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深加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改思路的探讨

2017-09-14 23:20吴亮宇郝志龙屈艳勤曹红利孙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9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吴亮宇+郝志龙+屈艳勤+曹红利+孙云

摘要:针对《茶叶深加工》课程的教学现状,剖析该课程的一线教学现状,论述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茶叶深加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材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教改方向提出建议,以期提高《茶叶深加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茶叶深加工;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9-0209-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现代茶产业技术的不断创新,茶叶的生产、加工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产品大量涌现并向着多元化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这也要求高校茶学专业课程不断适应实际发展需求,将化学、物理、食品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生产实践与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相结合,向广大茶学专业本科生传播前沿的教学内容。《茶叶深加工》作为本科专业课程,在全国很多设有茶学专业的农林院校或综合高校中均有开设。与作为专业核心的《茶叶生物化学》不同,《茶叶生物化学》从茶树鲜叶及制成品中的大分子物质入手,介绍不同茶类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参与反应的物质、分类和结构,以及这些物质在茶树体内的代谢途径,甚至包含了其在生物学、医学、食品学等领域的应用;而《茶叶深加工》尽管没有统一的课程教材,但是大部分课程内容以功能性成分提取、含茶类固/液态食品、茶叶天然产物的保健作用及综合应用方面为主,综合系统地介绍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色素、茶多糖、咖啡碱等茶叶中含量较高的大分子物质在食品、医药、保健等领域的生产及应用。从课程的衔接上而言,本科生须在学习了《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加工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该门课程的学习,最好能与《茶叶审评与检验》这一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相结合。

一、现有《茶叶深加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學形式单一,知识储备不足,易产生内容灌输。按照茶学专业总体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知识学习规律,《茶叶深加工》课程的学习是安排在本科生的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之间,而在此时茶学专业的本科生已具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如果仅仅是按照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多媒体或板书教学,使学生一直处于信息接收的状态,无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进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一再沦为“填鸭式”的灌输。《茶叶深加工》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课程,它涉及了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食品工程、生物工程、营养与健康、机械与设备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反映在教材中则表现为将实践结论进行文字叙述,而授课教师如果无法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把握,则很难将文字背后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解释,形成了照本宣科的授课环境;同时学生的反应不是进行知识点的消化和积累,而是机械性地做笔记或者在教材中标注对应的文字,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对《茶叶深加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同化。

2.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教学目标。与《茶叶生物化学》、《茶树栽培学》等专业核心课程不同,《茶叶深加工》是近年来才在农业院校中开展的一门课程,由于各高校茶学专业没有统一编写和采购的教材,各高校只能由各自专业教师进行选购,而现有的《茶叶深加工》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且由于处于交叉学科,技术更新快,部分编写的教材无法跟上实践发展;还有部分教材只注重一般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案例缺乏深入的分析。对于强调应用性的《茶叶深加工》来说,教材质量低会直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效果,无法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不能满足现实生产的需要。

3.课程内容孤立,缺乏有效的实践内容整合。《茶叶深加工》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一定的实验/实践内容以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知识点加以理解和同化。但是限于硬件、经费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与该课程配套的实践实训教学基地不足,关键性实践教学往往趋于形式化;其次,由于大部分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进入教学岗位,缺乏在深加工一线的实践经验,而从事生产活动的岗位专家因为各种客观原因难以进行《茶叶深加工》课程的讲授,因此教师缺乏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引导,在教学环节大多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仅仅根据现实情况,布置少量的简单实验或实践内容,导致实践训练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

二、针对《茶叶深加工》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1.提升师资队伍的建设,引导课堂教学。在《茶叶深加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提高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改善师资队伍是提升《茶叶深加工》课程质量的必由之路。首先,授课教师需通过继续学习有关基础知识,填补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提升自己的基础理论水平;其次,教师还可以主动联系茶叶深加工企业,和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接受行业基层单位的实践指导,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增加自己对深加工行业的理解和认识;第三,开课学院可以定期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茶叶深加工企业家、行业专家等,为学生和教师开堂授课,或者直接聘请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校外导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广泛联想,积极探索,尽可能引领学生主动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并逐渐形成了创新的技能。

2.关注科研进展,丰富教学内容。由于市面所售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在《茶叶深加工》教学中,授课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点,而把精力集中在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茶叶科技的最新趋势,及时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将与茶叶深加工相关的重点科技进展和突出事件引入课程教学,甚至可以作为课程案例,以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能够与实践相结合,持续不断收集和关注新的政策走向、新的工艺流程、新的分析方法等,将深加工行业的发展变化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新颖性,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实践教学,让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触类旁通,形成创新技能,迅速适应行业发展需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

3.培育校企联合基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茶叶深加工》课程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过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结合,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针对目前茶叶行业发展趋势及课程开设情况,开课高校可将毕业实习与课程实践锻炼结合起来,以实践促进专业课程建设,使专业实践等环节与理论授课体系组成有机结合而又相对独立的综合教学体系。具体而言,高校应该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建立联系紧密的校企联合培训实践基地,注重企业在生产实践方面的优势,使企业成为培养本科生的实践平台,从而在市场的引导下,使茶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符合市场需求,提高本科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培训,拉近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距离,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增加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在实践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以沙龙研讨的形式介绍自己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所学的经验和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效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结论

《茶叶深加工》是高校茶学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和相关学院不仅需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注重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从师资队伍建设、前沿热点追踪、课外实践培训等多方面进行《茶叶深加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可以提高茶学专业本科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开阔眼界,达到改善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亮宇.《茶学基础》双语教学的模式探讨[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3,(5):81-82.

[2]莫鸣.完善农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193-195.

[3]王军虎.新建本科院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3):152-153.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