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乡镇公共文化空间建构:结构·功能·意义

2017-09-15 08:15袁倩楠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结构意义功能

袁倩楠

摘 要:“公共文化空间”是“公共性”与“文化性”双重属性空间,具有公共、开放、公益和平等特性。乡镇公共文化空间是乡镇的地理标志和文化标志,是当地群众生活、娱乐、休闲、教化的场所。本文通过对具体研究对象——功果桥镇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建筑群进行研究,主要从结构、功能、意义几个方面深入研究和解读乡镇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

关键词:公共文化空间;结构;功能;意义;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169-03

一、文化空间定义

文化空间一词最早见于亨利·列斐伏叔(H. L.efebvre)的《空间的生产》,文中列举了众多的空间种类:绝对空间、抽象空间、共享空间、具体空间等,其中也包括“文化空间”。①

空间最初使用于地理学,与时间相对,是由长短、宽窄、高低、大小等表现出来,是一个多维的范畴。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通过人类主体的有意识的活动而产生的”②。空间表示永存,可以是有界的也可以是無界的。“文化”与“空间”相结合而成的“文化空间”应该是一个有界的词意范畴,但是其边界往往是模糊的,甚至是不可见的。

正如其他很多的学术名词一样,关于“文化空间”的定义和界定诸子百家,众说纷纭。人类学家C.克拉克洪和W.H.凯利认为“文化空间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包括语言、传统、习惯、制度,以及有促动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③。

泰勒认为文化空间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所有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总体”④。由此可见人类学语境下的“文化空间”兼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属性,是文化的一种存在载体。在我国2005年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将“文化空间”定义为“定期举行传统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⑤

“公共文化空间”是属于公共领域中的文化空间,暨具有开放性、公共性、公益性、平等性的文化空间。

对“公共领域”的研究源于哈贝马斯,认为这是一个关于民主社会的定义,“指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个张力场,是建立在自由发表意见和相互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是政治权利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在不受各种外界因素侵扰的情况下,大众可以不受约束地在这个领域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它具有普遍的公开性、开放性、理性批判性和公共利益性等特点”⑥。从“文化空间”定义来看,“文化空间”本身就是相对公共的概念,它针对一定的群体范畴,有相对边界,但是并不排斥边界外的群体。

公共文化空间是不同的社会文化活动结合产生的不同公共场所,“是指某个民间传统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或某种特定的文化事件所选的时间”,“是传统的或民间的文化表达方式有规律性地进行的地方或一系列地方”。

乡镇公共文化空间是乡镇内部共同拥有的、所在地居民可以自由进入,且能进行文化生活的空间,是乡镇文化传承的载体和人际交往的场所,是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实现路径。

“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功果桥镇,包括功果桥镇新建仿古楼阁建筑“云龙楼”,楼前广场(当地居民习惯上称的文化艺术广场,为了研究的方便和学术的严谨性,“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指整体系列建筑,而不单单是广场本身)和广场前白族特色建筑——照壁等一系列建筑群,及周围生态景观构成的文化空间。

二、文化空间结构

“结构”指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不同的文化空间有不同的结构组成和不同的结构类型,但无论是哪一种结构方式或结构状态,其突出特点都是文化性、开放性、空间性和公共性。果桥镇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空间结构状态主要包括有形的物质空间,暨建筑结构和无形的文化内涵。

(一)“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建筑结构

“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位于功果桥镇市集南端,广场以西是仿古楼阁建筑“云龙楼”,用作“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博物馆”,广场前(以东)为白族特色建筑——照壁。三部分建筑各有特色,自成一体,又浑然天成,绝妙搭配。

1.云龙楼: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博物馆

云龙楼为功果桥镇新建仿古楼阁建筑,初名为“望江楼”,后更为“云龙楼”。云龙楼是复式楼阁建筑,由一个大的四层高的楼阁和四个角上大小一致的两层楼阁混合组成,但在建筑过程中它们是一体的。

我国传统楼阁建筑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云龙楼做为现代仿古楼阁建筑在其形制上与传统楼阁颇为一致,尽显古典美。

云龙楼的整个建筑不是传统的土木结构,而是现代化的钢混结构,但做得极为逼真,如果不仔细看,还真是察觉不出来其差异性,包括柱体、地面、墙体、甚至屋顶的飞檐、“雀替”等等均为钢混结构。尽管云龙楼只是仿古楼阁,但是依然突显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美,容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雄浑美、和谐美、文化美等于一体。

目前云龙楼内设“白族吹吹腔艺术博物馆”,一楼到三楼为常设展,四楼为各种精品展。

一楼珍藏有大量吹吹腔剧谱、服装及其道具等贵重文物,集中展现了功果桥镇的新发展和旧州历史等珍贵文物资料。

二楼讲述功果桥镇的前身旧州镇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状况。

三楼为“功果桥电站纪念展”,记录了功果桥电站建设的8年来的点点滴滴。

前往调研时四楼展览的是“功果桥水电站建设成就书画展”,均为当地文人书画。在二楼转角的小厅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其中就有著名的“旧州香米”。

