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活动入手,探索作文教学

2017-09-13 06:10丛玉民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泡泡习作比赛

丛玉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写作实践上,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生进入小学中年级以后,往往感到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于是,作文中学生要么以流水账应付差事,要么以假话、空话、套话来完成任务。时间久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厌烦情绪。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一是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实践活动和生活体验;二是不知如何提取生活素材进行习作活动。那么,教师如何根据教材、学科、学生的特点,结合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体会到习作的快乐,使学生在习作中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呢?本人从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入手,进行了作文教学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教材单元习作的要求,灵活地设计活动

在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训练要求。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要求用一两件事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人的事,要表达真情实感。对学生来说这样的事情多得很,却不知如何抓住具体的事例与细节写成文章。我就为学生设计了一项特殊的活动作业,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把“XX,您辛苦了!”“XX,谢谢您!”“XX,我爱您!”这三句话在最合适的情境下送给自己的父母,并把自己的作业完成过程记录下来。第二天来汇报时,学生兴趣高涨,一个学生写道:放学回到家,我头痛得厉害,妈妈看见我精神不振的样子,摸了摸我的头说:“感冒了吧,来,吃片感冒药。”说着就把水端到我面前,又把药送到我嘴里。我说:“妈妈,谢谢您!”妈妈说:“你能体谅妈妈的心就是好孩子。”该做饭了,爸爸知道我很难受,特意下厨为我做了我最喜欢吃的锅包肉,看他累得满头大汗,我不禁说:“爸爸,您辛苦了!”爸爸舒心地笑了。晚上,做作业时,有一段课文我怎么也背不下来,妈妈走过来,一会儿引导我抓住重点词语背;一会儿又让我带着动作背;一会儿还和我一句一句的连着背。不一会儿功夫,我就把课文全背下来了。我高兴地说:“妈妈,我爱您!”妈妈把我搂在怀里。

在这样的活动设计里,没有教师烦琐的讲解,没有学生搜肠刮肚的遣词造句,在“润物无声”的情况下,学生就将父母对自己的爱的具体内容轻松地倾注笔端,正所谓习作零压力。

再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要求模仿课文中用于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方法,写一写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写偶然见到的陌生人,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学生的作文大部分平淡如水,毫无新意。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我给爸爸打个分”的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孩子们说出给爸爸打的分数,并举例说明打分的依据。孩子在陈述他的打分理由时,便抓住了爸爸的特点——有的因为爸爸的宽容大度、慈爱负责的特点,而给爸爸打高分,有的因为爸爸爱玩手機经常在外应酬无暇辅导自己,而给爸爸打不及格。而爸爸的语言、动作、神态都被孩子们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番,人物性格特点呼之欲出。口语交际结束后,习作自然一气呵成。

二、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巧妙地设计活动

在学生习作中,常常会出现写错字、句子不通顺、用词不准确、表达不具体等问题,为了避免学生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我常常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地取材,巧妙设计作文活动,帮学生积累素材。比如在写关于一次画鼻子游戏的作文时,有很多同学都把“鼻”字写错了。于是我就设计了一次有趣的写“鼻”字比赛。当听写完毕,我把同学们写错的“鼻”字有代表性地展示给同学们看时,他们都惊讶了,因为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明明感觉会写的字,怎么会弄出这么多笑话。此活动后,学生很快把这次活动有序而生动地记录下来,有的孩子还感悟出:只有用心记字,才能告别错字。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再如:根据汉语一词多义的特点,我让学生就“死”这个字,排除它“失去生命”这个意思,来举例子说一说对它不同含义的理解与运用。学生觉得很新奇,因此都纷纷举手,有的说:“六·一儿童节那天,天气像下了火,快要把我热死了。”有的说:“有一天晚上,爸爸妈妈都出去了,我一个人在家做作业,累了,没人跟我说话,更没人跟我玩,无聊死了。”还有的说:“寒假放假去乡下奶奶家,奶奶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锅包肉,我把一盘子锅包肉都给吃了,差点没把我撑死。”于是,一篇篇关于有趣的“死”字的作文片段随即就诞生了,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了表达与应用。

三、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精心地设计活动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让学生习作前,我常常设计一些闯关游戏、拼句游戏及各种益智、益身的比赛。比如,我开展班级吹泡泡比赛,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吹的泡泡又大又多,谁就是冠军。没想到,这一快乐的游戏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只见于佳琦在作文中写道:游戏开始了,我和王华是一组,老师说了一声“开始”,我就不紧不慢地吹起来。我吹的泡泡有大有小,大的像鸡蛋,小的像玻璃球,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看到这么多美丽的泡泡,同学们高兴地手舞足蹈,有的用头去顶泡泡,好像要让泡泡飞上天;有的用手去接泡泡,好像要把泡泡抱入怀中;还有的让泡泡随意地落在自己的脸上、头上,好像要来个泡泡浴。可是泡泡却好像和我们捉迷藏,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和我一组的王华不会吹,吹了半天也没出来一个泡泡。所以这一组我赢了。又如我设计的一次吹泡泡糖比赛,比赛规则是看谁吹得有趣,吹得有创意。结果,有的同学在比赛后很快写出以下内容:我们班的丁一最爱吹泡泡糖了,这第一轮比赛我本以为第一名非他莫属,可没想到在最关键的时候,她旁边的一个同学冲她做了一个鬼脸,她“扑哧”一笑不但没吹出大泡泡,而且还把泡泡糖吹到了一个同学的脸上,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第二轮比赛开始了,也许同学们的水平相差不是太多吧。大家吹得都很卖力。于欢吹得最有创意,因为他吹的泡泡一会儿像月牙,一会儿像椭圆,一会儿又吹出一个“子母泡”或“三胞胎”。同学们都为他鼓掌喝彩。老师开展这样的活动实在太好玩了,我真希望还上这样的课。

四、针对学生好奇的特点,创新地设计活动

对世界充满好奇,这是孩子最大的特点。因此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到新奇的活动,会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让学生观察电话机上的小疙瘩(专为盲人设计的键),进而联想它的用途;让他们观察、探讨生熟鸡蛋的辨别方法;让他们去发现腊八蒜为何变绿、毛巾怎样能变软的秘密……为了让自己的作文课充满新鲜感,我设计了一堂记忆力大比拼。上课时,我神秘地拿出了一个漂亮的新包,并笑眯眯地问同学们:“这是我新买的包,漂亮吗?哟,这里面还鼓鼓的,想看一看这里面都有什么吗?”随后我就要求大家边看边记忆。全部看完后,让学生写下包里放的物品名称,一分钟内谁写出的多,谁就是记忆大王。学生的兴趣一下被点燃了。紧接着,我让学生把这次比赛的活动过程及感受写下来,正如所料,学生的作文水到渠成,有过程,有感受。

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地积累活动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就是说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必须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并且随时积累的好习惯。为此每一天我都要求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用简短的语言在专用本上及时记录下来,并且每周都会利用一节课让学生口头汇报。一周一评谁的生活积累更丰富多彩,哪些活动可以写在作文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活动日益增多,学生可写的日常活动也多了,学生也就学会了写生活,作文中就有了真情实感。

实践证明,从设计活动入手,探索作文教学,不仅改变了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的现状,还开阔了学生的习作视野,培养其随时将成长过程中亲身经历的生活体验记录下来的习惯,学生能说真话,吐真情,做到“我手写我心”,生活得到了积累,思维得到了深化,兴趣得到了激发和培养,写作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泡泡习作比赛
吹多大的泡泡能把人送上天?
巨型泡泡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