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思考

2017-09-15 21:37陈郸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羌族创作

陈郸滟

摘 要: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缩影,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创作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是弘扬民族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优秀的民族舞蹈创作不仅要继承民间传统舞蹈的精华,同时还要结合时代气息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为此,本文以羌族舞蹈创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优秀的羌族舞蹈作品,探讨羌族舞蹈的发展路径,以期为羌族舞蹈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羌族;创作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123-02

一、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凭借其悠久深厚的历史积淀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其中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羌族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羌族文化也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事实上,羌族这个“云朵上的民族”长期以来并没有被大众所熟知,但在08年的汶川地震后羌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地震造成大量羌族人口去世或失踪,如何保护与继承羌族文化成了迫切的议题,各类专家学者积极探究、深入挖掘羌族历史文化。而在羌族的文化中属其舞蹈文化最具民族特色。民族舞蹈家们陆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羌族舞蹈作品,他们为弘扬羌族民俗文化、民族精神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羌族舞蹈在民风习俗和本族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羌族舞蹈的创作不仅对羌族舞蹈意义重大,对羌族文化复兴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笔者对于羌族舞蹈创作及其发展路径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二、了解民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民族情感

众所周知,舞蹈编导在创作一个民族民间舞蹈时必须对该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民族情感有深入地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要以其民族文化作为根基,羌族舞蹈的创作也不例外。

羌——华夏民族的祖先之一,中国最古老的部落,是我国至今唯一保持几千年前古老族称的民族。羌族是古羌人一支的直接后裔,本是西北一代的游牧民,由于自然灾害的爆发及战争的影响,造成大规模人口辗转迁徙最终定居于岷江上游。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羌族独有的文化艺术。

在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中,宗教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宗教文化中对于生命力的崇拜,不同民族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包括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等。羌族盛行万物有灵,是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①。其中,“羌红”是羌族人祈求吉祥的信物,“献红”则是羌族的最高传统礼仪。编导梅永刚抓住“羌红”这一信物,创作出优秀的羌族男子群舞《跳羌红》。红色代表赤诚之心,象征生命力,是对生命力的崇拜,寄托了编导对羌族子孙繁衍、民族昌盛的美好祝愿。准确理解与把握羌族宗教文化中对于生命力的崇拜并将其生动地表现出来是作品《跳羌红》创作成功的关键。

羌族虽然是一个内敛的民族,但羌族人民的内心情感极其丰富,比如在祭祀或者红白喜事后,羌族人民通过喝酒敞开心怀,围着篝火堆唱歌跳舞以抒发内心情感。以羌族婚俗为例,羌族婚俗“女花夜”是指结婚前一天,由女方家办“花月酒”,新郎和他的同辈亲友及介绍人一起到女方家赴宴,并抬着花轿到女方家接亲。这天晚上,新娘邀请全寨的姑娘“话夜”——通宵唱歌跳舞。编导苏冬梅选取羌族婚俗“女花夜”创作女子群舞《坐花夜》,其中的“坐舞”和“肩铃舞”成就了该作品,它的舞蹈语汇创作是寄生于民族风俗和民族情感之上的发展,被该民族接受并逐步成为时代的新民俗。羌族多种多样的民间舞蹈形式及其独特的韵律,是羌族人民性格和情感的生动展现。因此, 民族情感是民族舞蹈创作中必须认真考虑的内容。只有将民族情感融入到舞蹈艺术中才能赋予舞蹈艺术强大的生命力。编导在创作羌族舞蹈时,在了解羌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基础上必须抓住民族情感,才能创作出被本民族认同的作品。

三、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要以深美的思想做血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就说明文艺不仅仅是服务取悦于观众的,更重要的是承担起教育引导的作用。舞蹈创作作为文艺创作的一个分支,必然得遵从文艺创作的指导思想。舞蹈是一门有灵魂、有思想的艺术,若一个舞蹈作品只是单纯动作的堆积而没有赋予它更多的精神内涵,没有深美的思想做血肉,那它就是一种机械地模仿,不能称之为舞蹈艺术。舞蹈不仅仅能够实现心灵情感的沟通、还能达到激发共鸣的审美功能。一个舞者不管他的个人技术技巧有多强大,他塑造的舞台形象不是附着于对人物思想精神的把握基础上,那只能算是一段技巧展示或是杂技②;一个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不管它的舞蹈语汇多么丰富、队形构图多么精美,若无法向观众传达其思想内涵,那终将会被淹没在浩瀚如烟的文艺作品中。因此,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既要有民族的精神内涵,也要有符合时代审美取向的形式载体,作品才能带着灵魂长久的生存下去。

四、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要重视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创新

民族民间舞蹈是继承还是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文艺界永恒的议题。艺术作为被人类创造出来的产物,毋庸置疑,它需要发展、需要创新,一成不变单纯模仿出来的东西只能称作复制品,不能称为艺术品。然而,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对“度”的把握至关重要。纵观琳琅满目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有很多被编导发展创作出来的民族民间舞蹈不被本民族人民接受认可,落得一个“孤儿”的下场,这就说明编导在创作民族民间舞蹈时没有重视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忽略了本民族历史文化、精神内涵、舞蹈风格特点等。

编导苏冬梅创作的两个羌族女子群舞《鸽子花开》、《坐花夜》,创作素材均来自肩铃舞。羌族肩铃来源于羌族巫舞《跳盔甲》,是一种古老的祭祀舞,过去多用于有战功的民族战士,或有功德的老人的葬礼,故亦称大葬舞③。编导苏冬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大胆运用了羌铃元素,将羌铃“玩”出新花样,“甩”出新高度,创作出了优秀的羌族女子群舞《鸽子花开》、《坐花夜》,且被羌族人民喜爱并接受。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羌族创作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Jazz
提高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分析
民族民间舞体态研究
创作失败
羌族人物线描写生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