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茶园绿盲蝽在不同寄主上的发生情况调查

2017-09-16 04:45周波陈美楠曹德航马成立
落叶果树 2017年5期
关键词:茶区泰安黄花

周波,陈美楠,曹德航,马成立

(山东省泰安市农业局,山东泰安 271000)

泰安茶园绿盲蝽在不同寄主上的发生情况调查

周波,陈美楠,曹德航,马成立*

(山东省泰安市农业局,山东泰安 271000)

绿盲蝽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严重危害而影响茶树产量和茶叶品质。为了解绿盲蝽在不同寄主上的发生情况,对春秋两季泰安茶园中的茶树以及周边杂草上的绿盲蝽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春季绿盲蝽主要发生在茶树上;秋季杂草上的绿盲蝽数量显著高于茶树。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主要是秋季对茶园周围杂草上的绿盲蝽进行集中灭杀,从而减少虫害发生。

绿盲蝽;茶树;杂草寄主;发生情况

绿盲蝽 [Apolyguslucorum(Meyer-Dür.)]属半翅目盲蝽科昆虫,近年来在山东省茶园发生严重,已成为茶树(Camelliasinensis)主要害虫之一。成虫和若虫身体均为绿色,主要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吸茶树的幼芽和嫩叶中的汁液[1,2]。茶树受害部位最初会出现红点,随后转褐,甚至出现黑褐色枯死斑点。随着叶片生长,受害点细胞坏死或者畸形生长,导致茶树叶片出现不规则的空洞,生长缓慢[3,4]。2004年,日照市东港区茶园受绿盲蝽危害最严重,占全园面积的41%,导致被迫放弃参加年举行的全国名优茶评比[5]。绿盲蝽危害的茶树芽叶,其茶叶外形不佳,汤色、滋味以及香气品质均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异常。生化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2009年,青岛茶区因绿盲蝽危害春茶减产70%[6]。绿盲蝽的发生愈来愈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绿盲蝽为杂食性昆虫,寄主植物范围广泛,包括棉花、枣树、葡萄、苹果、茶树等,具有较强的寄主间迁徙能力[7]。笔者于2016年秋和2017年春两个季节在泰安茶园中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绿盲蝽的危害症状,在茶树和茶园周边杂草上的发生情况,旨在明确绿盲蝽在茶园不同寄主之间的发生规律,为茶园绿盲蝽的生态防治提供参考。

1 调查地点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调查在泰安市山口镇的泰山碧霞春商贸有限公司茶树种植基地和道朗镇的茶溪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茶树种植基地进行。

1.2 调查对象

茶树及茶园周边常见杂草。①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耐寒耐旱。②葎草。桑科茎蔓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3~4月出苗生长,雄株7月中下旬开花,花序圆锥状,绿色;雌株8月中上旬开花,花序穗状。9月中下旬成熟[8]。③黄花蒿。菊科草本植物。叶纸质,背面有少量极稀疏短柔毛。头状花序球形,在分枝上排列成总状或复状花序。雌花10~18朵,两性花10~30朵。花果期8~11月[9]。④艾蒿。菊科蒿属草本植物。叶厚纸质,被短白色柔毛。头状花序椭圆形,每数枝在分枝上排列成小型穗状花序。雌花6~10朵,两性花8~12朵。花果期7~10月[10]。⑤飞蓬。菊科飞蓬属草本植物。叶互生。头状花序具有短梗,多数密集成圆锥状或伞房状,直立,白色。花期7~9月[11]。

1.3 试验观察与调查方法

绿盲蝽在泰安茶园发生较为普遍,危害程度较大。2016年秋季和2017年春季,对两个调查地点的茶树以及茶园周边4种常见杂草上的绿盲蝽种群数量进行系统调查。调查分两步进行:首先目测调查植物蓬面上绿盲蝽的数量,再用盘拍法调查植物上下部的绿盲蝽数量。每调查小区随机选择10株植物。同期,观察田间茶树危害情况。

2 数据统计分析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7 和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利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LSD法进行组间多重比较。

3 调查结果

3.1 绿盲蝽的危害情况

田间实地调查绿盲蝽对茶树的危害结果表明,被绿盲蝽危害的茶树嫩芽和叶片(图1-A)与正常健康茶芽(图1-B)相比,出现明显的孔洞,完整度降低。绿盲蝽主要危害茶芽和第1片叶,第2、3、4片叶危害较少,具有明显的趋嫩性。受危害的茶叶产量和质量均受到一定的影响。

3.2 茶园绿盲蝽在不同寄主上的发生情况

由图2可知,绿盲蝽在茶树以及茶园周围的杂草上均有发生,且更倾向于选择已开花的杂草作为寄主。

图1 绿盲蝽危害茶芽(A)与正常茶芽(B)

图2 茶树及杂草上的绿盲蝽(A 葎草;B 艾蒿;C 黄花蒿;D 飞蓬;E 茶树)

3.3 茶园绿盲蝽种群数量调查

由表1可知,春季茶园周边杂草尚处在萌芽初生长阶段,未有绿盲蝽发生,只有在茶树上有少量绿盲蝽。对绿盲蝽种群数量统计结果表明,春季两地绿盲蝽发生的种群密度分别为0.4头/10株茶树(碧霞春)和0.5头/10株茶树(茶溪谷)。

秋季,碧霞春调查点绿盲蝽主要集中在飞蓬草上,虫口密度最大,达6.9头/10株,极显著高于其他调查植物。葎草上的绿盲蝽种群密度次之,为3.3头/10株。绿盲蝽对艾蒿和黄花蒿的选择较少且水平相当,两者间差异不显著。茶溪谷调查点绿盲蝽同样更倾向选择飞蓬草作为寄主,统计结果达8.8头/10株,显著高于其他调查植物,是黄花蒿(1.4头/10株),葎草(1.0头/10株)和艾蒿(0.7头/10株)的6.29倍、8.80倍和12.57倍,且后三者间差异不显著。两地点调查结果均表明,秋季绿盲蝽主要集中在茶园周边的杂草上。

