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比受更有福

2017-09-15 21:21廖群严邓麗雲林思婷
荣誉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校董基督教中华

廖群严+邓麗雲+林思婷

冯寿松先生

将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从一名小学老师做起,陆续担任过数家学校的校长,兢兢业业四十五年,现仍为多家学校的註册校董。多年来,他深信“施比受更有福”。他还担任多项相关工作,如中华基督教会百年历史计划顾问、基督教文艺出版社董事兼司库等,希望弘扬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广传福音。

春风化雨四十五载

冯寿松先生,香港教育大学荣誉院士,拥有45年的教育工作经验。近半个世纪的坚持,是他热爱教育事业的最好佐证。

他,祖籍广东新会,出生在香港,父亲是香港两家知名学校的中文主任。从小,他读书用功並接受到了正统良好的教育,受父亲的影响,他的成绩优異,考入了当时的师范学校,毕业後分配到新界屯门担任一名教师。当时的屯门,多是乡村,急需大量的优秀教师,他的到来受到了当地学子的热烈欢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在教育当中,他非常重视一点的是:内外兼修。

一些老师和父母以学业为重,以分数为首,而冯寿松先生卻有自己的教育导向,“中国人向来重视个人的做人,超过重视其学问和才能。如果一个人光有学问和才能,而其为人不端不正,那麽,他有多大的本领都无用,还可能危害社会。因而,首先做人好,接下来才是做学问。”

在他的苦心教育之下,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他们有的走向了香港的上流社会,有的走出了国门,在他国的政府部门担任要职,然而在学子们的心中仍记着自己有这样一位恩师:冯寿松先生。

一次,一场氛围良好的师生宴开始了,师生之间许久不见,大家聊得十分热络,而其中有一位主角,他当年是冯寿松先生的一位学生,而现在移民加拿大担任着政府高官,原本冯寿松先生安静地听他发言,没想到这位学生突然话题一转,特别提到了自己。“在这里,我需要特别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我的恩师冯寿松先生。在我做学生时,他经常关照我,为了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学习数据。没有他当年的帮助,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冯老师,在此我真诚地敬您一杯。”听到此处,冯寿松先生也十分愕然,没想到这位学生把当年的事情记得那麽清楚,同时面对着学生言语当中的感恩,内心十分感动、欣慰。

“看到昔日的學生都这麽有成就,真的是很高兴。”四十五年的教育生涯中,冯寿松先生每一天都谨记自己的责任,他深知:教育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丝毫马虎不得,必须得用心做好。

如今,冯寿松先生仍心繫教育,担任着英华书院兼小学(直资学校)、英华女校、九龙真光中学及小学、香港培英中学、沙田培英中学註册校董,真光女书院註册校董兼司库,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协和幼儿园校董会主席,中华基督教会何福堂幼儿园及幼儿园校监,中华基督教会屯门堂幼儿园、幼儿园一校二校註册校董,心繫教育,心繫香港的未来发展。“毋庸置疑的是,香港的教育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政府能投放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有力协助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与时俱进,甘於奉献,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对社会有贡献的学子。”

冯寿松先生敬业乐业,本着“乃役於人”的宗旨,从事教育逾五十年,树人无数,且热心参与社区的文化及社会工作,因而被香港教育大学颁授“荣誉院士”,以表彰他为社会的尽情奉献。

奉献爱心受人爱戴

2002年,65岁的冯寿松先生正式退休,告别了他熟悉的校园,步入退休生活,同时将更多时间投入到了基督教义务工作中。

冯寿松先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早在学生时代,受老师的影响,他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基督精神就十分向往:“基督教有着积极的伦理道德思想,多样的社会关怀,昂扬的‘先知精神和尽心的仆人身份等,这对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很有帮助。”

在冯寿松先生的职务中能看得出,他为教会工作贡献了大量精力,他是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协和幼儿园校董会主席,中华基督教会何福堂幼儿园及幼儿园校监,中华基督教会屯门堂幼儿园、幼儿园一校二校註册校董,同时他还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董事兼司库。

其中,基督教文艺出版社是一个知名的、历史悠久的、以出版优质基督教书刊为志业的出版社,成立於1887年,出版的书籍现已超过一千多种,包括圣诗、灵修、研经、神学、辅导、文学、青少年读物、儿童故事、中小学歌集、诗班及合唱团用曲集、幼儿园课本、中小学圣经教材等。多年来,冯寿松先生一直参与出版社的工作,曾任出版社社长,不遗餘力地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例如,《基督教典外文献》中文版的成册出版,就有他的一番心血凝聚在内;同时,他还是《基督教典外文献一新旧约篇》其中的一名编辑委员,还有《普天颂讚》新版本……

如同千千万万的教友一般,冯寿松先生为教会牺牲奉献,默默耕耘,还担任着中华基督教会百年历史计划的顾问。据悉,中华基督教会之创会可追溯自1918年,当时中国政局变动,香港之“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第六区会”因环境关係,与广东协会无法联繫,为求名实相符,在1952年改为“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1974年开始完全自养……关於这段历史,他希望能收录、整理,留传於世,因而义务担任顾问工作,以期能为这一项工程做一点点事。

在宗教事奉方面,冯先生在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执委会工作五十餘年,先後任该会正、副主席,管辖属下中小学及幼儿园六十餘所,又兼任多间学校校董。1984年至1987年借调出掌该会副总幹事一职,並任基督教文艺出版社社长八年多。1990年获屯门堂按立为终身教会领袖。

在医疗服务,冯先生在1997年起任世界传道会那打素基金信託人,又任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慈善基金会董事兼司库,基督教联合医务协会委员,及上述两院管治委员会委员等职

在葛量洪校友会方面,他自1968年起任常委及副主席,並任该会多间属校校监;2011年起获校友推举为主席。

心中有他人,心中装善业,冯寿松先生热衷於“施”,教书育人,施予学子为人处事的道理;为教会做义务工作,将基督精神施予广大市民,在不同的“施”当中,他亦深感“施比受更有福”,同时也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平日,他常去屯门公园散步,回来後就在自己的松善工作室处理各种工作,閒时广阅各类书籍,益智益脑。

塞缪尔·厄尔曼在《青春》中写道:“年岁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丢棄,方坠暮年。”诚然,有理想、作为的人永远不老。对於步入耄耋之年的冯寿松先生而言,仍有许多的工作等着他,他仍青春着。以善的眼光看世界,以松的气节做人,他赢得了一个坦荡人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董基督教中华
凝聚社会爱心力量助推老年教育发展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
100万买个点招指标:校董制度漏洞多
基督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