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化妆品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7-09-15 16:00付永山
山东化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系统化化妆品课程体系

付永山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酒类与食品工程系,四川 都江堰 611830)

高职化妆品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付永山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酒类与食品工程系,四川 都江堰 611830)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以高职化妆品专业为例,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与设计,构建了以行业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在教学中模拟工作要素的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化妆品;课程体系

高职化妆品(生产、销售及美容)专业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从事化妆品的生产、营销与美容护肤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如何培养满足化妆品企业工作岗位与职业能力要求的专业人才成为重中之重。而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遵循职业成长和认知学习这两个规律,从新手到专家、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中,使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学习实现融合,集成于一体[1]。目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对接的重要途径,是高职教育改革的趋势[2]。本文以高职化妆品专业为例,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方法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与教学设计,以行业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模拟工作要素,将“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对接,构建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化妆品专业课程体系。

1 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高职课程体系构建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前高职课程体系设置大都是借鉴普通本科院校或模拟中等职业院校的方式,也有不少高职课程改革中按照模块化、项目导向等模式进行课程设置,缺乏对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培养,与行业企业实际用人标准要求存在差距,与实际生产一线需要脱节,急需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满足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3]。因此这就需要摒弃“学科完整”的课程体系思想,对岗位工作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对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按照教学规律把行动领域转化为专业学习领域,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一般过程为:首先是对专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其次是分解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再次是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按照教学规律进行重构;最后是形成专业学习的课程。最终将“工作任务”和“课堂学习”有机对接,学习者通过在教学中模拟工作要素的学习就可以掌握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十分必要。

2 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高职化妆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关键在课程设置,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与行业企业的实际对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从职业分析、岗位能力人手,强调课程设置与工作内容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通,对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劳动任务的分析,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同步,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融合,并将工作过程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将真实的工作过程系统地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4-5]。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实际工作过程零距离无缝衔接,达到学生毕业即上岗的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为:岗位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划分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实施优化,简单说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可以分为4个步骤:第一,工作任务分析(筛选典型工作),即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目的是从大量的工作任务之中筛选出典型工作;第二,行动领域归纳(整合典型工作),即根据能力的复杂程度,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形成综合能力领域;第三,学习领域转换(构建课程体系),即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及学习认知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重构后转换为课程体系;第四,学习情境设计(设计学习单元),将学习领域分解为主题学习单元[6]。

3 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方法对化妆品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设计,通过对化妆品行业调研,化妆品专业毕业生从事化妆品的生产、营销与美容护肤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群主要有4个,包括生产操作岗位群、营销岗位群、质检岗位群和美容护肤岗位群,然后归纳并描述每个岗位群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如下:生产操作岗位群分解为5个典型工作任务,营销岗位群分解为5个典型工作任务,质检岗位群分解为6个典型工作任务,美容护肤岗位群分解为3个典型工作任务,美容护肤岗位群分解为3个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将分解的合计19个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详细分析,归纳为 15 个知识、能力及素质,如表1 所示。

表1 化妆品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行动领域分析表

4 学习领域归纳、转换及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知识技能素质分解重构课程体系,对专业职业领域内的岗位进行分析,分解出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如表1 所示,在此基础上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重构行动领域并转换为课程,课程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即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外围到核心,从形象到抽象,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按照教学规律进行重构把行动领域转化为专业学习领域,最终从现实的职业工作过程中的行动领域集合构建出一系列的包涵逻辑联系的教学课程单元。表2是根据知识、技能、素质分解重构课程体系表。

以行业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工作岗位的每个任务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进行梳理、细化,形成一系列完整的工作过程并与教学内容对接,使学生培养达到直接上岗工作的要求。岗位群课程如下:化妆品生产操作岗位群对应的课程有化妆品生产技术、化工原理、有机合成等;化妆品营销岗位群对应的课程有化妆品营销实务、市场分析技术等;化妆品质检岗位群对应的课程有化妆品检测技术、化妆品安全评价、基础分析技术等;化妆品美容护肤岗位群对应的课程有美容化妆技术、形象设计、化妆品安全与有效评价等。

表2 知识、技能、素质分解重构课程体系表

5 学习情境设计与实施

学习情境的设计是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进行专业学习领域实施的关键。要求每一个学习情境都完成相应的任务、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环节、师生角色、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其更加关注职业工作过程的特征和相对固定的思维过程,每个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情境均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这6步骤进行设计,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是“身临其境”的“境”。

以“营养雪花膏的制备”为例说明学习情景设计,将制备步骤设计成灭菌、乳化、调香和包装4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均按照“六步法”的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引导学生入门,在学生完成子项目的工作任务并具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后,再进行项目“营养雪花膏的制备”训练,将灭菌、乳化、调香、复配、优化和包装等知识和技能贯穿于项目主线中,以学生为主体,训练学生掌握膏状化妆品制备的基本操作技术和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设计见表3。

表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设计表

6 结语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以高等职业教育化妆品专业为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方法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与教学设计,分析其用人标准、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求,在教学中模拟工作要素,以行业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无缝对接,将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岗位无缝对接,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为学习者营造“身临其境”的工作“场”,构建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化妆品专业课程体系。

[1]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1-6.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课程结构的理论技术[J].职教通讯,2006(1):7-9.

[3]张 挺.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食品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科学论坛,2016(17):211-212.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闫智勇,吴全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视角下职教师资专业素质评价对策[J].职教论坛,2017(6):5-11.

[6]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3):1-27.

(本文文献格式:付永山.高职化妆品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山东化工,2017,46(11):153-155.)

2017-03-24

付永山(1978—),男,硕士研究生,化工工程师,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化妆品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G642

B

1008-021X(2017)11-0153-03

猜你喜欢
系统化化妆品课程体系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圣诞化妆品包装很雷同?那是因为你没看见这些!
2018年,化妆品要“减负”!——便携式化妆品成新热点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