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2017-09-15 18:45窦红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紫砂壶传承创新

窦红芳

摘 要:宜兴紫砂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更传承了悠久的中华文明,如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是我们共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紫砂壶;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26-01

艺术的独创性是艺术的生命,也是艺术发展的动力。任何一个紫砂壶艺人在他的壶艺创作中都会遇到一个普遍的问题,即传统的经验和成果。如果完全依赖传统模式,则最多只能重复别人的,也易于被别人重复,从而淹没在普遍性之中,完全失去自己的特殊性,即个性。如果完全不顾传统模式,违背艺术独创的一般规律,信手乱捏,则不可能成为壶艺作品,更谈不上独创性。

在有序可查的历史文献中,我们知道紫砂工艺历经了从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朱可心、顾景舟等这些名家的实践经验沉淀,总结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成熟制壶技艺,紫砂工艺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既有民间的倾向,又有历代民间艺人注重个人价值、个性的发展,更有鲜明个性色彩,许多名人的佳作,代代相传,如掇球壶、供春壶、仿鼓、石瓢等都是前辈的呕心沥血,毕智穷工造就了紫砂传统文化,是我们宜兴陶文化的精髓。我们后人必须全力加以传承,只有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融贯自己的创新理念,才能创作出更好的符合时代潮流的作品。

历代艺人把大自然赐予的紫砂泥,在灵巧的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世界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它既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又是带给后人的沉重压力。后人要想逾越这一高度的确具有许多的难度。从现代的壶艺创作来看,大都依赖传统模式,不论是素净的光货,还是仿古的花货,或是书画的文玩,以及借鉴其它传统艺术,如青铜器、雕塑器、木刻器、古陶瓷等各纹饰的筋瓤货等作品,均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完善,在传统模式上的传承、复制,壶艺创作并没有质的突破。尽管他们有着深厚的制作功底,熟练地掌握了时大彬高超的制壶技艺、陈鸣远惟妙惟肖的仿生技巧、秉承了陈曼生的遗风;尽管他们制作的仿生作品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临摹作品也几乎可以乱真,但是他们的壶艺创作均没有突破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的模式,或许这就是过分依赖传统的无奈结果。

今天的宜兴紫砂已经发展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传统的、现代的、新潮流、新时尚都在同一舞台上争奇斗艳,人们也各自不同的审美鸡肉点审视着作品的价值观念,有人欣赏花塑器,因为制作者把那些蔬果虫草刻画得栩栩如生,泥色层次丰富;有人喜欢素器,制作者线条挺刮、简洁大方;有人则喜欢新潮流现代陶艺,认为其代表了一个全新艺术感悟,所有的一切都是人们审美取向的差别。

而紫砂工艺是一门张扬个性的艺术,需要创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在创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牢牢把握时代变迁中人民大众所喜爱的紫砂作品。紫砂工艺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众多历史文化的加入,从雕刻印、点彩、泥绘等装饰技法中体现文人雅士的爱好和兴趣,将其融入紫砂艺术中极大地丰富了紫砂文化,我们提倡在紫砂壶艺术创新的同时,同样要吸收世界陶艺人的精华,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使紫砂壶文化有更强的生命力。而当今紫砂已经达到了历史的繁荣时期,其技艺人员队伍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新品、新作、新人层出不穷,紫砂的发展空非常宽广,所以在继承弘扬传统紫砂文化的同时,紫砂工艺的创新更显得重要,是摆在我们广大紫砂艺人面前新的课题和紧迫的任务。近来在開拓创新上,笔者也作了一定的尝试,首先从选材质方面入手,亲自到矿点进实地考察,经过多次反复提炼,试验配制公有制的原矿紫砂泥,更好地把握。

紫砂陶艺传统不是一句空泛的言词,而是有着具体的形式和内涵,其中饱含着一种精神实质和艺术风格,这只是传统的一个方面。紫砂陶艺的深厚魅力也正在于习惯基础上的一种新的表现,和过去既是相通的,又是不的,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紫砂陶艺传统的形式是在长期生活中尤其在工艺制作中,审美经验和爱好的积累,并同时延续和沉积着,成为人们观念上自觉或不自觉得地遵循者的一种原则,今天的紫砂陶艺的创作都们,既不能因袭传统,也不能不重视传统,重要的是理解传统的精神,去发展传统。刻意的行为轻意的举动甚或恶意的攫取,得不到公众的承认、得不到众多业内人士的响应,终将被铁面无私的历史无情地淘汰,无源之水的“艺术流派”终将“断流”而干涸。

因而,紫砂陶艺的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外部世界比较直观的表面现象上,而应该进入到比较深的层面。去分析研究传统文化在紫砂陶艺优秀作品中的位置及主导作用,揭示其本质的特征,只见其传统的技艺,不见其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妨碍了认识紫砂传统文化精华之所在。皮毛的继承是很难有大发展的,抓不到事物的本质,也就容易使新的紫砂陶作品停留在表面的模仿上,陈陈相因,无所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史俊棠.宜兴紫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徐秀棠.中国紫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韩其楼.宜兴紫砂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endprint

猜你喜欢
紫砂壶传承创新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乐在紫砂壶
泡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购买紫砂壶4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