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效益

2017-09-14 18:28邵军波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7年4期
关键词:锌片铜片气泡

邵军波

1讨论评价,师生互动

讨论评价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互动性。教师从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出发,提出论点,灵活巧妙设疑,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学生在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会出现各种答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再在各种观点之间进行沟通、比较、整合、去伪存真。

讨论评价可以使学生处于适度紧张和思维活跃的状态,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思考目标明确,相互间的讨论可以启发彼此的思路,在学生的讨论评价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漏洞、思维障碍,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展开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通过学生的评价,教师也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讲解某些知识要点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师生之间的有效互评,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广的地方,从而达到一题多练,触类旁通的作用。

2创设情景,归类总结

化学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探索性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最佳途径,最简捷的思维方法,往往培养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会说,老师我听得懂,但我自己好像又不会做。

同样,对零星知识的归纳,也不能简单地以“整箱”打包的形式“倒”给学生。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在一个恰当的情景中让学生去讨论、发现、总结。最后再由教师补充、整理、完善知识。

例如,在复习“连续氧化”时,可以先在课前布置这样一个题目:A是单质,E在常温下是液体,D是含氧的化合物,根据下面的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如图1所示,有些物质已省略),回答问题:

图1关系图(1)如果C的式量为78,那么对C的结构、性质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久置于空气中会变成白色

B.具有强的氧化性。

C.晶体存在离子键与非极性键

D.与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接触时,只能使试纸变蓝色

(2)A的原子结构简图,H的电子式,E的结构式。

(3)当A量较少时,I不可能是。

A.H2OB.NaCI(aq)

C.NaOH(aq)D.CuCL2

如果没有E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的限制,那么E、I还可以分别是、(填物质名称)。

面对此题,笔者发现相当多的学生找不到突破口。上课时,先让已完成此题的学生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认为图中两个连续的F最有可能是O2,再根据A是单质,可能为钠、硫、碳,从而一步步解决问题。

在题目分析完之后,笔者再复习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碱金属元素,有机物连续氧化的知识归纳。学生在认识到上述知识应用的重要性和灵活性的情境下,及时展开知识的归纳整理,归类总结,无论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果,还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3优化呈现,自主发现

教师应该善于创设发现的情境,优化知识呈现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体验到发现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1从个例到一般,引发学生猜想

如对每个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教材基本上都是采用个别物质的来源、性质、应用的学习,再学习该类物质所具有的共性。学习卤素的性质,首先需要研究氯。布置学生对Br2、I2等性质猜想为题,让学生自学书本,查找资料,并根据Cl2的知识逻辑,整理成小文章。在学生作业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认识的过程和程度,从而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该方法也可在各族元素和各类有机知识学习时应用,让学生发现相关知识间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3.2充分利用实验资源

充分利用实验资源,从感性材料入手,在“引导——探索——整理——发展”中开展教学。

引导:教师利用课本的实验资源,挖掘创造性活动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利用教师设疑、实验激疑、由疑而发;诱导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兴趣。

探索:带着疑问,通过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学生尝试得出结论。教师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知识的难点、盲点,也要肯定优点。在学生体会自我探索价值的同时,又指出存在的不足。

整理:在探索的基础上,交流、归纳,总结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

发展:活化知识的应用,学会类似实验及知识的研究和处理。

例如,在Zn—Cu—稀H2SO4原电池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开展教学。

(1)演示锌片、铜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抛出问题: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结合书本,请大家预测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情境。

(2)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对比学生的猜测,展开讨论。学生猜测中主要有这么几个观点:①锌片有气泡,铜片上没有气泡;②铜片上有气泡,锌片上没有气泡;③电流计指针偏转,而实际实验现象是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也有气泡,但锌片上生成的气泡不是特别多,与书本知识矛盾。学生寻求答案的欲望一下子就释放出来。

(3)整理归纳。在实验的基础上,及时分析铜片上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产生;锌片上也有气泡与书本描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理想与实际实验的差异及产生原因;由现象并结合氧化还原得失电子理论分析电流产生的原因,引起两极怎样的变化。

(4)知识的发展要针对实验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引伸。如实验现象分析后,可让学生画一个类似原电池的装置图,并让学生当小老师分析给同学听,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3.3设计类比情境,解决陌生问题

所谓类比就是由研究对象甲联想到与它具有相似对象乙的思维过程。类比情景的创设,可以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诱发其创造性的发现,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陌生化学问题的能力。4运用课件,化难为易

沉淀溶解平衡往往是学生在生活和课堂中难以形象体会的知识。学生虽然在学习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知识之后学习该部分知识,但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在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题目时,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通过学生对话,学生感觉该块知识学起来有力使不上,摸不着头脑,究其原因,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源头找不到,本来可以是一条线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成了一团麻。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课件模拟动画:氯化银固体放入一烧杯水中,从开始到溶解的过程。抛出问题:①将NA个氯化银“分子”放入1 L水中,对照书本数据请你作粗略和准确地描述。②请结合已学的三大平衡知识画出氯化银沉淀溶解平衡的图象。③假设你把NA个Ag+和Cl-同时放入1 L水中,你将怎么描述发生的过程。④氯化钠固体放入水中也会出现“沉淀溶解平衡”现象吗?⑤沉淀溶解平衡有什么特点?该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什么状态?在学生观看动画的直观体会上,引出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建立自己的形象思维顺势理出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线头”,顺着这个“线头”,展开有效的知识学习,使学生克服了畏难情绪,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课件已经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解决抽象的知识,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利用该资源,也是课堂教學中需要反复实践和思考的问题。

当然,学校不同,学生实际情况不同,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多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有效互动,教师就能体会到教的乐趣,学生也会体验到学的乐趣。endprint

猜你喜欢
锌片铜片气泡
水工建筑物止水紫铜片施工渗漏防治
冰冻气泡
对铜锌原电池实验中锌片表面产生气泡的原因探究
香瓜变电池
气泡泵在制冷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