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工科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2017-09-14 07:14朱玉龙宋清椿宋正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9期
关键词:工学院中国农业大学

朱玉龙+宋清椿+宋正河

摘要:学生就业状况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选取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作为分析对象,梳理了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就业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9-0036-04

就业工作作为高校的“一把手”工程,是衡量一所院校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属于高校的“民生”工程,同时,院校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需求的增速已赶不上毕业生数量的增速,研究当前就业现状,对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院校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是涉农工科类专业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研究其毕业生就业数据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对该院2016年毕业生就业数据简要梳理与分析,以期对相关学科专业教与学的更好发展有所裨益。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分析

1.毕业生人数概况。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2016届毕业生共有430人,其中本科生273人,硕士研究生122人,博士研究生35人。

2.毕业生性别比例。工学院毕业生的男女总比例为265∶165(如图1所示),从本科到博士阶段,女生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与工科市场更愿意聘用男生,以及女生更愿意选择深造规避就业压力和提升就业竞争力有关。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1.本科。①各专业就业率: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6.34%(包括40.66%的深造率),各专业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且各有30%—50%的毕业生选择深造(如图2所示)。同时,调查表明,到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同学分为两类,一类是打算考取家乡的公务员、选调生,或者毕业后回家就业;另一类是考研失利,继续准备一年,再考一次。②就业单位所在地区:工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均超过15%(如图3所示),由此得出毕业生较倾向于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工作,同时就业地区与生源地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别,一定程度上说明毕业生倾向于离开家乡工作(如图4所示)。③各专业就业对口率:工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为76.97%,其中工业设计专业就业对口率最高,达95.65%,农业工程专业最低,只有60%(如图5所示)。

2.研究生。①各专业就业率:2016届研究生各专业就业率均达到80%以上,且各有0%—50%的毕业生选择深造(如图6所示);同时,调查表明,到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同学分为两类,一类是打算考取家乡的公务员、选调生,或者毕业后回家就业;另一类是准备继续在国内外深造。②就业单位所在地区:工学院2016届研究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以华北和华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地区为主(如图7所示),这是由于这些地区对研究生所学知识的需求程度比其他地区更为明显,也与研究生的就业意向相关;同时就业地区与生源地的分布类似,说明这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生更倾向于深造(如图8所示)。③各专业就业对口率:工学院2016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较高,七个专业达到80%以上,机械设计及理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业装备工程高达100%,农业工程专业最低,只有60%(如图9所示)。

3.本—研比较。①就业单位性质:由工学院2016届本科以及研究生就业的单位性质情况图来看,工学院毕业生工作的去向以各类企业为主;其中本科生的就业去向中,各类企业占的比重比研究生大;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方面,本科生基本没有,研究生会占有一定比重(如图10所示)。②就业行业分布:由工学院2016届毕业生分学历就业单位行业分布图可以看出,工学院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在教育行业中,毕业生数量与学历呈正相关;在科学技术和技术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中人数略高于除制造业的其他行业(如图11所示)。

三、工学院就业问题分析

基于数据分析以及工作实践,以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代表的涉农工科毕业生就业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不同专业就业状况参差不齐。传统就业优势专业如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保持较好的就业态势,因汽车行业人才容纳量近年逐年降低,使得车辆工程的本科生在就业时出现了一些阻力;而农机行业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其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现回暖现象,农业机械化工程及农业装备工程的就业状况有所改观,同时,农业工程由于就业方向较为狭窄,就业形势始终不容乐观;而工业设计因就业范围较广,可以涉及到建筑类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产品包装、广告设计、产品研发等设计公司,就业情况较好。

2.就业环境形势转变。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传统行业人才容纳量有限,传统工业、制造业行业就业机会逐年减少,传统行业正向着智能化、互联网+、节能环保、服务化发展,高校对就业市场变化的应对机制滞后,毕业生主要面向传统行业市场,新兴行业具有较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但是高校培养方案及指導方向和学生的就业观念及目标还未来得及做出调整。

3.就业专业对口率低。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毕业生与岗位的供求关系发生改变,就业对口率持续走低,延展性强的专业毕业生能够得到不对口就业市场的青睐,选择主动性较强,而就业方向相对较窄的专业毕业生,被动择业的情况显著。尽管就业对口率不高,就业率却没有受到很大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出工科学生就业灵活度高、适用面广、可塑性强,同时也说明了所学专业知识利用率不高,造成部分培养投入的浪费。

四、改善就业工作的建议

针对涉农工科毕业生就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构建完善的就业工作体系。就业工作,涉及到学生入校后的方方面面。完善的就业工作体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就业指导体系。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及时适当地调整培养方案,无论是研究培养还是就业培养,知识体系构建应适应社会需要,增强学生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同时从入学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可以建立一个领导小组、两条线的就业工作体系和就业工作通报制度,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通过“年级辅导员与班主任”、“就业工作人员与就业联系人”两条线开展就业工作,层次明晰,条理清楚,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就业工作体系,建立一条畅通的上传下达的渠道。

2.就业服务全程指导。要想做好全院的就业工作,首要的环节是要唤起毕业生的就业意识,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继而是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同时还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疏通就业渠道。及时为准毕业生介绍相关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去向,保研、考研、出国、工作等详细数据分析,使毕业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去向选择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同时,也要求毕业生提前进入就业状态,自觉了解就业信息,主动寻找就业机会,为自己的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

3.深入发掘现有资源。把握校友以及长期合作的企业资源是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校友是一个学校最大、最有效的资源,校友对母校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愫,广大校友虽然身在世界各地,但仍心系母校,时刻关心着母校的发展,与母校同呼吸共命运。应利用校友活动等机会加强与校友之间的联系,利用校友为学院的就业提供帮助和支持。另外,可以通过参观、调研等院企多方面合作进一步加深与各就业单位的联系,同时采取以优势专业带动相对劣势专业的措施,尤其是有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大力推荐,努力使单位认可并接纳在就业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一些专业的优秀毕业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院中国农业大学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博落回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闲不住的老支书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安得“广厦”千万间——记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保明教授及其团队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访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