不同季节,绿盲蝽对寄主的选择不同。但总体看来,秋季茶园中的绿盲蝽种群数量远多于春季,需注意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表1 茶树及4种杂草上绿盲蝽种群数量(头/10株)

注:表中同列数据旁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水平差异显著。

3.4 调查时间与地点对绿盲蝽种群的影响

调查时间显著影响艾蒿、黄花蒿上绿盲蝽的种群数量(艾蒿:F=14.11;黄花蒿:F=5.74;P<0.05),极显著影响葎草、飞蓬、茶树上绿盲蝽的种群数量(葎草:F=19.33;飞蓬:F=193.75;茶树:F=8.19;P<0.01)。调查地点、调查时间和调查地点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葎草、黄花蒿上绿盲蝽的种群数量(葎草:F=5.53,P<0.05;黄花蒿:F=4.31,P<0.05),而对艾蒿、飞蓬以及茶树上绿盲蝽种群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表2)。

总体来说,调查时间(春秋季节)显著影响绿盲蝽的种群数量,而泰安茶区不同地点对绿盲蝽的种群数量影响不大。

表2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及两因素相互作用对绿盲蝽数量的影响

4 讨论

绿盲蝽的发生主要受越冬基数、环境条件、茶树品种、食料等因素的影响,春秋两季为绿盲蝽发生的两个高峰期。春季,由于绿盲蝽具有明显的趋嫩性,第一代绿盲蝽主要发生在茶树上,严重危害春茶嫩芽。随着茶叶采摘,芽叶持嫩性的降低以及随着龄期增加,绿盲蝽迁出茶园,对茶树危害有所减轻。直至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第4代绿盲蝽成虫大量迁回茶园[12],且主要集中在茶园周围的杂草上,茶树上鲜有绿盲蝽发生。这与徐良德研究结果一致,即当茶园周围的杂草花盛开时,绿盲蝽成虫则会迁移至杂草上进行取食[13],减轻对茶树的危害。段永春在2015、2016年对山东省茶园绿盲蝽消长规律进行调查发现,春茶期间是绿盲蝽若虫发生的高峰时期,10月上旬则是成虫数量增多的主要时期[14],与本调查研究结果吻合。因此,早春越冬代孵化期和秋后成虫回迁茶园期是茶园绿盲蝽防治的两个关键时期[1]。

根据泰安茶区绿盲蝽的消长规律及在不同寄主上的发生情况,可以采取不同措施对茶园绿盲蝽进行防治。①集中清理茶园周围寄主杂草,阻断绿盲蝽不断向茶园中迁入。②在寄主杂草的盛花期施用化学农药对杂草上聚集的绿盲蝽进行灭杀,防止绿盲蝽在11月再次迁回茶园产卵,采用此措施可以降低来年春季茶园中绿盲蝽的发生量。药剂选择以高效、低毒为主要原则[15],以防止农药漂移污染茶园,如联苯菊酯等。

[1] 门兴元, 李丽莉, 丁楠,等. 北方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J]. 山东农业科学, 2015(6):109-112.

[2] 李爱华, 张承安, 王来平. 山东茶区绿盲蝽综合防治技术[J]. 落叶果树, 2011, 43(4):42-44.

[3] 张汉鹄, 杨卫琼, 韩宝瑜,等. 春茶绿盲蝽的发生与防治研究[J]. 茶业通报, 1988(4):26-30.

[4] 李玉胜. 早春茶园注意防控绿盲蝽[J]. 农业知识, 2016(4):30-32.

[5] 邱忠莲, 袁洪刚, 冯志花. 山东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防治[J]. 茶叶通讯, 2005, 32(4):44-44.

[6] 侯君合, 姜瑞德, 张翠玲. 青岛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防治[J]. 中国茶叶, 2009, 31(11):31-31.

[7] Pan H, Liu B, Lu Y, et al. Seasonal Alterations in Host Range and Fidelity in the Polyphagous Mirid Bug, Apolygus lucorum (Heteroptera: Miridae)[J]. Plos One, 2015, 10(2):e0117153.

[8] 高政权, 孟春晓. 葎草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31):9982-9984.

[9] 韦霄, 李锋. 黄花蒿生物学特性研究[J]. 广西植物, 1997(2):166-168.

[10] 艾 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11] 赫玉芳, 汲立伟, 张莲珠,等. 一年蓬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药, 2010, 23(5):736-737.

[12] 徐德良. 绿盲蝽发生规律及防治[J]. 应用昆虫学报, 1993(2):82-84.

[13] 段丽霞. 茶树绿盲蝽的防治[J]. 农业科技通讯, 1994(2):25-25.

[14] 段永春, 郑海涛, 董书强,等. 北方茶园绿盲蝽年种群动态规律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8(1):24-27.

[15] 姚其刚. 茶树绿盲蝽象与茶蚜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村科技, 2013(20):22-22.

2017-06-12

周波(1979-),男,山东泰安人,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蔬菜方面栽培研究工作。E-mail: zhbtaian@126.com

S435.711

A

1002-2910(2017)05-0041-04

*通讯作者:马成立(1965-),男,山东龙口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

猜你喜欢
茶区泰安黄花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极致的乡愁——泰安九女峰“故乡的月”仪式堂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泰安杂记
生态茶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浅析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Transform Yourself into a Butter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