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201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的调查

2017-09-15 04:17张向前王雪侠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乙型年龄组乙肝病毒

张向前王雪侠

(1 河南电力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52;2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某省201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的调查

张向前1王雪侠2

(1 河南电力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52;2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目的对河南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乙肝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抽取2015年来河南省电力系统体检人群6515例,根据年龄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样进行HBV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对于不确定阳性标本采用另一种试剂盒复查,以确认结果。结果被调查人群HBSAg、HBSAb、HBeAb感染率分别为5.74%、26.01%、31.04%,20~29岁年龄组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感染者越多,男性的乙肝病毒携带率高于女性。结论河南省乙肝感染率有缓慢下降趋势,年龄增加使得参加社会活动接触乙肝病毒的机会增多,从而乙肝的感染率增加,制定针对高危人群的规范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于降低感染率,显得十分迫切。

乙型肝炎;感染标志;被动免疫

乙型病毒性肝炎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全球约有3.5亿人感染,该病毒主要经血液和血液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进行传播[1-3]。但由于现在医疗条件有限,难以彻底将其清除,故其长期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为了解河南省HBV的感染现状,本调查分析了20~59岁人群的检测资料,以对乙肝的防治和免疫预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河南省20~59岁人群6515例,男女比例1.34∶1,所纳入对象均被明确告知诊疗规范、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

1.2 方法:为保证试验条件的一致性及试验结果的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早晨空腹取坐姿抽取静脉血4 mL,待血块收缩后,3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检测乙肝,4 h内完成检测。所有标本均不能反复冻融。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中均采用质控品同步进行。

1.3 试剂:采用郑州安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操作方法和结果判断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复核采用英科新创生物公司试剂。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在被调查人群中,HBV的感染后感染率分别是HBSAg 5.74%、HBSAb 26.01%、抗-HBc 38.13%,HBSAg、HBSAb等在各年龄组分布不均匀。HBSAg的感染与年龄有显著的正相关,由20~29岁的3.39%逐渐增加到50~59岁的8.95%。HBSAb的阳性率在20~29岁,30~39岁时比较高。HBeAg和HBeAb的阳性率分别是25.38%和31.04%。HBeAg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HBSAg、HBSAb、HBeAb与20~29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c阳性率在各年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HBV感染后年龄分布情况

2.2 乙肝病毒感染后性别分布:男女感染率最高的均为55~59岁年龄组,分别是6.33%和3.4%。男性乙肝阳性率(5.1%)高于女性(3.4%)。同龄男性的阳性率高于女性,20~29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低于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HBV感染后性别的分布

3 讨 论

乙肝病毒感染是造成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全国60%~70%的人都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约有10%的患者乙肝病毒慢性携带。从1992年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2005年起全部免费接种,根据国家1992年对河南省HBV流行病学点差HBSAg的阳性率是11.1%,本研究显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有下降趋势(5.74%)和明显的年龄阶段分布特征。20~29岁年龄组的乙肝病毒携带率远远低于50~59岁年龄组,表明接种乙肝疫苗进行预防免疫是有效阻碍病毒传播的手段。

20~29岁年龄组于其他各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群中乙肝病毒的感染率随之增加,可能由于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社会活动增加,居住环境卫生条件,身体的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导致了人们接触病毒的机会增多,从而导致了感染[4-5]。男性的社会活动频度高于女性,感染率比女性高。提示防疫人员应该专门制定针对这一年龄段的乙肝防控措施。国内制定的有关乙肝的早期预防存在一定的问题。国内乙肝疫苗的剂型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类型的高危人群的免疫需要;只实施对新生儿的乙肝疫苗免疫,对广大高危性成人未制定相关的免疫防治策略。针对以上问题建议:研制免疫针次少,但效果好的新型疫苗;根据不同地区的乙肝流行特征及流行菌株的不同,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免疫策略,满足不同类型高危人群的需要。

[1] 生科华,张华,刘凤英,等.乙肝病毒家庭内传播及对社会人群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01,17(2):84.

[2] 田沂,唐晓鹏,杨旭,等HBV标志物定量与病毒载量关系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3):1305.

[3] 王富珍,张国民,郑微,等.2008-2010年18个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试点县报告病例结果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3,19(5):439-443.

[4] 胡记妹,张栋武,曾军荣,等.乙肝患者HBV-DNA含量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5):121-122.

[5] 符振旺,孙连英,曾雪霞,等.海南省特殊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285-6287.

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033-02

猜你喜欢
乙型年龄组乙肝病毒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郑州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诊断水平调查分析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厉害的肝炎病毒?
不同年龄芦苇繁殖特征研究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