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老年人怎样理财?

2017-09-15 15:18李今
益寿宝典 2017年18期
关键词:巴菲特英国人英国

文/李今

外国老年人怎样理财?

文/李今

美国:“巴菲特风格”投资

不少美国人至今认为,要理财就必须学习专业知识,或是聘请专业公司,最好不要自己轻易出手。

这种观点由来已久,特别是经历了上个世纪和本世纪初的几次金融风暴之后,尽管网上股票交易操作简单,但是很多人还是寄希望于“有名和有规模”的投资公司和经纪人,依赖他们的建议进行投资、借贷和财务管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盲目投资,坏处则是助长了金融领域投资的诈骗行为,导致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揭发出来的“庞氏骗局”层出不穷。股神沃伦·巴菲特曾经告诉股民说,他的投资策略就是做长线,让时间说话。不少美国人也不约而同地采取这种投资方式,不急于抛售。等到他们年老之时再出手,大多是稳赚。这种想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相对年长一代的心理。

英国:理财观念历史悠久

英国很早就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中心,甚至在很多18至19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就已经看到其在英国国民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说英国是现代金融体制的发源地。在英国的大学里,普遍开设理财的专门课程,教授人们理财实践和概念,指导人们对财富建立正确的认知和科学的管理。

由于英国的信贷制度合理完善,所以大多数英国人对自己的就业情况,工资增长势头,各种贷款的利率和走势,都有大致的概念,所以在购房和抵押时,心中已经对还贷能力和还贷时间等,做出了可行性的规划。

英国人有一项传统,不少祖父母和亲属长辈们在子侄或孙辈们出生时,会用孩子的名义开一个账户,或购买一份基金作为祝贺,希望多年后能派上用场。

这些年代久远的钱,可能本人并不记得,可是即使当时并不多,多年来也会是个不小的数字。而正因为英国对个人资料保存良好,所以老人只要认真回忆自己的曾用名,曾经居住过的地址,银行开户的年月等等,就能在原银行查到是否还有余钱和利息。

另外,求助于不列颠银行协会,他们也会很专业地帮助查找。

猜你喜欢
巴菲特英国人英国
英国的环保
英国人的姓氏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人的度假历史
英国圣诞节
这个英国人在长城捡垃圾22年
圈话
我眼中的巴菲特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