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义:一位不擦黑板的数学老师

2017-09-13 06:25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作业题板面刘老师

一般一些代“副科”的老师,需要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比较少,一节课下来也写不满一黑板,所以老师一节课一次黑板也不用擦。代“主科”的老师则不同,因为要在黑板上写的内容很多,因此,如果黑板已经写满了,就需要擦黑板,有时,甚至要不止一次地擦。尤其是教数学的老师,一些定理、定义需要写,一些公式不光要写,还需要在黑板上推算。更不用说涉及本节课内容的例题必须在黑板上给同学们演算讲解,这些都需要占据大量的板面,所以,一般说来数学老师擦黑板就擦得勤。

然而,我当年上中学时的数学老师刘士义就是一个基本上不擦黑板的老师。

他是怎样做到的呢?不外乎两点:一是精心选择要书写的内容,可写可不写的不写,与学生理解、记忆无关的不写。这样就大大缩减了板书的总量。二是精确设计,充分利用板面,每节数学课下来,整个黑板都写得满满的,连边沿四角都没有空白之处。你会想是不是满满一黑板显得杂乱无章呢?其实,一点都不乱,黑板的左边是定理、定义、公式,右上角是本节课要点,右下角是作业题,中间是公式推导、例题演算部分。整个板面内容分割明确,位置相对固定。这样完整而有条理的板书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反刍消化。这大概正是刘老师不擦黑板、精心设计板面的目的所在吧。

上面我们所讲的刘老师不擦黑板、精心设计板面可以算作他教学中的一“精”,除此之外,他的教学还有三“精”。一个就是精准的课时把控。在我的记忆中,每当刘老师把一节课的内容上完,最后把作业题布置给大家的时候,下课铃也就应声响起了。课时把控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确实不易,就算是教学多年的老教师也必须是对课时把控的有心人才能做到。这需要你把每节课教学内容的用时有所记忆或记录,在经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才能达到心中有数、精准把控课时。而刘老师做到了。

另一个“精”,是精炼的作业题。

多数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题都是课本中或其他教材中现成的习题,有些老师还有喜欢给学生多留作业的习惯。但刘老师则不然,他留给学生的作业题是自编的,就写在黑板的右下角处,也就一道题,但这道题可不简单,它几乎暗含了一节课老师所讲的全部新知识。你要是这节课没认真听课就别想把这道题做出来,反之,如果你听懂了课,不光能做出题,而且能通过做题巩固一遍新学知识,这正是老师设计作业题的目的所在。

最后一个“精”,就是精妙的讲课艺术。

我们先分享一点生活小常识:拖拉机跑起来噪音分贝是很高的,那为什么躺在拉沙子的拖拉机车上的人还能够睡着呢?这反映了人的神经承受外部刺激的一种规律,即同一种重复刺激会使刺激效果递减,甚至消失。拖拉机虽然噪音很高,但发出的声音是同一频率,所以躺在拖拉机上的人最后就没感觉了。这就是有些老师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整节课都用高八度的声音讲课但效果不佳的原因。刘老师讲课的声音并不高,但却是抑扬顿挫的,语速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有快有慢的。难道刘老师就没有高八度的时候吗?有,当一节课的内容讲完,把要点写在黑板的右上角时,突然,他的倒八字眉蹙了起来,把本来就不大的嘴嘟缩成吸管状,然后长长地、特别响亮地倒吸一口凉气,随着这一口吸气,同学们知道要讲要点了,大家都纷纷抬起头,只见刘老师把张开的五指收成一撮,活像一只啄木鸟。“啄木鸟”像敲木头一样敲打着黑板右上角的要点,这时候刘老师嗓音也提到了高八度,把要点复述一遍,再在重点词语下面打上横杠或画上圈圈。这一系列动作做完后稍作停顿,才开始留作业。从上面的情形我们可以看出,刘老师并不是频频使用行动强烈刺激学生们的神经,而只在讲解学生最需要理解和记忆的要点时使用。可以说,是在最恰当的时候用在了最恰当的地方,当然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知道人对形象事物的记忆要好于对抽象事物的记忆,所以好的老师都要在如何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概念上下功夫。刘老师一系列的肢体语言必然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形象记忆,而这种形象记忆又是和他所讲的抽象概念紧紧连在一起的,这使抽象概念包裹在了形象化的情景之中,这样学生对新学知识更容易记得牢固。这体现了刘老师精妙的讲课艺术。

这是刘老师留给我们的在教学过程中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刘老师是什么样子呢?那时候作为走读生我们大概谁也没见过,不过我倒有幸看到过在休闲锻炼中的刘老师的样子。

有一天的课外活动时间,我看见一帮老师在乒乓球室打乒乓球,便凑过去驻足观看。好像是那种攻擂打法:胜者守擂,败者换人。轮到刘老师攻擂了,只见他手握直拍,站在球台中间位,左右开弓地抽球,他不喊不叫,冷静观察着对方站位,对方站远则给对方靠网近球,站近则给对方吊远球,不一会儿就把擂主拿下了。他当擂主后就没见有人能把他打下去,直到他那单薄的小身体实在是累得支撑不住了,才把擂主之位让给别人。

刘老师学历并不高,只是一个大学肄业生,但凭借其良好的特质成为了一代名师。他的名气到底有多大,当时我们并不知道,直到二十多年后一次偶然的机缘,我才有所领略。

1984年,我在临河三中任职。有一天,多年未见面的刘老师突然找到我说,他失业了。这让我一时大惑不解,这么好的老师,又不到退休年龄,怎么会失业呢?原来事情是这样的:1976年为了就近赡养年迈的老人,他从五原二中调到集宁五中任教。他膝下子女也不少,二男三女,其中有一个女儿还没有工作。当时有子女可以顶员的政策。为了让那个没工作的女儿就业,他让女儿顶员了,这样他就失业了。他找我的意思是想让我帮他找一份教书的工作,如果能够复职那就更好了。

能为令人敬佩的刘老师办点事,我当然是不遗余力。我立马去找了当时的巴彦淖尔盟农管局局长何俊士。我之所以找他,是因为他曾经当过五原县教育局局长。见到何局长后我先简要说明了刘老师的诉求,然后我打算详细介绍一下刘老师是一位多么优秀的教师。我刚开始讲就被何给打住了。他说,你不要给我介绍了,刘士义是名牌教师,我很了解他。他原来是奋斗中学的教师,1957年,为支援五原二中……我十分诧异,一个二十多年前的教育局长,还能记住几千名教师中的一个,这个被记住的教师该是有多么大的名气啊!

后来刘老师去了阿拉善盟。已经五十五岁的他,只剩四、五年就该退休了,会有学校给他复职吗?我表示怀疑。之后事情的进展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刘老师在阿盟师范的第一次试讲就一炮打响,他用他精湛的四“精”征服了阿盟人,不仅留用他,而且随即给他办理了复职手续。

好老师就是好老师,是金子无论置于何处都是闪光的。

刘老师一直在阿拉善盟师范学校干到退休,1996年返回五原定居,颐养天年。刘老师青少年时期体质就不好,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期间就是因病退学的。2003年正当他安享晚年的时候,查出了食道癌,已经是晚期。次年3月,他驾鹤西去了。

他走了,他去了天国。我想那天国的黑板广阔无垠,刘老师可以随心所欲地书写,再不用精心设计板面,也不用去擦黑板了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业题板面刘老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美味老翟板面
电解机组洗涤喷嘴布置方法研究
幽默的刘老师
板面的故事
各种典型边界FGM矩形板面内自由振动的二维弹性分析
作业题很难的时候,你一般会如何解决?
圆心仍对应圆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