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人导向园艺技术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7-09-14 07:39田景文邹波韦信祥杨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9期
关键词:改革与实践人才培养

田景文+邹波+韦信祥+杨平

摘要:本文从学生入学初期和就业特点与要求入手,构建职业精神、情感、道德和职业技能为主体的职业目标,形成职业人培养体系,明确职业人培养目标和途徑,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总结,实现职业系统教育,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具有职业精神、理念,有足够知识、相应的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的职业人,为解决园艺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做探索性研究与总结。

关键词:职业人导向;园艺技术;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9-0042-03

多年来,业界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始终飘忽不定,既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交叉重复,表述上从“技术型”到“技能型”再到“高技能型”,进而到“高端技能型”,直至“高级技术技能型”和“专家级技术技能型”。专科层次虽然基本稳定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定位上,大多局限于技能教育的培养,轻视基础理论和文化素质培养,特别是忽视职业系统教育。职业教育所要塑造的完满职业人,应该包括三种面相:精通专业技术和适应职业不断变换的通用能力,是完满职业人的第一面相;依据外在职业规范和内在职业德性行事,是社会对职业人的另一期望;“工作有动力、生活有活力”,这种面相是“职业枯竭”背景下,人们对职业人的一种热望。寻求三者的有机组合,应该成为高职教育目标定位的不懈追求。长期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以学习知识为主,面对升学压力,在考核评价学生中公民道德教育和行为养成实际弱化了,传统教育体制下形成的各种不利因素集中体现在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身上。生源大战、生源质量、教学经费不足、课程建设滞后、设备不足、专业雷同、师资不足、校企结合困难使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步伐缓慢。技术岗位地位与待遇往往较低,来源于社会、政策、体制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伴随着各种评估压力,申示创优压力,使职业教育前进道路荆棘丛生,困难重重。职业教育学生的生活能力、沟通能力、协作精神是培养的重点,职业情感,解决问题能力是培养的关键。职业教育应该实行职业人导向的人才培养,造就能满足社会需求,具有职业精神、理念,有足够知识、相应的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的职业人。怎样才能使职业教育得到社会的支持,政策的惠泽,行业企业的指导与合作,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形成内生动力,拨开云雾,斩断桎梏,轻装上路,是当前值得思考和探索所在。

一、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入学前和就业后素质特点与要求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具有职业精神、理念,有足够知识、相应的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的职业人,应该实行职业人导向的人才培养。经过调查,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入学初期,在自我认识、自信度、学习目的、职业认知、农业产业行业情感、沟通能力等方面表现较差,职业取向模糊。通过对园艺技术及相关专业就业市场特点和影响因素、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特别是区域行业产业发展特点和企业专业人才需求概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目前园艺业技术专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偏少,基层特别是一些农技站等基层单位人才短缺与流失严重。总体上,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遵循符合高职教育特征、有特色、以就业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人培养的基本原则。蔬菜、果树、茶叶、药材是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方向,特色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不断显现和增强。由于农业产业影响因子多样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提供岗位的不稳定性,能力综合性,服务多面性等,特别是涉农专业学生就业环境相对较差,具有不定性、多变性,更有必要探究涉农专业职业导向下教育教学改革,建全培养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改革培养模式,细化职业人培养的知识、技能、素质,特别是实施素质内容的具体化、量化、实现不同层级人才能力素质的有效衔接,培养服务产业能力,注重个性特质与发展能力,满足区域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对不同节点、不同层级的需求。

二、职业人导向下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实施主体与职业人培养目标

1.学校、企业(行业)、学生、家长四位一体,分工明确,任务分解细化,完成职业人导向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学校通过对园艺行业企业深入调研,对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总结归纳,结合职业岗位人才专业、学历、需求量等方面情况,确定专业职业定位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服务三农”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园艺科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从事果树(蔬菜、茶叶、特色植物等)栽培、育(制)种、良种繁育、商品化生产、病虫害防治、产品贮藏加工及应用性科技试验、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熟悉农业政策,具有一定生产管理和经营能力,能服务政府、服务产业、服务农民,下得去,用得着,稳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端技术型专门人才。

2.办学基本原则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园艺技术专业与省内、省外园艺企业的发展现状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正确处理规模、结构和质量的关系,全面发展,全面提高。

3.职业素质按照“坚定的政治思想、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优良的工作作风”的总目标和要求,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和实训、生产一线的实习等途径,加强与省内、省外园艺企业的密切合作,培养园艺企业需要的政治素质高、思想品质好、知识面较宽、专业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熟悉我国农业政策和法规、掌握现代园艺技术,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能吃苦耐劳,能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农民,了解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具有一定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4.办学形式按照党和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努力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办学体系,合理配置专业的教育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探索多种新型的课堂和实践教学方式,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园艺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为主体,非园艺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为补充;努力培养出适应现代园艺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实施“双导双证、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endprint

5.双导师制。核心课程以“双师”教师或企业与校内教师联合的形式授课;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以学校辅导员和企业职业导师相结合。将素质教育、行为习得与养成融入到教学与过程考核中,融入到學生的学习与生活中。

