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南好产品名扬四海

2017-09-14 09:44杨秋意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河南农产品

杨秋意

8月21日,為期4天的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圆满闭幕,来自中原的河南省代表团参展企业现场销售额达35万元,豫坡集团、生命果公司、王屋山石匣醋公司等企业现场签约2026万元,达成意向购销和拟合作项目协议1.58亿元,斩获15个产品金奖,真可谓“收获满满”。同时,由于组织得力,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获得“最佳组织奖”。

在本次博览会上,由河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保仓率领的河南省60余家绿色食品企业、600多名绿色食品人组成的河南代表团,集中展示和推介了河南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精品。

“好想你”红枣系列、“雏牧香”黑猪肉及火腿、“马红峰”山药、“大紫丫”红薯、“生命果”树莓汁、老基酒等老品牌在展会上依然是众人追捧的对象;会讲故事、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驻马店“羋月”野生山葡萄酒,包装精致、秉承传统文化的林州“禾泰谷品”,清新典雅的焦作“云台冰菊”,独具个性的禹州“奔健”订制红薯粉条系列,悦人眼目与味蕾的洛阳“金悦丰”葡萄和“众森”苹果等“新秀”吸引了众多客商驻足品尝,赞不绝口……总之,代表着河南水平的绿色产品在此次博览会上大放异彩,通过这张绿色名片,让绿色中原感染世界。

基于本次博览会上的成绩和经验,如何打造河南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如何让更多的河南优质农产品走出中原?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刘保仓。

近年来,“三品一标”作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选择,已成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在引领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怎样才能使“三品一标”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提质增效的助推器和市场竞争的护身符,为河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呢?

针对此问题,刘保仓认为,只有稳步发展“三品一标”,才能提升河南农产品品质。他认为发展“三品一标”有利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三品一标”是一组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概念,在生产中追求生态环境保护,遵循资源循环无害化利用,倡导绿色、减量和清洁化生产,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使用,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三品一标”的发展践行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发展“三品一标”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我国农业出现了供给与需求严重错位的现象。国外的大米、水果等农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而国内同类产品则销路不畅。”刘保仓说,究其原因就是供给端出现了问题,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精端产品缺乏。发展“三品一标”就是在生产领域,从供给角度出发,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河南“三品一标”产品来看,较同类普通产品表现出明显的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单从售价上就比同类产品要高出10%~30%,有机食品甚至高出好几倍。

发展“三品一标”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质量标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核心和基础,质量安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质量标准覆盖面的深度和广度。“三品一标”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操作、产品质量到包装、贮运等环节都有系统标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和全程监管落实到经营的每个环节,实现了“产”“管”结合,从整个生产链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河南连续5年的‘三品一标产品检测合格率来看,一直稳定在98%以上。”刘保仓表示,“三品一标”的发展不仅保证了自身的产品质量安全优质,还带动了周边区域的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了整个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众所周知,农业部把2017年定为农业品牌发展年,发展‘三品一标更有利于促进农业品牌的发展。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培育农业品牌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世界农业强国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通行做法,可以说,没有品牌的农业是弱势农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农业,品牌强则农业强。”刘保仓说。

据了解,自1990年绿色食品在我国拉开序幕,2002年我国开始实施无公害行动计划,2005年我国首部有机产品标准发布,2008年我国颁布《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至今,我国“三品一标”品牌逐渐全部亮相登场,“三品一标”在河南和全国一样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过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取得了显著成效,总量和规模不断壮大。截至6月底,全省有效期“三品一标”产品277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350个(不含畜禽产品)、绿色食品656个、有机农产品2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65个。此外,全省有效用标的绿色生资产品11个,全省创建了4个(县、市)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1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46个省级“三品一标”示范基地。

刘保仓向记者介绍,“三品一标”实行的是动态管理、优胜劣汰,能够持续拥有“三品一标”标志使用权的单位都是当地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许多还是国家、省、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占“三品一标”总数的20%左右。“三品一标”生产基本实现了组织化管理、规模化生产,有效规避了一家一户“小单元”“零碎化”生产所带来的产品质量隐患。“三品一标”质量安全稳定可靠,检测合格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8%以上。

“河南的‘三品一标农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的已在国际市场上书写出了华丽篇章。”刘保仓提到,雏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的绿色食品猪肉、好想你股份有限公司的有机红枣等产品享誉海内外;河南省星河油脂有限公司、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等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称号;“灵宝香菇”纳入“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乡小麦”“灵宝香菇”“上戈苹果”获得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证书。其中,“新乡小麦”品牌价值97.21亿元,“灵宝香菇”品牌价值21.38亿元,“上戈苹果”品牌价值18.06亿元。一大批河南造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后,价格和销量大幅上升。据调查,消费者对“三品一标”的综合认知度已超过80%。

对于“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宣传与推介,刘保仓认为,如何使好产品卖上好价钱?这是每个生产企业都关注的话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三品一标”,使大家对“三品一标”产品有根本性的认识。作为“三品一标”企业更要会讲故事重包装,既让好产品悦人眼目,又具有文化内涵。生产者未必是营销者,在市场机制下,让好产品既叫好又叫座,这是一门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比如在本次展会上,来自驻马店的河南双峰公司的羋月野山葡萄酒就因良好的品质和借力羋月文化而大受人们的青睐。同样,焦作云台山的云台冰菊也在讲述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而林州的禾泰谷品在包装上注入文化元素,显得与众不同。”刘保仓说,“这些产品追求着一种文化内涵,就显得不俗。洛阳的金悦丰葡萄通过使用二维码,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产品的优质品质来源,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有好品质还要会讲故事、会营销。”

刘保仓对河南的农业品牌建设充满信心,他认为农业职能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不能让伪劣农产品假冒“三品一标”的名头走向市场,要保护好“三品一标”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只有让生产者受益,才能推进产品的良性发展。“要打造绿色生态农业,整个农业部门要联动起来,从土壤环境治理到植保防护,都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根本,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好,我们的健康才更有保障!”刘保仓的话掷地有声。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河南农产品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什么是绿色食品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农产品争奇斗艳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