“天目”已成为了黑釉一类陶瓷器的代名词。

北宋时期,蔡襄《茶录》中有介绍到“探汤纯孰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汤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茶重则味苦香沉,水剩则色气寡。两壶后,又用冷水荡涤,使壶凉洁。不则减茶香矣。罐熟则茶神不健,壶清则水性常灵。稍俟茶水冲用,然后分酾布饮。酾不宜早,饮不宜迟。早则茶神未发,迟则秒馥先消”,这段文字讲的和我们今天的饮茶方式是不无二样的。宋朝历经三百多年,宋文化对中国陶瓷文化和茶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到今天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长江下游的宜兴紫砂茶具初见雏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东坡先生,他说“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取深情”。因为,紫砂壶泥性特质独特,它能吸收茶汁,收取茶香。紫砂壶用的时间越长,冲泡出来茶水的味道也越好。以茶养壶,以壶载茶,相辅相成,应运而生。我们知道紫砂壶创造者明正德春壶是嘉靖时期的龚春制造,由于历史原因,现在的供春壶已极为鲜见,留传下来的供春壶多为后世仿造。当代紫砂壶制作工艺大师顾景舟大师的一件仿品其价格都在20万港币左右,其足可见供春壶在当时的价格之高,工艺与艺术之深。从某种意义上说,紫砂茶具已超越了实用功能的束缚,成为了一种精神藝术品。endprint

四、饮茶与陶瓷茶器的关系

饮茶需要使用茶器,泡茶和喝茶都需要茶器的使用。到了中国发展的今天,泡茶和饮茶的茶器用具千变万化,有纸材、玻璃、竹材、木材、金属等材质制作的茶器用具,有的是便捷实用,有的是牢固不易碎,有的是环保安全,那么陶瓷茶器造就茶饮文化历程更多的实用与审美价值。唐代陆羽《茶经,皿之器》上对当时全国各地所生产的茶具风格和质量做了评价对比。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寿州,洪州次,或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也许今天的我们从陆羽对越瓷青色和邢窑白瓷的比较中可以窥视一二当时陶瓷生产的一个盛况。南有越,北有邢,可见当时人们对于陶瓷茶器的追求达到了一个癫狂的状态。这正是我们当代茶人和制器者所欠缺的一种对于生活态度的一种认识形态,或许今天的我们也应学学当时的茶人和制器者对于茶,器,和生活的态度,饮茶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毫无保留对陶瓷茶器的爱,而不是出于茶叶的贵贱去刻意追求茶人文士的生活方式,从而忽视了对陶瓷茶器存在的形态及饮茶的精神境界。

人们的饮茶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满足嗅觉和味觉,嗅一嗅茶的香气,闻一闻茶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视觉和触觉,友人聚堂一起观赏倒茶汤,品一品和把玩一下茶器,甚至还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享受,把茶会友,清淡阔论,趣味众生。因此,陶瓷茶器不仅仅是为了给他人礼节性的倒茶解渴,它主要是能很好的体现主人的艺术修养及待人气度,这些所有都被上升到一个精神文化的层次,茶饮与茶器的关系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的设计和艺术价值的体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茶叶种类也日益增多,茶器种类也随着茶叶品种的增多而增加。当代茶文化与陶瓷茶具文化应继承前人,继往开来。茶与器相互并進,和谐共生。我想,我们不但要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还要去钻研和更加深入的探讨茶文化与陶瓷茶器直接的关联,了解中国各地区各名族对茶文化和陶瓷茶器的使用和发展情况,创造出更多更好更能服务于人民的作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陶瓷产品设计师新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刘丹.陶瓷艺术与茶文化的联系[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4(6).

[2]姚国坤,胡小军.中国古代茶具[M].北京: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3]张玲霞.略谈陶瓷茶具的设计[J].景德镇陶瓷,2004,14(l).

[4]李盛仙.茶具上的题文化[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5(5).

[5]贾跃千,等.再论唐代茶文化兴盛的表象与成因[J].茶叶科学,2009(29).

[6]杨娟.茶文化与陶瓷茶具综述[J].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14.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加快茶文化建设 助推茶产业发展——记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
试论凤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世纪上半叶现代都市茶文化的形成
《红楼梦》与中国清代茶文化
江苏省茶文化旅游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