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建筑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策略★

2017-09-16 04:13朱晓轩
山西建筑 2017年23期
关键词:理工三亚建筑业

张 凯 朱晓轩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高职院校开展建筑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策略★

张 凯 朱晓轩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三亚某学院近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验,提出了高职院校在建筑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的一些策略,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农民工,农村劳动力,培训策略,高职院校

作为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劳动力资源所占比重不可小觑。然而纵观目前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在宣传、扶持力度、培训的效果、培训的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建筑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

1.1 宣传、扶持力度不够,培训效果不佳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过程中,政府各级部门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宣传还做得不是十分充分,导致很多农民没有充分理解培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甚至对培训内容知之甚少。此外,尽管各级政府都拿出资金补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培训支出的需要。

1.2 文化素质较低,培训相对困难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在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农民工文化程度虽然在逐年提高,但初中及以下程度的农民工仍占很大比例(占整个农民工群体的近80%),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见表1。

表1 农民工文化程度构成

一方面,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知识掌握相对困难,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老师对农民工的学习特点又缺乏了解,造成培训质量不高,劳动力转移成功率较低。

1.3 内容较为陈旧,培训缺乏针对性

建筑业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然而目前针对建筑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内容尚比较陈旧,并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及时更新,难以满足当代建筑业工人的实际需求。另外,某些教师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够重视,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并不在乎所培训的农民工是否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技能。培训缺乏针对性也是造成农民工培训收效甚微的原因之一。

1.4 时间不够灵活,培训难以开展

对于大部分建筑业农民工而言,种植、养殖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耗时较长的长期性培训就难以开展。培训量大、培训时间较短之间的矛盾,难以使农民工熟练掌握职业技能。

1.5 联系不够紧密,培训就业脱节

我们必须看到,除了已经在建筑一线工作的农民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处于待业状态。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培训,能够实现其就业的愿望。但在完成培训任务的同时,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因此目前的农民工培训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就业服务的机制,培训就业相互脱节。

2 高职院校在农村劳动力专业培训方面的优势

作为专门的高等教育机构,高职院校拥有其他一般培训机构难以具备的培训优势。高职院校不仅在教学设备实训场地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具备一大批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因此不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讲,对于建筑业农村劳动力专业培训都能够保证教学效果。此外,高职院校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就业渠道,这对于待就业农民工而言无疑是十分有利的资源。

3 高职院校开展建筑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策略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建工系自2014年以来,连续承办三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农民工近千人。鉴于海南省属于教育相对落后的省份,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我系开展了一系列密切结合工种要求,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初中级职业技能知识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从而促进农民工由纯体力型向体力技能型转变。2017年我系将培训工种拓展到架子工、油工、木工、空调维修工、电梯维修工以及物业管理员等工种,从而满足“一证一岗,持证上岗”的行业要求,见表2。

表2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建工系2014年—2017年农民工培训统计表

针对农民工培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海南地区建筑业农民工培训,总结相关经验,提出以下策略。

3.1 增强宣传力度,增强培训认可度

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工人,再先进的技术也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应对建筑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行大力宣传,让农民工真正了解培训的意义和重要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学习欲望。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建工系在历次农民工培训中都十分重视宣传工作。积极通过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加强农民工培训重要性的宣传,农民工对培训认可了,后期的培训以及就业指导就有了根本保障。我们还利用培训宣传,开展一些普法等方面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新老知识结合,充实培训内容

在培训计划方面,高职院校应摆脱单纯的理论知识培训,向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转变,在介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应向农民工传授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真正使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能够“学有所获”。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建工系在历年的农民工培训中,不断更新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我们不仅选用了多套权威教材,还针对三亚地区农民工学习的特点,自编了许多内容丰富的内部教材。这些教材是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并紧密结合建筑业农民工相关工种培训的实际需要编写的,涵盖了建筑识图基础、常用材料和工具、木结构工程、模板工程、木装修工程、安全生产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培训的充实性和针对性。

3.3 拓展培训方式,突破时间制约

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发农民创新创业培训平台,将“线下学习”与“线上拓展、答疑”结合,现场教学后,农民工可以通过网上平台进行拓展学习,如遇问题,可以随时进行师生互动,从而达到“培训结束,学习仍在继续”的效果。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建工系在农民工培训中,针对每门课程都建立了专门的答疑微信群,使教师和农民工可以随时进行互动交流答疑。另外还建立了专门的教学网站,农民工可以随时上网下载相关教学录像等相关资料。此外,我系还与三亚各级政府联合,建立了多家网络培训中心。在乡镇一级建立教学培训点,由乡镇组织农民工在各自的培训点进行学习培训,从而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此外我系还和地方电视台、电台联合,积极开发各种技能和知识节目,制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培训材料,从而使培训突破了时间、地点的制约。

3.4 结合职业鉴定,体现培训价值

高职院校利用自己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以将培训内容同技能鉴定进行紧密衔接。如各等级钢筋工、砌筑工、模板工等。

作为三亚市职业技能鉴定站,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建工系每年都会选择一些农民工比较容易掌握的职业技能鉴定项目,进行专业培训,如初级钢筋工、初级砌筑工等。在每次培训后组织农民工参加专项能力鉴定,通过鉴定即可获得相应的鉴定证书。

3.5 紧密结合就业,拓展培训“出口”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其校企合作资源优势,向待就业农民工提供与其自身优势相适应的岗位。人才“订单”培养模式既利于学校根据自身实力强化专业建设,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又有利于社会经济需求,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建工系设置的“科宇班”,就是对口向深圳科宇公司设置的。学生入学即按照公司制定的人才规格标准进行培养,并编写出相应的专业课程,进行教育、考核。订单班模式不仅确保了我系在就职市场的占有率,更解决了许多农民工参加培训时的“后顾之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 结语

开展建筑业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是一项颇为艰巨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和政府各级部门应充分调动农村劳动力的力量,使之掌握务工本领,成为促进城市建设、促进建筑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1] 国家统计局.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R].

[2] 鞠洪芬.关于中国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N].中华建筑报,2007-10-16.

[3] 陆 秋.对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思考[J].教育理论研究,2013(21):41-43.

[4] 唐智彬,石伟平.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职业教育的功能、限度与对策[J].教育职教论,2011(13):78-81.

[5] 林 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八种模式[J].成人教育,2006(10):76-99.

[6] 于 飞,苏 欣.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5):25-28.

Strategiesoflaunchingrurallaborforcetransfertraininginconstructionindustryinhigh-vocationalcolleges★

ZhangKaiZhuXiaoxuan

(SanyaVocationalCollegeofTechnology,Sanya572000,China)

In light of current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training problems, combining with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training experience of Sanya Colleges in recent year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training strategies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high-vocational colleges, so as to promote rural labor force employment.

migrant worker, rural labor force, cultivation strategy, high-vocational college

1009-6825(2017)23-0221-02

2017-06-07★:海南省职业院校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策略研究——以三亚市为例实证研究(课题号:HnKyzx2014-10)

张 凯(1988- ),男,工程师; 朱晓轩(1956- ),女,教授

G642.0

:A

猜你喜欢
理工三亚建筑业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征稿简则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陈光中:理工男变身“披萨达人”
海南三亚之旅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7年征稿细则
『贵州小三亚』——罗甸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三亚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