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2017-09-15 21:24李旼静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学史

李旼静

摘 要:对于笔者来说,中国文学史是一个很难读懂也很难亲近的家庭成员般的存在。因为是家庭成员才会经常在一起相处相伴,但是不论经过多么长时间也无法读懂其内涵的存在。虽然我长期以来一直专研中国古典文学、被称为文学者,但是中国文学史始终对我来说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我虽然知道必须要跨越这道坎,但是对于这个领域始终感到不自信。但是,我想借此机会简单了解一下在韩国是如何研究中国文学史的。本文对于在韩国是如何研究中国文学史的情况,想通过以现代文学史为中心进行粗略性介绍。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韩国的研究情况;文学史

中图分类号:I20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074-01

一、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情况

目前,在韩国不断地持续进行着对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工作。关于中国文学史的评价与介绍,一直持续至今。因此,笔者想阐述一下在韩国是如何整编、介绍中国文学史的。虽然打算重点介绍的是近现代文学史,但是也会捎带一些古典文学。

二、在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在韩国从1980年初期开始正式研究的中国现代文学方面,Si-jun Kim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92)与Se-ukHeo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99)是迄今为止被公认为韩国代表性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这是由于该两部著作已成为文学研究中的最基本因素的緣故。通过将一个时代的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无数个作家与作品进行分类、综合,折射出那个时代文学的发展与成果的文学史叙述,必须要富有严正性。从无数个文学现象及对于作家、作品要求具有广泛深层了解的层面来看,这个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不是自己本国、而是研究他国文学,是更加困难的事情。这两部著作,从这种层面来看是非常出色的。在韩国研究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当中,存在着重视时期分类的倾向性。

Si-jun Kim提出主张:“可以分类为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等两个时期,但是其界限设为清朝封建帝国灭亡而成立叫做中国民国的近代民主国家的1911年,这样应该比较妥当……”15。Si-jun Kim的该看法,再次分类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由毛泽东掌权的1949年开始到1976年。第二个时期是被称为新时期文学的1977年邓小平发表开放政策之后的时期。对于新时期文学,一些学者主张使用叫做20世纪文学的名称,这是因为从时期角度来看、无法将当代文学定义为社会主义文学的缘故。关于中国的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名称,在中国尚处于讨论阶段,所以该著作当中写明为当代文学。

Se-ukHeo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当中,对于现代文学时期,是这样进行分类的。分类为,从1917年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1949年为现代文学,从1949年开始到现在为当代文学。17在韩国虽然差别化看待近代与现代,但是对于现代与当代却不会差别化看待。

三、现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 -Suk-pyo Hong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主

目前,值得我们关注的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是Suk-pyo Hong。他通过研究鲁迅正式地开始了现代文学研究,执笔过无数篇翻译著书与著作。2009年发表了著作《中国现代文学史》,该书籍至今也备受着喜爱中国现代文学史人群的青睐。

他将现代文学时期定义为从清末开始到1949年。还有,现代文学的叙述没有按照具体的发展阶段或时期进行细分化,而是以主题或分类为中心进行叙述。该部分就是与在韩国研究至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有所不同的部分。在他的著作当中,从以新文学诞生与鲁迅文学为代表的多个视角出发、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由于这些已经极度细分化,所以给在韩国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指明了新方向。但是,即便如此也不都是优点。稍微疏忽大意一点,这种著作就有可能被误认为解说书或教科书,这就是最大的缺点。

Suk-pyo Hong《文学史》的最大优点是在叙述时正确地确保了均衡感觉,以此为契机能够整体地看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展状况。但是,如果没有更多的关于作家与作品介绍的解说,除非是专业人员,否则有可能很难理解,这种缺点也是存在的。

四、结语

一个国家的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文学讲述着一个国家,讲述着历史,讲述着人们。现在我们拥有很多记录方法,但是过去是无法做到的,当我们想了解过去时、文学是一定不可缺少的。这就是很多人研究文学或人文学的缘由。中国文学与韩国文学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过去开始,中国文学对于韩国文学造成极大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毕竟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因此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中国文学当中留有韩国踪迹,在韩国文学当中则有中国影子。我认为,这些至今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也行这就是韩国的研究者研究中国文学的原因。

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研究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者越来越少。当然,也可以说是研究方式发生了变化。想要进行更进一步细分化的研究,也许这就成为不顾及中国文学史大框架的理由。因此,在研究中国文学史过程中,很可能会感到诸多遗憾。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虽然在韩国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减少了、但是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是一个十分令人兴奋的消息。这种持续性研究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其结果是不断创造出新文学史。

参考文献:

[1] Yong-cheol Choi.在韩国的中国文学史著述与翻译[J].中国语文论丛,2000.

[2] Gyeong-cheol You.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的一步前进[J].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史
文学史的语言学模式与“话语”的文学史
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关系简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史课程间性研究
“十七年”散文创作文学史价值略论
华语文学对中华性的接受与颉颃
文化互文性视域下台湾文学史的书写
重写中国文学史的三大困境
百年后的文学史“清算”
写“活”当代文学史
《文学史》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