6.双证书制。对应职业岗位需求和就业前景,实施毕业证书与职业证书双证制。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课程标准相衔接。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7.工学结合。专业核心与技能课程按照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和流程安排内容,确定顺序,实行理实一体化、强化实践和实施企业生产场景化教学,实训课安排单项校内、综合校外,确立教师(企业教师)导演、学生主角的工学结合培养。

8.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强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由教程向学程转变,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与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相适应,注重职业人的培养。

9.制度保障。贯彻执行顶层政策,以高职属性要求,结合区域与本院实际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务实求真、力求实效。

三、主要做法

1.调查与分析。通过企业、行业和产业调研,职业岗位与能力分析、明确职业人培养内涵,总结分析行业、企业、产业调研报告,调查学生入学初期特点等。①职业岗位与能力分析,职业人与职业人培养的内涵和意义。②职业人导向下的园艺技术职业人职业精神、职业情感、职业目标分析。③涉农专业学生的特性分析(入学初期特点、培养目标)。④实施职业导向下人才培养后学生职业能力调查分析。

2.职业人导向下德育体系、操行制度。认真贯彻实施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握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使学生认真领会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内容,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的积极作用。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这一主渠道中担当重要的角色,起关键的作用。

3.实施学生操行分考核,做好行为养成教育。在实施国家相关管理规章的基础上,依法治校,制定《学生操行分考核办法》,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保证学生养成教育取得实效,指导学生管理工作。量化评价指标,每月实施评价,公布成绩,把考核结果运用在奖学金、助学金、评优评先、推优入党入团中,作为推荐就业、毕业审查的依据。分为基本分(70分),加分、减分,90分以上才能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毕业生”,59分以下不能升级,在校期间两个学期59以下不予毕业,累计三个学期考核59分以下予以退学。

4.开展校园文化与系内品牌活动,培养职业能力。举办素质拓展、经典诵读、歌咏比赛、运动会等文化活动,茶文化、生态绿化在行动、5S管理与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等项目,丰富校园文化,提炼职业情感,铸造职业精神;利用顶岗实习、见习,假期下企业、校办绿化公司、植物组培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勤工俭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培养职业眼光。

5.实施“5W”教学模式改革。在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运用“5W”教学模式,培养职业技能,拓展思维,提高服务能力,在学习、研究、实践、总结、调查、技术应用、技术配套、创新等方面提升职业素养,培养服务能力,突出个人发展,重在创新创业,发现和解决问题、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面向择业、就业、创业主线培养职业人。

立足区域产业特色,在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发展轨迹,从产前、产中、产后知识技能与素质的需要构建课程体系、确立课程内容、落实考核和评价方式,利用项目实践、任务完成、综合分析、生产计划、实施与总结评价,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服务、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学生到准职业人再到职业人转变的培养职业人。

6.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课内课外,以小组为单位,改革教学内容与模式,避免学科式教学和唯技能式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是主持人或导师,围绕“5W”开展教学,培养产业化的思维、做好产业化的准备、熔炼产业化的本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7.实施“5S”管理,并运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5S”管理在工程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把这种模式嫁接到寝室管理、卫生工作、活动策划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5S”习惯,推行“5S”培训的内容包括:“5S”的基本知识和理念、“5S”的要求事项、“5S”的实施和改善技巧、作业技能、日常行为规范等。培养自主自立:不逃避问题,积极面对问题,不依赖、不等、不靠;首先反省自身的问题,不简单指责别人;对自己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相信对方,并真诚地给予对方支持。解决问题的原则:不问时间,发生问题立即解决;解决问题时,尽量从对方优先的立场出发;解决问题时,行动要迅速;集中、有效地解决问题,不拖泥带水;持续跟进,解决后有效跟进并确认效果;持续推动“5S”直至习惯化;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激发员工的热情和责任感。

8.教学考核方法改革及效果。教学改革重点是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小组完成任务、课内课外,形成性考核70%(任务单形式,围绕调查能力、归纳能力、生产计划、实训操作、项目申报案列、试验研究基础,“5W”模式知识技能应用),终结性性考核30%(知识、技能、应用、分析六大题型,分为填空、判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试述),考勤10%。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情智、协作、主动性、及时性、熟练性,“5W”学习模式,“5S”管理理念体现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中,而要完成任务需要用好课内课外时间,借助教材网络资讯,选择实训室和基地场景,通过阅读、收集、整理、编写、应用、操作、组织、表达等行动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增强自我认识,提升个人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创业激情。通过实施考核方法改革,注重学生职业能力渐进培养,用发展的眼光,围绕产业化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学生分组学习、完成任务,利于团队精神形成,“5W”,“5S”理念和学习工作思维与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服务能力和创新创业激情,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满意度高,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率低,及格率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强,立足区域产业实际;学习期间打破了学科式知识体系,以够用为度,会用为本,服务为目标,创新创业能力为宗旨,对行业企业了解较深,有行业眼光。

9.通过职业人导向毕业学生的调查。对通过职业人导向培养后的三年级学生毕业后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比未实施职业人导向高,学生被企业录用意向高,实习后在涉农企业成为骨干的比例高。学生就业后的发展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小星.试论完满职业人的三种面相与高职教育[J].江苏高教,2013,(6).134-136.

[2]刘铮.史歌高等职业素质教育学生满意度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2):124-128.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革与实践人才培养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尔夫技术》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改革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