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上座部佛教寺院景观的美学特征

2017-09-15 16:08季熊郑绍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美学特征意境

季熊 郑绍江

摘 要:寺院景观作为佛教美学的典型,是研究佛教与美学及艺术的最佳契合点。本文重点对云南上座部佛寺景观的功能及美学特征进行研究,以便使此类文化景观在传承过程中更好地保留其本来面目。

关键词:上座部佛教;寺院景观;美学特征;意境

中图分类号:TU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008-01

景观之美取决于人对外物进行的审美活动,而美则是人见诸外物而有感于心并且生成的审美意象。云南上座部寺院的核心内容是南传佛教思想,在景观的各种艺术形式中均有充分的体现。抽象的教义须借助具象的形式来反映,具象的形式又要做到形有尽而意无穷,在寺院有限的空间和形式中营造佛学无限的意境。佛教景观由于地域不同及民族差异,出现了各异的形式美感。上座部佛教在国内主要流传于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州,是傣、德昂及部分佤、布朗族的主要信仰。傣寨几乎都有佛寺,并代表着当地建筑的最高成就。南传佛寺既没有汉传佛寺那么严谨庄重,也不像藏传佛寺那样雄伟粗犷,显得自由活泼,别具一格。

一、实用功能

寺院作为佛教思想及当地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兼具佛学和世俗文化传承的功能。

1.思想文化载体。上座部佛寺中佛殿是佛法僧的综合区,佛塔是佛身的象征,戒堂、经堂是法的寓意,僧舍是僧的载体。其中佛塔形象突出且最具特色,堪称代表性符号。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说过,“宗教首先就是符号的表述,而符号所承载的就是‘意义,即包括认识、情感、道德在内的一般性思考,这些正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在上座部佛教地区,佛寺既是当地高妙建筑技艺的精华,也是审美意识和艺术特色的完美体现,因而地位崇高。文化必须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具象符号才能得以传承,寺院景观就是上座部佛教的文化符号,佛殿、塔像、经书及僧侣都是南传佛教的崇拜物。

2.宗教活动道场。道场的梵文称Bodhimanda,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上座部佛寺建筑一般有大殿、僧舍、鼓房、圍墙、山门等几个部分,有的寺院有塔,中心佛寺设有戒堂(布书)。大殿是佛寺的主体建筑,是僧侣诵经拜佛、举行仪式的地方,也为信众赕佛、听经、滴水的场所。僧舍是僧侣生活、学习的地方,一般的僧舍还分成佛爷宿舍、学经堂、小和尚宿舍三个组成部分。藏经停或僧侣晋升亭是诵经或僧侣晋升之所。①

3.知识传播场所。在信仰上座部佛教地区,佛寺是僧侣生活和信徒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青少年学习文化的学堂和群众拜佛祈祷的精神娱乐活动场所。②佛教在傣区担负着宗教和世俗教育。男童一般到了十岁左右就要出家入寺学习佛经,并能学到傣族的文字、天文、历法、历史、算术、医药、法律、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三年五载后可还俗,也可留下继续深造,到二十岁受具足戒后成为比丘。出家入寺千百年来都是傣族男性受教育的黄金时期。

二、美学特征

“构成事物可以唤起人的审美意识活动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决定着美的性质、特征和价值。”③傣族由于近乎全民信教,景观营造的理论基础极易达成共识,因而氤氲着和谐的美学特征。当地建筑受泰、缅等国影响较大,如干阑式民居、富丽堂皇的佛寺以及玲珑精巧的佛塔,有着独具东南亚特色的形式美感。寺院景观中的点景陈设,无不呈现出焕彩生辉的装饰之美。

1.和谐美。上座部佛寺组合自由,追求中和之美,建筑之间造型与体量适宜,空间秩序以不同建筑的形式和尺度变化,来强调佛殿的中心主导地位。尖顶是整个东南亚地区艺术风格的一大特色,建筑、服饰、工艺品、乃至舞蹈也是如此,尖顶协调着整个建筑群体空间的造型和轮廓。寺院的华丽与周围花木的香艳辉映着,寺院中的五树六花成为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过渡,逐渐与周围的浓密树影融为一体,从而形成和谐的美感。

2.形式美。内容需要借助形式来反映,寺院由于独特的使用功能和文化背景,不论是景观选址、建筑形制、植物配置和点景陈设,都明显区别于其它世俗建筑。上座部佛寺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组合巧妙,复杂而又精微,建筑屋面轮廓丰富,或庞大陡峻,或凹曲优美。以歇山式屋顶最为常见,屋面分段曲折、重叠递升;屋檐斜撑挑出、如羽斯飞;屋脊装饰华美、变化多端;使得整个寺院景观中充满着向上升腾的动势,营造出超凡脱俗、直达涅槃的意境。显现了南传佛教建筑独特的形式美感。

3.装饰美。南传佛寺中的装饰之美烘托的正是佛的清净庄严。佛寺是在东南亚皇家宫殿的基础上对建筑元素进一步加工,增加了更多寓意佛学的点景陈设。砖石木雕、琉璃瓦饰、彩画布艺等各类装潢,在阳光或灯烛的照射下焕彩生辉。其它附属建筑及幡幢伞盖烘托出寺院隔尘离俗的氛围。殿内的供养具与梁柱门窗上的漏金水印画都大量运用金色,寓意佛教的高贵与纯洁。

三、结语

云南上座部佛教寺院景观包罗万象,涉及了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内容。佛寺景观的功能及美学特征,反映了本体智慧与表象形式的结合。阐述其中蕴含的文化寓意,以便此类文化景观在保护发展与传承过程中,能够修旧如故,以存其真,进而更好地保留其本来面目。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5年云南省民族研究院课题“云南上座部佛教寺院景观文化探析”资助,(项目编号:MY2015YB009)。

注释:

①吴之清.贝叶上的傣族文明:云南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社会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②杨大禹.云南佛教寺院建筑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③《哲学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学特征意境
春色满园
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
阆中手工打结丝毯技艺的传承人保护探议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