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酒依赖患者复饮的效果观察

2017-09-15 04: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戒酒全程出院

陈 曼

(厦门市仙岳医院,福建 厦门 361012)

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酒依赖患者复饮的效果观察

陈 曼

(厦门市仙岳医院,福建 厦门 361012)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酒精依赖患者复饮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57例酒精依赖患者分成干预组(29例,采取院内、院外全程干预)、对照组(28例,采取院内常规护理措施);出院后随访1年,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酒精依赖程度和复饮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F-36总评分(标准分)、MAST总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1年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SF-36总评分更高、MAST总评分更低,且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在出院1年后,干预组复饮率为13.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8%(P<0.05)。结论对酒精依赖患者施以院内、院外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酒精依赖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减低患者复饮发生率,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应用意义。

全程护理干预;酒依赖;复饮;预防;效果

酒精依赖症属于精神障碍范畴,生活习惯因素、职业因素、情绪因素是导致酒精成瘾、依赖的重要诱因。研究提示,基于家属支持的院内、院外全程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治疗、认知教育、运动训练、随访监督),可有效预防复饮出现、提升戒酒效果、改善生活质量[1]。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全程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在酒精依赖患者复饮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表1 干预前后两组的SF-36总评分(标准分)、MAST总评分对比(x-±s)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酒精依赖症住院患者57例,所选患者均具有长期饮酒史(酒龄≥3年),其临床表现、评估结果均符合CCMD-3中对于酒精依赖症的诊断标准[2]、且均在出院后接受1年以上随访。本研究排除合并肾、心、脑、肝等严重躯体疾病者、合并其他类型精神疾病者、随访中断和脱落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57例酒精依赖症住院患者分成两组,干预组29例采取院内、院外全程干预,本组男25例,女4例;年龄30~62岁,平均(39.8±4.3)岁;酒龄3~25年,平均(9.8±1.5)年;住院时间40~100 d,平均(65.4±3.2)d。对照组28例仅采用取院内常规护理,本组男26例,女2例;年龄28~60岁,平均(39.4±5.0)岁;酒龄4~23年,平均(9.3±2.0)年;住院时间42~97 d,平均(64.9±2.8)d。经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酒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①对照组:本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生活护理、戒酒指导、心理治疗等。生活护理包括营养支持、高热量饮食;戒酒指导包括戒酒必要性教育、发放饮酒自控手册、镇痛药替代性戒酒疗法;心理治疗则包括认知疗法、放松疗法等[3]。在患者痊愈出院后仅予以电话随访调查患者情况,不进行院外干预。②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本组29例院内、院外全程干预。选择患者配偶或关系亲近家属,首先询问家属患者的情绪特征、酒精依赖相关表现,之后在住院期间通过视频、座谈、小组讨论、发放手册等形式对家属、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酒精依赖症的危害、酒精依赖症的家庭护理和自控方法,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戒酒、运动计划。患者出院后,由责任护士作1次/周的定期家访、心理辅导,同时不定期电话询问家属患者情况以监督家属按照医嘱戒酒、协助患者作康复运动、指导家属应对和处理患者复饮、戒酒抗拒反应等突发事件。

1.3 研究指标和评价标准:①生活质量、酒精依赖程度:在护理干预前及出院1年后,分别采用SF-36量表和MAST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酒精依赖性。SF-36量表包括情感、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8个维度,将原始评分换算后得标准分,总评分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MAST量表[4]包括饮酒基础情况、饮酒对工作、家庭、健康影响等5个维度,共计24个条目,阳性回答(倾向于酒精依赖)计1分,阴性回答(无酒精依赖倾向)计0分,总分0~24分,计分越低,说明酒精依赖性越差。②复饮率:当MAST量表评分≥8分时,说明患者对酒精仍存在明显依赖,并将这种情况记作患者复饮。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软件SPSS15.0,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表示为(x-±s),组间作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若P<0.05说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酒精依赖程度: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F-36总评分(标准分)、MAST总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出院1年后,干预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经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酒精依赖程度的改善水平均好于对照组。见表1。

2.2 对比两组复饮情况:出院1年后,干预组的复饮率为1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出院1年间两组患者的复饮率对比(%)

3 讨 论

大量研究表明,酒精依赖症作为一类慢性成瘾性疾病,可对患者的家庭关系、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健康状况造成不良影响,酒依赖患者往往丧失自控能力、存在心理、认知障碍,而针对性强、持续性的护理干预则是帮助患者戒酒、杜绝复饮的关键[5]。

在酒依赖症的形成过程中,认知因素、情绪因素、生活习惯因素具有决定性作用,不良的情绪如愤怒、焦虑、抑郁等可促使患者通过不断饮酒来缓解自身心理压力,而生活习惯怎能进一步使饮酒变得规律化、成瘾化,同时,受教育程度、职业的影响,患者自身往往对酒精依赖症的危害缺乏正确认识,若在戒酒过程中得不到持续、正向的关注、鼓励和引导,则容易出现中断戒酒、复饮情况、影响康复效果[6]。因此,为了缓解患者压力、减轻不良情绪,家属的支持和帮助显得尤为重要,而院外全程的监督、指导和护理则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予患者鼓励,促进患者认知能力提升,摆脱酒精依赖的关键措施,因此,与院内常规护理相比,全程干预能更有效地预防复饮情况。

从本研究结果分析可知,干预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酒精依赖程度的改善水平、出院1年复饮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酒精依赖患者采取院内院外的全程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对于酒精的依赖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预防复饮发生,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应用意义。

[1] 陶然,朱建立,马梦颖,等.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对酒依赖患者戒断期心理渴求和焦虑的作用[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6,25 (2):186-189.

[2] 杨晓婕,李占江,郭志华,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自知力及精神症状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5):645-648.

[3] 庞良俊,尹良爽,朱春燕.男性酒依赖患者注意偏向与戒酒后复饮的相关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49(2):97-100.

[4] 密西根酒精调查表(MAST)简介[J].临床荟萃,2009,24(13):1129-1129.

[5] 徐东杰,梁学军.团体心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复饮率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2):119-121.

[6] 李祎鋆,钟远惠,蔡丽莉,等.酒依赖患者心理防御机制、表述障碍及人格特征相关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5,28(6):410-412.

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235-02

猜你喜欢
戒酒全程出院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戒酒可降低房颤复发风险
意外戒酒
手工制鞋全程LOOK
第五回 痊愈出院
Good Ange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