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战争奏鸣曲的创作特点初探

2017-09-15 13:21钟越红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创作特点

钟越红

摘 要:20世界十大音乐家之一的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egy Sergeyevich Prokofiev),是前苏联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脉络。本文依据普罗科菲耶夫音乐创作的不同时期,根据时代背景,着重分析作曲家创作晚期的第六、七、八钢琴奏鸣曲,并结合具体谱例,对作品进行初步分析,从中体会普罗科菲耶夫音乐创作的民族感情。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战争奏鸣曲;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065-01

一、普罗科菲耶夫生平简介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年),是前苏联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包括钢琴作品、舞蹈作品、乐队作品、室内乐、歌曲等等。其中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是他的代表作品中较为突出的一种体裁。他一生共创作了九部钢琴奏鸣曲,从创作时间来看,普罗科菲耶夫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几乎分布于他创作的各个时期,并体现了作曲家创作思维的发展,反映了他创作风格的变化。

纵观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创作,可以将其分为早、中、晚 三个时期。

1918年以前属于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早期。从童年创作的幼稚的钢琴小品中,就已经显现出作曲家创作的鲜明个性,既继承了古典传统而又有所创新,音乐语言淸新而又充满青年般的朝气。

1918-1933年,属于作曲家创作的中期。这一时期,普罗科菲耶夫侨居欧美15年之久。

1933年普罗科菲耶夫返回苏联后,是他创作的晚期。晚期作品表现出他对俄罗斯民族的感情,对祖国更加深沉、真挚的热爱,是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反映战争年代生活感受的第六、七、八钢琴奏鸣曲。还有,在作曲家生命的晚期创作的第九奏钢琴鸣曲。其中,第六首奏鸣曲(op、82)创作于1939-1940年。这首奏鸣曲以非凡复杂的内容与极其尖锐的对比著称,音乐中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早期作品中不可遏止的猛烈爆发的气质,表现了作曲家强烈的民族感情。第七首奏鸣曲(op、83),创作于1939-1942年,作品突出了俄罗斯人民在和外国侵略者浴血奋战中表现出的英雄性格。第八首奏鸣曲(op、84),创作于1939-1944年,这首赛鸣曲音乐形象淸晰,音乐中表现出俄罗斯人民经过战争的劫难与困苦,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土的疲惫、茫然的心态。由于第六、七、八钢琴奏鸣曲创作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所以这三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战争奏鸣曲”。战争奏鸣曲反映出作曲家强烈的民族感情,它们不仅是普罗科菲耶夫最成功的钢琴作品,而且作为经典作品已列入20世纪钢琴音乐的宝库。下面,就普罗科菲耶夫的“战争奏鸣曲”作进一步的结构分析。

二、三首战争奏鸣曲

(一)時代背景

1938年,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地区,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了进攻,发生了莫斯科保卫战,法西斯德国在战争中惨败。 1942年7月,德国又攻打斯大林格勒,1943年2月,苏联军队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这成为二战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参战的国家和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二战的爆发并没有削弱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活力。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反映他战争年代生活感受的“战争奏鸣曲”,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反映了他音乐创作的民族情感。

(二)旋律特点

普罗科菲耶夫十分热爱旋律。他在致苏联作曲家协会书记赫连尼科夫的信中从不怀疑旋律的重要性,我爱旋律,认为它是音乐的最大要素”,“探索自己独创的音乐语言,永远是我一生中的根本的优点。”比如在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中,主题的旋律恬静、优美,让人回忆起战前美好、和平的幸福生活。听起来好像很遥远,但又是那样的亲切。在他的作品中,平静的旋律与激烈尖锐的旋律并存。如在第八奏鸣曲的呈式部主部呈现出平稳流畅的旋律,而在展开部音乐的动力性不断增长,机械节奏不断运动,出现了极不协和的音响,逐渐冲淡了旋律的主要地位。

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创作突破了古典与浪漫派的旋律习惯。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金属般的铿锵的敲击性格。在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中几乎找不到炫技性的华彩,其创作手法纯朴、简洁,而又不落于俗套。音乐旋律充满着前进的力量,给人一种严肃、宏伟、苍凉的艺术氛围。这一点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对新兴音响材料的感知及追求,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和理解普罗科菲耶夫旋律创作的这一特点:首先,这一鲜明的特点来源于他冷峻、粗犷的性格。其次,这与作曲家所处的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中体现出的钢筋水泥般的振人心魄的交响,是20世纪现代化生活节奏和工业化进程加速的产物。比如在他的第七奏鸣曲第三乐章旋律中,就表现出这种铿锵的金属般的性格。

