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昆山锦溪古镇为例谈江南传统建筑的意象之美

2017-09-16 04:13
山西建筑 2017年23期
关键词:锦溪江南水乡民居

陈 一 楠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以昆山锦溪古镇为例谈江南传统建筑的意象之美

陈 一 楠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从江南水乡传统建筑的意象概念出发,体验美的意境,并分析传统美学思想是如何在锦溪古镇的建筑空间形态中外化出来,探寻古镇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意象之美。

江南水乡,建筑意象,意象

0 引言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古镇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境内湖荡密布,河巷纵横。大多数民居依水而筑,风貌古朴,青瓦白墙,空间精巧宜人。江南水乡的美,向人们传达着独特的情感,是“景”与“情”的统一。锦溪古镇鲜明的地域风格与和谐有机的布局,形成了理想而自由的生活环境和建筑意象。

1 空间形态与布局

锦溪古镇空间构成与其地理位置关系密切,民居因地制宜,以水为骨,临水而建,两岸面水界面整齐有序,形成“十”字形河道布局。古镇的建筑平面布局随河道,街道空间自由进退,细微的收缩、扩张和转折丰富了空间连续完整的体验,极富耐人寻味的意趣。

1.1 形态虚实

锦溪古镇的建筑没有复杂的形式,主要靠单体建筑自由组合来展现一种群体美,所谓化零为整。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说到:“任何一个良好的城市都应有连续的组织结构而非一个个单体。”锦溪古镇就是这样的一个组合灵活,进退有序,高低有致的组织结构。单体民居同中求变,有序的紧密排列,形成连续的空间界面。沿街巷行进时,建筑为实,留空处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明实暗虚,物实影虚,感受街巷张弛有度的虚实变化,丰富内心情绪。古镇空间的开与闭、疏与密、动与静,使得古镇空间是一系列变化着的构图,这构图具有连续性,给人步移景异的感官享受。

1.2 布局层次

锦溪古镇的街巷形态平面多随自然地势曲折,曲折有度,忌宽求窄,私密性较强,使街景在统一中既不乏变化,又能满足人探幽的心理情绪。无论是曲折多变的河街空间,还是曲径通幽的巷弄空间,都体现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之情境(见图1)。古镇运用桥梁来打断平直规整的线型河道,联通中又有分隔,使空间发生层次变化。这样不仅从心理上缩短了距离感,减少过长路程带来心理上的平淡乏味,而且也形成了移步换景的独特意境美感(见图2)。

2 空间界面与特色

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概念揭示了情感与形式之间的内部联系。锦溪古镇的格局、建筑、街巷和传统氛围等保存较好,自发形成和谐有机的整体,同时也揭示着空间形式与人情感之间的互动关系。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说到:“意象总是由形态体现出来的”。水、桥、驳岸、庭廊、街巷、建筑等都是构成江南意象的重要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整合出锦溪古镇连续的空间形态,从而呈现出含蓄、空灵、淡雅的意象美感。

2.1 屋顶变奏

锦溪古镇的建筑屋顶十分讲究,坡势上有曲折、节奏和韵律,符合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显露出刚中带柔,柔中有刚的气质。随着屋顶坡度的变化起伏,与之配合的山墙、马头墙、云头、观音兜等元素构成曲折多变的轮廓线,多式多样,显示出江南建筑物的轻盈与灵气。俯视看下,青瓦屋顶时而跌落时而翘起,纵横交错,反复而连续的节奏形成了连续的建筑意象——江南水乡独有的天际线,亦或者说是一种“静趣”。

2.2 庭廊回趣

古镇庭廊由廊棚和骑楼共同组成,这样的处理手法,突出了桥身的通透感和轻盈感,构件和装饰的加入,更加丰富了廊下空间层次。庭廊作为江南水乡中的“灰空间”不仅为人们提供遮阴庇护、饮茶娱乐、买卖生意等活动空间,并且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进行了空间上的渗透,使河道与建筑有着良好的过渡和衔接。人们既没有完全与室内隔离,又可以享受到外部自然空间,在室内室外两种空间中游刃有余。包容性强,具有吸引力的廊下空间,使得古街动静有序,内外交融,显得格外亲切有趣。

2.3 窗楣流光

窗子表现了锦溪建筑的通灵、秀气、空间流动。锦溪民居有序而富于变化的紧密排列,高度和尺度基本统一,形成连续的建筑立面。不同形式、大小、布局的立面方窗和延续进每家每户的木质感隔栅与白色石墙形成了强烈的虚实对比,互相映衬互相烘托,增加了建筑的表现力。窗的形式与种类也十分丰富,以长、短窗在民居中的使用最为普遍。窗的形式大多简洁淡雅,落落大方,美在淡泊质朴,尤其当与庭院绿化相配合时,显得韵味翼然。有窗必有景,透过窗子欣赏到框选出来的别致景色,仿佛一幅幅结构完整的构图,给人带来乐趣和精神上的享受。

2.4 绿化景观

绿化不仅有调节微气候,产生树荫供人纳凉的作用,也是影响地域风貌特色的一个因素。在锦溪古镇中,连续的树木能增加河街的连续感和景深,不仅丰富了街道景观还加强了视觉引导;一小片绿地能给外部空间带来节奏感,活跃了街巷,引人驻足休憩;而点缀的几株绿植又起到了“障景”的作用,让其身后的景致若隐若现,迷离含蓄。树木还可以使人明显的感受到季节的自然变化,创造出不同的季节景观。每当杏花春雨时节,细雨氤氲着水雾,亦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境界,小巧精致的锦溪民居建筑掩映在鹅黄嫩绿的枝叶丛中,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3 建筑色彩与格调

锦溪民居通体粉墙,俏致黛瓦,黑白两色互相衬托对比,在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映照下显得淡雅质朴,给人以中国传统水墨画灵韵清雅的感觉(见图3)。“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刻意》),庄子推崇朴素之美,质朴无华,不烦绳削。锦溪古镇“清、秀、雅”的建筑风格及其映衬下的小桥流水,带来烟雨濛濛、诗情画意的朴素之美。古镇是基于自然环境,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而生成的,追求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在“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锦溪给人一种恬静、怡情的不求外显而求内涵的和谐美,体现水乡优美的自然环境、亲密的邻里关系、舒逸的居住氛围,人与自然之间浑然天成的境界和意趣。

4 结语

江南水乡的美早被人所共识,众多古代诗词画作正是江南水乡的真实写照。“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一首《忆江南》,直抒胸臆的道出了对江南的爱慕,成为传诵千古的绝唱。锦溪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古镇之一,保留了江南地域特色,增强了地域认同感,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赋意于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体验思考美的意境的精神家园。

[1] 叶 朗.美在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朱光潜.谈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袁 忠.中国古典建筑的意象化生存[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4] [日]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 [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OntheimaginalbeautyofJiangnantraditionalarchitecture-takingJinxiancienttowninKunshanforexample

ChenYinan

(SchoolofDesign,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000,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f Jiangnan riverside and analyzes how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hought is externalized in the form of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of Jinxi ancient town, exploring the beauty of the image contained i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town.

Jiangnan riverside, architectural image, image

1009-6825(2017)23-0007-02

2017-06-08

陈一楠(1992- ),女,在读硕士

TU-80

:A

猜你喜欢
锦溪江南水乡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发展的量化研究
好一个江南水乡
鱼儿不上钩
家在江南水乡
锦溪是个有故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