2.艺术广场: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活动中心

云龙县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吹吹腔艺术之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筹建了全国首个“白族吹吹腔艺术博物馆”以便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扬吹吹腔艺术。于2015年10月16日举行开馆仪式,是专家、学者及广大吹吹腔艺术爱好者研习吹吹腔文化的首个传习基地。endprint

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作为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早晨,镇子里附近的居民在這里晨练,锻炼身体,强身健体;晚饭后业余团队在这里排练表演,居民在这里纳凉、闲聊,欣赏文化艺术,感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引来行人观看、驻足;节庆时,在这里举行盛大集会,用独特的方式庆祝节日,当然,这个时候吹吹腔表演是不可少的。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和功果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3.照壁:白族特色民居建筑标志

照壁是设立在一组建筑院落大门内或其外的一组墙壁,面对大门,起到屏障的作用,照壁又称影壁或者照墙。照壁有挡风,阻挡视线的作用,墙面若有装饰则构成对景效果。

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的照壁体量庞大,内书“福”字,有福如沧江水长流之感;从外面看因为照壁地处高台,更为宏伟壮观,“天地人和”四个大字是山地功果的真实写照,十分契合当地人、自然和谐的文化情景。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的照壁最大的特色不是青瓦白墙,也不是体量宏大,而是整个照壁成弧形分布,有着别样的美感。

(二)“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文化内涵

“白族吹吹腔”又称“板凳戏”或“唢呐戏”,云龙县是保存该戏剧最为丰富、完整的地区,境内流传的南派吹吹腔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⑦。是西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种民间戏剧形式。杨明在其《曲艺杂谈》中说:“吹吹腔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洪武年间,这是吹吹腔开始形成的时期;

第二阶段是清乾隆年间,这是吹吹腔盛行时期;

第三阶段是道光咸同年间(1856-1872年)是吹吹腔一度消停时期;

第四阶段是光绪年间,吹吹腔又一度繁荣昌盛;

第五阶段是民国时期,又是吹吹腔发展停滞时期”。

云龙白族吹吹腔来源于中原,在流传的过程中融合了本地的民族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较好地保留了原生艺术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为研究我国民族戏剧的发展和中原文化对边疆地区的影响提供了活的范例。境内修建最早的吹吹腔古戏台是云龙三七古县城戏台,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距今已近四百年历史⑧。

在云龙的汤邓、下坞、汤涧、大达、箐干坪、三七、丹嘎、上甸尾一带,仍然是白族群众迎神赛会、婚丧喜庆之日不可缺少的演出活动内容,由于人们对吹吹腔艺术的热爱,以及历史、地理、民族等原因,使之能代代相传,保留和传抄剧本,并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自愿组成业余戏班,节衣缩食,购置或缝制戏装,使吹吹腔得以保存。

“吹吹腔”是云龙白族地方戏种,也是云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点保护项目。2006年,云龙县白族吹吹腔被云南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云龙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吹吹腔艺术之乡”。2010年6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云龙县旧州镇三七村吹吹腔业余剧团团长赵彭云被命名为吹吹腔表演代表性传承人。

云龙白族吹吹腔音乐曲牌丰富多彩,曲目种类繁多,音乐风格特色缤纷,主要靠唢呐伴奏,打击乐辅之,有高腔类、平腔类、二黄类、小调类四类唱调。

云龙白族传统吹吹腔戏分为三大类:袍带戏、武戏、生旦戏。从人物角色看,云龙白族吹吹腔角色包括生、旦、净、丑,其中生行分为小生、老生、正生、英雄生;旦行分为小旦、正旦、老旦、武旦、苦旦、摇旦;净行分为黑净、红净、大花脸、二花脸;丑行分为大丑、二丑、小丑等。云龙白族吹吹腔具有唱词别致,且有独特韵味;唱腔演唱,白族民间传统习惯中均为干唱,并由唢呐锣鼓过门加以联结;唱腔音乐及唢呐曲牌音乐来自多源,它最早由中原流入,经历了一个民族化演变的过程等音乐风格及特点。

三、文化空间功能

不同的文化空间功能、价值体现各有差异,宗教空间有教化、感悟等功能;家族宗祠有祭祀、教化、商事等功能;游乐场所有休闲娱乐、旅游等功能,类型众多,不一一而论。不过作为文化空间本身,定然不会少了文化传承、文化展示的功能。此处主要研究功果桥镇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的功能。

(一)文化传承功能

文化的发展需要不断的传承和传播,并且在传承传播的过程中推陈出新的同时保留原有文化精华,做到“扬”“弃”相结合。云龙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作为功果桥镇公共文化生活空间,不仅是功果桥镇的“地理标志性”,还具有“文化标志性”功能,浓缩当地特色文化,帮助人们认知所在地域的文化氛围、文化发展趋向、传递价值以及理解自身与文化的关系。云龙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为吹吹腔艺术团体提供了排练的场地、表演的舞台,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能够有效地促进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传承,需要言传身教,同时也需要活鲜的思想和生命,直到2011年底,云龙县保留了8个农村业余剧团,有省级传承人2人,州级传承人3人,共计演员223人。演员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45-60岁(60、70年代出生),当然70后、80后也不少,其中最小的为1991年出生。正是这样的热爱和鲜活生命的注入,以及不断创新表演形式和曲目的活力,能够十分有效地促进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二)教育感化功能

