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阅读课堂建设的新思考

2017-09-13 22:44陈茂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大语文阅读课堂策略

陈茂

摘要: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大语文努力。仅以语文课本为教材已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与阅读要求,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针对语文课本阅读量有限,知识与能力训练不足的弊端,应大力倡导“大语文阅读”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效地提高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关键词:大语文;大教材;阅读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122

从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题看,几乎所有的试题都指向语文教学要关注传统文化,回归传统。一方面是从试题的选材上,重视传统文化的材料;另一方面是从价值的引领上体现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对学生的引领。正是这一明确的指向,要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语文教材的应用、学生的课外阅读上入手,逐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一、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今后语文高考将会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人文情怀,而阅读能力是人文情怀素养中最关键的要素。高中课改初期,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就说过,要让喜欢读书、多读书的学生在高考语文中得高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应当把读书当做语文课的头等大事来看待,改变过去对阅读的忽视,建立起阅读兴趣,会阅读、爱阅读的人,自然视野開阔,知识面也广,考试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不用说了,这是阅读潜移默化的培养方向,又能避免陷入题海战术。”

温教授的这番话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也提到过:“语文活动最基本的就是‘阅读(听与读)与‘写作(说与写)活动。 ‘听与‘读主要是对外在信息、知识、文化的吸取,是内敛地指向人内心的思维过程,是自我精神逐渐丰富与升华的过程,这句话更能体现“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吕叔湘说:“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靠薄薄的课本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如何做到让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呢?

二、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语文教师首先要注重学生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想摸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新法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一般来说,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学生为疑而读,边读边思,在阅读中思考、议论,提出疑问,思维活动就得以充分展开。读好书,好读书,这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也可以说是考量学生人文情怀的法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因材施教教会学生阅读,一旦习惯养成,阅读活动就可以顺利展开,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交还学生阅读时间

充足的阅读时间是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前提条件。为了能够让学生有充裕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首先语文教师就要“挤”出时间,为阅读开路。那就要先从改进课堂教学开始,尽量少讲精讲,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一周能抽出一节课时间给学生自由阅读。其次是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让教师真正落实“减负”的政策,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保证每天能有固定的时间段,可以是30分钟,也可以是一个小时来进行阅读。坚持每天阅读,时间虽短,但只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必然能够收到益处。

四、带领学生静心走进阅读课堂,以阅读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静心走进文学,静心进入阅读世界,促进自己文学素养的形成。阅读是积累素材、增强语感、开阔视野、积淀文化的有效途径。语文的核心能力就是阅读写作。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有吸收才有输出,这是最简单的道理。看高考的优秀作文,作者们娴熟地引用名人名言,语言表达流畅老道,足见阅读的广泛与积淀的丰厚。

由于教师教育理念的相对滞后和教学思维定势的影响,阅读教学仍难易旧辙,阅读教学仍是穿新鞋,走老路。面对容量陡增的新教材、课外读本、推荐名著,师生普遍因时间紧任务重而疲于应付,加上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技巧与能力,速度慢,耗时多,明知“大量阅读”是救治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却不能落到实处。其次,开展高中语文课外课外阅读活动有诸多制约因素,不少学校领导、教师片面认为,普通高中抓教学质量就是抓考试,应试教育考取高分是第一要务,搞课外阅读耗时多见效慢,收获不是很显性,不可能使学生在语文学科考试成绩上“立竿见影”。考场训练是“正餐”,课外阅读活动是“零食”。于是,促进写作的课外阅读没有了,“腹有诗书气自修”的文学修养也没有了,写作成了“无米之炊”,只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了。为此,带领学生静心走进文学,静心阅读,以阅读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这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大语文阅读课堂建设的新思考,核心内容就是有大语文教学理念,有大教材做法,立足建设语文阅读课堂,培养学生的社会语文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语文基础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提倡“大语文”理念,提倡“大教材”“大课堂”“大教法”。提倡静心的语文教学心态。以一种静水流深的心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修炼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治学治教的崇高境界。近年来,静心于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和教师的校本培训。

近年来,笔者有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堂多项。主编有《作文教育探究》《中学生美文自主阅读》《教师文汇》等校本教材多项。先后在《中学语文教学通讯》《读与写》《教育观察》《广西教育》《中学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语文阅读课堂策略
利用小农场 开展大语文
巧施练笔,让写作之花绽放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紧贴新课标,反向设计阅读课堂
“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大语文”视野下的阅读培养方式探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