(三)节奏特点

在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中,充满了欢乐、跳跃的节奏动机,带有坚定必胜的信念。如他的第八奏鸣曲第三乐章呈式部中,沉稳而蓄势待发的音乐语言,动力感强劲的节奏,表现了积极、欢快的情绪。

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中还吸取了具有托卡塔特征的快速的律动般的节奏。如在第七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托卡塔曲中包含的浓浓的持续低音、急促顽强的气势强有力的节奏支持,构成了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鲜明的节奏特点。

普罗科菲耶夫是被人称为具有强健的体魄、发达的肌肉和钢铁般的手指的钢琴艺术家。在俄罗斯,传统钢琴学派的“重量奏法”,加之普罗科菲耶夫知力感十足的节奏、颇具攻势的“敲击”,反映了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创怍的独特个性。“敲击性”不等于敲打钢琴。它既要使音色具有金属般的铿锵的尖锐的特征,又不能粗糙剌耳,制造高分贝噪音。如在他的第六奏鸣曲第一乐章中,快速的音流、剖奏和顿音的运用,强烈地表现出这种节奏中蕴涵着的敲击感。

有时,普罗科菲耶夫还采用18世纪舞曲的体裁和节奏表现音乐。如在第A奏鸣曲的第二乐章中,釆用的就是18世纪所流行的小步舞曲。

在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中,还可以找到具有鲜明俄罗斯音乐节奏特点的例子。右手富有动力的节奏,相当于4/4拍当中的八分(音符)三连音,这是俄罗斯的音乐节奏的一个特点。另外,在第七奏鸣曲第三乐章,拍子为7/8拍,属于动力性的俄罗斯托卡塔,像这样的拍子在俄罗斯音乐中也较为普遍。

(四)和声特点

普罗科菲耶夫的和声思维以复杂的音程的多音和弦代替三度叠置的传统和弦,不协和和弦取代了协和和弦。在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中,不协和和弦得以广泛应用。为了获得鲜明的、浓厚的色彩,普罗科菲耶夫常常不解决不协和和弦,并使之独立存在。在普罗科菲耶夫的和声配置中,有时产生了平行的三和弦,或者出现七和弦不加以解决地连续进行。

三、结语

处在20世纪,对苏联乃至世界音乐文化有着巨大影响的普罗科菲耶夫,对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是他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领域。他那强有力的,明快动人的音乐的新形象是由20世纪活跃的时代孕育的。他创立了果断刚毅、精致新颖的音乐风格,他以个性化的旋律,富有动力感的节奏,语言独特的和声,继承并发展古典奏鸣曲思维的曲式结构,形成了普罗科菲耶夫与众不同的创作特点。从他的创作特点中体现了他对持生活的积极态度、旺盛的精力与坚强的毅力。他的音乐作品与俄罗斯时代背景、民族情感紧密相连。普罗科菲耶夫永远以自己属于俄罗斯文化而感到骄傲自豪,并捍卫着俄罗斯在现代音乐的主导地位。他的创作根植于俄罗斯的人民,音乐形象流露出英雄般宏伟或是矜持抒情的性格。如在第七奏鸣曲的构思上,深刻地表现了二战时期俄罗斯人民浴血奋战的英雄性格,乐曲音乐形象奋进、乐观、富有动力感, 这充分地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对俄罗斯民族的热爱和他深厚的民族感情。他曾经这样说过:“我的两耳必须听到俄罗斯的语言,我必须同我的血肉同胞说话,只有他们才能使我重新得到这里(指侨居国外)得不到的东西:自己的歌,我的歌。”他伟大的天才、磨练得极其娴熟的技巧、精细的风格以及对俄罗斯音调的天赋感情,使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引起社会的集中注意。普罗科菲耶夫不愧是俄罗斯音乐的天才作家。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作特点
朱践耳钢琴作品《叙事诗<思凡>》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的研究
朱践耳钢琴作品《叙事诗<思凡>》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的研究
论东野圭吾小说创作特点研究
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的演唱风格研究
《红楼梦》音乐的创作特点及风格分析
朱良镇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概述
论南宋诗人孙应时山水纪游诗的特点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