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2017-09-15 04:17姜学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感染性血常规白细胞

姜学慧

(辽宁省庄河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400)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姜学慧

(辽宁省庄河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400)

目的研究分析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辅助诊断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在我院就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160例。根据其感染类型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95例和病毒感染组65例,对其进行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结果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结果与白细胞计数结果的阳性率细菌感染组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显著且对比P<0.05,统计学显示意义;无论是C反应蛋白水平还是白细胞计数测定,细菌感染组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对比意义存在。结论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能更有效地诊断儿科疾病的感染类型,为临床医师提供用药参考。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感染性疾病

儿童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由于起病急且病情复杂,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症状临床上很难分辨,以往主要依赖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来判断感染类型加以用药。但白细胞计数容易受温度、情绪、药物、日间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常常被误导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细菌性感染中其含量可以成倍增加,所以是细菌性感染敏感指标。而且临床上检测C反应蛋白方法简单,结果准确,与血常规联合应用,大大提高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医师正确指导临床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6月在我院就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160例。根据其感染类型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95例和病毒感染组65例,男82例,女78例,年龄5个月~14岁,平均年龄6.5岁,采血前均排除血液病及免疫系统障碍疾病。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仪器与方法:患儿入院时在未采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无菌采指尖血50 μL,用EDTA-抗凝,全血用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器进行血常规检测,然后用Rapid Biotech仪器检测C反应蛋白。

1.3 指标观察:记录所有患儿的白细胞计数结果和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根据C反应蛋白<10 mg/L和白细胞(4~10)×109/L。标准参考值可判断C反应蛋白>10 mg/L为阳性,白细胞>10×109/L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结果与白细胞计数结果的阳性率比较:见表1,细菌感染组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结果与白细胞计数结果的阳性率比较[n(%)]

2.2 两组患儿的全血C反应蛋白结果的对比中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为(34.56±15.68)mg/L,病毒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为(8.21± 2.31)mg/L,白细胞计数水平分析细菌感染组(15.38±3.42)mg/L,病毒感染组(7.56±2.01)mg/L。无论是C反应蛋白水平还是白细胞计数测定,细菌感染组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因小儿呼吸道存在一定特殊性,儿科中经常出现感染性疾病,大约占据80%以上发病率,是多发的儿科疾病,在患儿出现细菌感染之后明显提升C反应蛋白,在有效控制炎症之后患儿C反应蛋白恢复到正常指标。小儿因自身免疫力相对比较低,存在不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而提升了诊断困难,但是C反应蛋白不会受到免疫抑制剂年龄、性别等影响,C反应蛋白是近年来新形成的检测技术,具备临床检测范围广泛的优势,同时也具备监测方便、用血量等特点,进而适合应用在检测新生儿疾病中,且在鉴别非细菌感染以及细菌感染的主要措施,现今常规血常规检查以及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应用已经成为儿科医师检查的主要方式。

C反应蛋白是人体产生于肝细胞合成的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发生细菌感染时,6~8 hC反应蛋白可明显上升,等炎症控制后下降到正常水平[2]。一直以来,血常规是儿科判断感染类型类型的最基本的检测方法,但白细胞计数易受患儿的情绪体温及运动情况的影响,部分细菌感染的患儿并未出现明显的白细胞计数变化[3]。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细菌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34.56±15.68)mg/L和白细胞计数(15.38±3.42)mg/L均高于病毒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8.21±2.31)mg/L和白细胞计数(7.56±2.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儿科医师可以对二者均高的患儿选择抗菌药物治疗,而对二者均正常的患儿免去抗菌治疗。有报道称C反应蛋白>20 mg/L存在细菌性感染可能性明显增加,大多数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在3~20 mg/L的范围波动,对C反应蛋白测定和白细胞计数检测不一致的患儿应观察对症治疗。本院已将C反应蛋白的血常规检验作为儿科疾病的基础检测项目开展。对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同时增加患儿来说,可以予以一定抗生素会致死量,随时观察患儿各项指标变化情况,降低因抗生素使用引发不良反应的概率,对于预后有着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大大提高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检测的敏感性,为儿科医师提供正确的用药参考,值得推广。

[1] 赵茹妹,王德彬.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8):2544-2545.

[2] 阮开龙.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3): 51-52.

[3] 李娜,马科.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 (20):2440-2442.

[4] 胡艳林.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8):27-28.

[5] 张发彦.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价值探讨[J].心理医生,2015,21(22):139-140.

[6] 韩升霞,宋鹏,魏丽华,等.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 (34):4863-4864.

[7] Zareifar S,Farahmand Far MR,Golfeshan F,et al.Changes in platelet count and mean platelet volume during infectious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ESR and CRP[J].J Clin Lab Anal, 2014,28(3):245-248.

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112-02

猜你喜欢
感染性血常规白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思考心电图之177》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