云龙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兼具教育感化的功能,或者说是教化功能。云龙楼内“白族吹吹腔艺术博物馆”,一楼收藏了大量“白族吹吹腔”剧谱、服装、道具等珍贵文物;陈列展现了功果桥镇跨越发展和旧州历史等珍贵文物资料;展现了功果桥镇秀美风光、集镇发展新貌的优秀摄影作品。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白族吹吹腔”历史发展与传承保护情况。

二楼“古镇旧州”,讲述功果桥镇的前身旧州镇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状况。

三楼“功果桥电站纪念展”,记录了功果桥电站建设的8年来的点点滴滴。通过参观“白族吹吹腔艺术博物馆”,可以更为直观的感受功果桥镇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传承发展情况,能够增加观赏者的地方特色文化认知,加强文化认同。endprint

节庆时候的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表演可以给观赏者带来美的感受,符合其艺术审美取向和文化消费需求,陶冶情操。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表演的曲目多为历史题材,满怀忠、义、礼、智、信思想,有助于观赏者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尤其是其中的家国观、舍己为人观等。

功果桥镇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为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提供了教育的场所、教化功能的载体,有利于道德秩序的建构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

(三)社会控制功能

功果桥镇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作为乡镇公共文化空间,具有一定的社会控制功能,具体表现在整合功能、交往功能和娱乐功能等方面。

1.整合功能

功果桥镇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的整合功能是对资源的整合,既有经济资本的整合,也有文化艺术的整合,更有人气的整合。功果桥镇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建好以后功果桥镇的节庆集会都在这里举行,无论是“九三街”、“火把节”、“过大年”等都在这里进行。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很好的实现了各方内容的整合,实现了社会整合功能。

2.社会交往功能

人们在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举行各种各样的盛大集会,平日里在这里晨练,晚间纳凉、闲聊,“摆农门阵”,陌生人在这里结识,邻里亲友间的情感在这里得到升华。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具有社会交往功能,甚至从筹建至今都一直发挥着其社会交往功能。

3.休闲娱乐功能

休闲娱乐功能更是不言而喻,人们在劳动闲暇时刻,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时都喜欢到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稍事歇息,看看吹吹腔艺术团队的表演,一起品味古老的音乐和感受曾经的旧时光。

四、文化空间意义

王玲在乡村公共空间研究中认为村落公共空间不仅滿足了“乡村民众的社交、消闲、表意等基本需要”,而且“促进了基层社区的整合并维系了社会的稳定”,是“乡村社区兴衰的晴雨表”⑨。同样的,乡镇文化空间也具有满足居民社交、休闲,促进资源整合和维系社会的稳定和表现乡镇兴衰等功能和作用,当然也有其独特的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当地居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空间为当地居民提供文化休闲的场所,能够在该区域场所内获得一定的文化体验,有利于满足当地居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就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而言,居民可以在这里休闲、娱乐、交流,同时可以在这里体验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可以到博物馆感受功果桥镇的往昔与来日……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文化需求极度匮乏,同时又受新型工业化发展冲击的功果桥镇这样的小乡镇,公共文化空间有利于满足当地居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有利于促进乡镇文化和乡镇经济协调发展

公共文化空间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乡镇文化和乡镇经济协调发展。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不仅是功果桥镇的地理标志,也是其文化标志,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的建成与发展能够促进乡镇文化和乡镇经济协调发展。

一方面提高功果桥镇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有利于“稀缺资源”整合下发展功果桥镇的特色文化发展。

五、结语

功果桥镇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广场作为乡镇公共文化空间,发挥着文化传承、教育感化和社会控制的功能,并且能够有利于传承发展白族吹吹腔文化艺术和展现功果桥镇的历史、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状况;同时有利于满足当地居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促进乡镇文化和乡镇经济协调发展。

注释:

①陈虹.试谈文化空间的概念与内涵[J].文物世界,2006(01).

②(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引自现代性与空问的生产[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1-57.

③(美)C.克拉克洪和W.H.凯利.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M].北京:中华书局,1952.

④(英)爱德华·伯内特·泰勒, 连树声(译).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附件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第三条。

⑥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关于一种资产阶级社会的调查[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⑦薛子言.白剧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⑧据《白剧志》记载: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云龙州改土归流后的第一任知州周宪章,设衙于三七村,衙内建有门楼戏台一座。

⑨王玲.乡村公共空间与基层社区整合——以川北自然村落 H村的公共空间为例[J].理论与改革,2007(01).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构意义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有意义的一天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我有特异功能
留学的意义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