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现代化”视角下的教学项目实施与探讨

2017-09-15 16:00李晓敏
山东化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素养职业过程

李晓敏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临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职业教育现代化”视角下的教学项目实施与探讨

李晓敏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临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职业教育现代化”对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项目选择不仅要以职业能力为选择的基础,还要兼顾职业素养养成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教学项目的单元设计要注意“三要素”的互相融合与相互促进。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教师要注意由讲授者到指导者的角色转变、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并重以及依据不同项目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以《DIY皂的制备》项目实施思维导图说明创新创业能力可以课堂教学与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课上课下有机结合进行。

职业教育现代化;教学项目;职业素养;创新创业

国务院【2014】19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高职教育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又提出,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教育构成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三大要素,把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项目化课程教学是 “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大势所趋。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国新一轮职教课程改革的共同选择,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融入教学项目,与教学项目本身、教学项目的单元设计及实施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 教学项目选择

项目教学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项目化教学是近年来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载体。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更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并不是任何专业项目都可以做为教学项目,教学项目是典型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其对于该门课程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的培养。在教学项目选择之前,要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出具体内容,教学项目要服务于课程教学目标。

1.1 教学项目的选择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包括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与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面。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简单的概括为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学生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技能训练获得技能,并由此掌握从事这些技能必备的相关知识,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胜任工作,甚至与一些企业工作岗位无缝对接,而不像传统教育,通常注重理论教育,学生仅仅通过记忆获得知识,接受的是简单、孤立的技能训练,毕业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胜任工作。这决定了我们的教学项目选择要以课程教学目标所确立的职业能力为基本出发点,选择适合与该课程教学的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并按照工作的相关性,由易到难。此外,教学项目的选择还应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为来源进行再加工,项目的大小、难易的程度都要进行设计,使其更适合于学生和教学过程。

1.2 教学项目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职业素养的习惯养成和培养

职业素养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用人企业的重视,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其中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尤其受到用人企业的重视。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如果说职业能力是影响新入职学生工作能力的关键,而职业素养则是影响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职业教育的核心。因此,教学项目在选择上,除了职业能力外,还要考虑职业素养是否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的需求。把课程需要培养的职业素养细分,在职业能力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项目进行选择。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培育需要一个过程,有一个低级到高级的层次递进之分,把职业素养融入课程,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养成教育。

1.3 项目选择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健全涵盖校内外各阶段、就业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这一任务高校责无旁贷。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只有学生接受了创新创业观念,并把这种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创新创业需要依托有效的载体,课程、兴趣小组、班级特色项目等等,其中项目化教学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项目选择上要考虑产品、技术的提升空间,例如项目中的生产工艺优化、配方改进、新功能、新用途等,有意识的培养同学的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1]。同样,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2 教学项目的单元设计

教学项目的单元设计是项目化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设计过程要综合考虑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的培养,用科学的方法使“三要素”互相融合、相互促进,以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根据具体教学项目明确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素养目标和创新创业能力目标)以及该项目包括的工作任务。第二,要对整个项目过程进行细化,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所用时间、教师和学生所进行的主要活动进行描述,所用主要工具材料进行列举,同时也用以检验这些工作过程是否足以支持完成教学目标。这也是与传统教案的主要区别,传统教案更注重授课的内容和知识点[2]。第三,由于教学方式的改革,过程考核成为必须,因此要注意单元设计教师的主要活动之一—考核,要列出或者备注标出考核项目及分值。例如,《DIY皂的制备》项目的教学单元设计包括皂基制备过程、原料性能、甚至是包装、贴膜等。其生产工作任务涉及到原料认知、设备操作和配方制定等,突出操作在项目中的主体地位,在完成工作任务中理解、掌握必须的皂化理论知识,使理论从属于实践。为了实现“三要素”的融合:主要分三步走: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趣味性强、操作相对简单的半成品 商品阶段开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进一步的探究精神;第二,在学生具备积极性和探究的兴趣后,开展配方、工艺优化工作任务,用原料制备半成品;最后,从理论的角度解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步发展与提高。学生以小组形式,每组同学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分工合作,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对于有深入研究、进一步改进产品兴趣的学生,可以在第二课堂或者兴趣小组继续开展项目。

3 教学项目的实施

3.1 谨记由“讲授者”到“指导者”的角色转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项目教学在实施过程教师一定要谨记观念的转变,教师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教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避免上课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具体的操作条件去模仿,去验证。教师还要有耐心让学生犯错误,失败的经验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机会。

3.2 知识与技能同时并重,相互促进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学生毕业后也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但高职院校做为人才培养单位,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就业,还要考虑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其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强有力的保障和基础。因此,在注重工作实践的同时,还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讲,实践更有助于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使理论知识由空洞变得具体,教师恰到好处的讲解,将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补充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3.3 项目考核“三要素”并重,并“因项目而异”

随着高职课程的改革,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的培养不能通过理论考试“一纸定论”,考核过程化越来越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由于教学项目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在完成职业能力教学的同时,职业素养、创新创业培养可能各自有侧重和优势,因此,项目化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标准因项目而定,每一个教学项目教师过程考核的考核点、考核所占分值都要细化和明确,而不能在课程考核中泛泛而谈。

3.4 项目实施思维导图实例

由于创新创业涉及很多职业能力外的内容和需要较长的反馈过程,项目实施的思维导图相对与单元教学过程要复杂和冗长。因此,项目化教学很多教学项目创新创业的培养要课上课下同时进行[3]。例:《DIY皂的制备》项目实施思维导图(见图1)。

图1 《DIY皂的制备》项目实施思维导图

4 总结与讨论

通过“三要素”有机融合于教学项目,无论是学生层面、教师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尤其是学生层面,专业能力与素养、专业兴趣与专业认同感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需要指出的是,创新创业的培养学生个性化更突出,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小班化授课成为必须,师资不足矛盾比较明显,除了引进师资以外,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也是可以尝试的选择。总之,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是个漫长和动态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会发展与改变,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基础的教学项目也要与时俱进。在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还会碰到其他的问题与矛盾,问题与矛盾的克服与解决也将会使我们的教学更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1] 邹艳芳,章立新,高 明,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实验教学的协同关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172-174.

[2] 刘 艳,闫国栋,孟 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育,2014(11):35-38.

[3] 吕宏凌,陈金庆,田兆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0):79-81.

(本文文献格式:李晓敏.“职业教育现代化”视角下的教学项目实施与探讨[J].山东化工,2017,46(11):162-163.)

2017-03-28

李晓敏(1973—),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日用化工。

G712

A

1008-021X(2017)11-0162-02

猜你喜欢
素养职业过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