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7-09-15 04: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显著性程度常规

谢 莉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谢 莉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冠心病;老年;护理干预;心理状态

冠心病是指由于机体脂类代谢紊乱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或有血栓形成,最终发生心肌缺血和梗死的心血管循环障碍性心脏病[1]。心前区不适、疼痛、呼吸困难为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以老年居多,往往存在程度不同的焦虑抑郁心理变化,影响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治疗效果不甚满意。这要求制定科学治疗方案的前提下,应重视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在舒适的心态下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活动,获得满意的疗效。为此,笔者随机抽取90例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90例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在60~75岁,中位年龄67岁;心功能Ⅱ级31例,Ⅲ级1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在61~77岁,中位年龄68岁;心功能Ⅱ级30例,Ⅲ级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中位年龄、心功能分级构成和护理前SAS和SDS评分均值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照医嘱进给予药物治疗和护理,积极开展健康宣教,进行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疾病教育、饮食护理指导、运动护理干预、药物护理等综合措施。

心理护理。应用沟通艺术和技巧评估患者所处不同时期和心理状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具有的家庭和社区资源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使患者积极应对不良心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活动。

疾病教育。护士通过了解患者认知冠心病的程度,利用可能的机会积极对其开展疾病教育活动。为患者详细讲解冠心病病因、症状、治疗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身边成功治疗的案例,发放疾病预防和控制宣传材料,促进护患、医患和患患之间沟通交流,通过心理变化来提高遵医率。

饮食护理指导。要告知患者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保持合理饮食结构,以低脂限盐和戒烟限酒为主,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品,避免食用温热食品。

运动护理干预。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运动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参与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及增强肌力运动为主,以运动后感觉良好、保持标准体质量作为运动量的选择标准。

药物护理干预。以应用平稳降脂药物治疗为主,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密切监测血脂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 观察项目: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综合评价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t检验比较同组患者治疗前后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的比较: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的比较(x-±s)

假设检验表明,同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S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焦虑程度;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SAS评分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降低患者焦虑程度高于常规护理干预。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的比较: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情况见表2。

假设检验表明,同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SD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抑郁程度;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SDS评分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降低患者抑郁程度高于常规护理干预。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的比较(x-±s)

3 讨 论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在不同时期会出现种类和程度各不相同的心理反应,会影响到治疗效果。老年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患者治疗护理方案的顺利开展,与患者的健康意识较薄弱,对冠心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密切相关[3]。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因素、生活方式和用药合理性,均作为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制定科学治疗方案的前提下,应加强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照医嘱进给予药物治疗和护理,积极开展健康宣教,进行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还应给予心理护理、疾病教育、饮食护理指导、运动护理干预、药物护理等综合干预措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了解病情程度,消除不良心理因素,改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模式,结合饮食、运动和用药护理,有利于促进疾病的转归,改善预后。

在上述护理干预措施中,应重视根据患者所处时期不同所产生的不同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因为心理因素既能导致冠心病也能促进冠心病恢复,良好的心态能改变不良心理状态,提高药物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所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特征,采取针对性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措施,解除急性期患者的恐惧、紧张、焦虑、烦躁心理,解除慢性期患者的沮丧自卑、揣测、药物依赖或抗药心理,纠正恢复期患者的怀疑、担心复发等不良心理,使患者的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笔者随机抽取90例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表明同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之间的差异也均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高于常规护理干预。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以心理护理、疾病教育、饮食护理指导、运动护理干预、药物护理等综合干预措施,可协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肖玉芬.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33):175.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3] 王晓燕.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科,2014,9(6):761-763.

[4] 郑梅,梁晓梅,苏晓莹,等.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6):138-139.

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230-02

猜你喜欢
显著性程度常规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常规之外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别受限于常规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