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担

2017-09-15 12:59杨海林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警察署石狮子杨家

杨海林

我们这里现在叫清江浦区,在过去,它就叫个杨家圩,和清江浦八竿子打不着──这话也不对,杨家圩南边就是钵池山,靠山吃山,圩里的木匠特别多,他们伐来树,打成各式家具,挑到清江浦去卖,起个五更,八九点钟也就到了。

清江浦离杨家圩有四五十里地,杨家圩的木匠们,就靠一条扁担来来回回。

手艺再好的木匠,从来也不敢轻慢肩上的扁担──得挑个好日子,得去请李瘪爪。

程禹山带李瘪爪去学手艺的时候,师傅看他左手胎里带的残废:总是伸不直,又拗向自己的胸口。

他这样的人,学什么手艺哦?

可是程禹山在钵池山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他一个小小的木匠哪里得罪得起?

想来想去,教李瘪爪做起了扁担。

令程禹山没想到的是李瘪爪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做的平担重而厚实,就是压上千斤也不会弯一点点。他做的翅担薄而轻巧,刚上肩时两头耷地,一起身就两头弹起,如帽翅般不停摆动。

李瘪爪起先只是念着大家的好,以为别人请他做扁担是看程老爷的面子,好歹给一口囫囵饭吃,后来就不这样想了:清江浦离杨家圩那么远,你打的家具再好,挑不过去,卖鸡碰不着买鸡的,一样白瞎。

挑行里看重扁担,说“七分力气,三分扁担”,而我的是“三分力气,七分扁担”。

所以他再做扁担时就格外认真:得知道你是挑哪一样的,得知道你的脾气秉性──摸清楚这些,一条扁担在他心里也就形成了。

然后,再上到钵池山,确定树木的种类、算好它的光照以及生长的海拔,锯回来后经过加工,一根扁担才做得出来。

清江浦警察署落成的那一天,一群警察来到了杨家圩。

他们要程府门口的一对石狮子。

“杨家圩的木匠们没少得到诸位的关照,送点礼物也是应该的。”程禹山脸上堆着笑,摸了摸那几吨重一只的石狮子,“请几个壮汉帮着运到车上,算是庆贺落成。”

“那哪儿成呀,给警察署的礼物,得劳烦您亲自送去。”

一帮人呼啦啦走了。

程禹山瘦得像只鸡儿似的,又是个做爷的,他哪儿弄得动这两个大家伙呀?

说着话,李瘪爪来了,他用那只好手拍拍其中的一只石狮子:“好沉。”

“不过没事,我给您做一根扁担,吱溜吱溜就挑到清江浦去了。”

“扁擔?”

“对。”

“这可是两只石狮子,能挑得动吗?”

“没事,我的扁担,咯吱咯吱,挑到哪儿,响到哪儿,挑担的人听了心里惬意,能省不少力,所以叫响担。”

响担是怎么做成的没人知道,响担是什么样子,见过的人也不是特别多,但是李瘪爪做出来了,程禹山很轻松地把两只石狮子在警察署门口放好时,警察署长惊得一下子跳了起来。

再看那条响担:柏木做的,不但薄,还镂了空。

手一抠,一块木屑就落了下来。

“就是个做苦力人的玩意儿,怕脏了您的眼。”程禹山说,他招呼下人,“放到我的烟馆里去吧。”

一直摆了多少年。

有一年,程禹山到烟馆里盘账,他忽然看到了那条响担。

“是个好玩意儿呀,竟能挑得动一对石狮子。”

程禹山拍拍手──这个时候,他和警察署长早已成了朋友。

他对警察署长说:“那对石狮子,是我们钵池山里景慧寺的老物件──明朝的哩。”

“我得把它挑回去。”

警察署长也很好奇,他要亲自把它们挑着送回去。

程禹山却不让。

程禹山在响担两头各绑了一捆绳,挑着响担往警察署走。

刚走了几步,程禹山就觉得肩上好像压了座山,他想放下响担,可是哪里放得下呀?

噗,他吐了一口血。

──那个时候,李瘪爪死了好几年了。

警察署长一直把响担收藏在家里,直到有一天酒罢归来,他听到咯吱声响,脑后被什么东西狠狠一掴。

在医院里住了一个月,他想起来了:掴自己的好像就是那条响担。

回家寻找,哪里还有响担的影子?

猜你喜欢
警察署石狮子杨家
杨家铭
题湼瓦河边中华石狮子
有趣的数字绕口令
一道例题“引发”的探究
响担
响担
美丽的杨家溪
无冕之王
石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