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赓院长关爱下成长

2017-09-18 01:12文/党
中华魂 2017年9期
关键词:陈赓首长同志

文/党 磊

未能忘记

在陈赓院长关爱下成长

文/党 磊

1949年4月,南京解放,5月份华东军区文工团到中学招演员,我荣幸被选为舞蹈演员。到文工团报到之后,就听了粟裕将军的报告,要求我们好好学习革命理论,改造思想,要很快成为一名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军人,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不久二野军大招生,我考上了,被分到二野军大女生大队四中队(大队长是张杰、副大队长雷立德、政委是刘湘平)。四中队里有少数高中生,多半是初中生,号称小鬼队。我被选为班长。在预科学习了《社会发展史》、《帝国主义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革命理论,给我们上课作报告的都是老一辈革命家刘华清、张衍、张文峰等。他们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易懂,收获很大,使我懂得社会、劳动阶级、剥削阶级、帝国主义本性,怎样争取做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如何去争取做一名共产党员。预科结束时我被评为一等学习模范。学员结业后被分到四面八方,有学医的、学电讯的、学外语的等等,我留校分到校部教干大队政治理论班,并被选为班长。

1952年6月,陈赓受命由朝鲜回国,负责筹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1950年1月份学校组织动员进军大西南,我荣幸听了邓小平政委、刘伯承校长给我们作的报告。邓小平政委讲的是参加革命要过好三关:帝国主义关、封建主义关、家庭关。刘伯承校长讲革命就会有牺牲,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第二天,就有1000多学员逃离学校,他们就是过不了家庭这一关,家庭不同意他们离开南京到大西南去。学校领导说,革命是自愿的。我当时积极报名参加进军大西南的队伍。从南京出发,坐闷罐车到了湖北孝感,休息几天,就徒步行军800里。脚疼、打泡、腰疼全都忍着,严格要求自己好好锻炼,第二天又高高兴兴地出发了。预科学习革命理论,又经过这一段的实践锻炼,对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我又被评为一等行军模范。到西南重庆后,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改为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改制后校部机关急需干部,我和刘爱琴(大学生)被提前毕业调到干部部工作,他当秘书,我管干部档案等。机关工作人员办公及宿舍都在一个大院中(即蒋介石的官邸、重庆林园),和同志们及老首长老将军们(余秋里、刘华清、张衍、曾昆、高勇、于涛)朝夕相处,官兵平等,上班在一起,下班经常在院中席地而坐,促膝谈心。老首长们讲革命故事、光荣传统及优良作风,有时还唱歌、唱戏(京戏),他们那种高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使我感受很深。在这种环境中,我的进步突飞猛进,又被政治部的同志选为机关革命军人委员会俱乐部副主任,协助协理员工作,如集合队伍早晚点名、组织出操跑步、出黑板报、开展文体工作。因工作积极,经常受到首长及同志们赞赏和表扬。我门住在林园里,但吃粮食都是自己到很远的地方去背,因为我年龄小,又是女同志,从不派我去。有一次我要求去背米,背了不到20斤米,因为上山下山路很难走,我出了很多汗,回来就到院子里瀑布下冲澡,结果晚上发高烧40度,首长和同志们连夜就请了医生到宿舍来给我看病,诊断为急性肋膜炎,给我打针吃药。首长和同志们都来看我,感觉首长就像父母、同志们像兄弟姐妹般的疼爱我,我当时感动得哭了,感觉部队真是一个温暖的革命大家庭。我在这里幸福地成长。到了1951年开始审干、肃反、整党。审老干部重点是进城后的思想变化。有少数干部进城后不要农村三转(围着锅台、孩子、家人转)的小脚女人,看上城市里的年轻姑娘。我们年轻人的重点是审查家庭历史及个人思想改造方面的问题。我的日子不好过了,因家庭历史复杂,成分是大地主,爷爷在旧政府做官,父亲是留美生,一个叔叔当国民党乡长,好在还有一个叔叔婶婶是1937年去延安参加革命的青年学生,刚解放时他们已当上了地委书记。我当然是重点审查对象。干部部认为我不适合留在军队工作。但因我是双科模范调进部队政治部工作,来之后工作积极肯干、认真负责,政治部首长(刘华清、张衍)认为按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重在表现可留部队,干部部不适合可调其他部门工作。不久,来了一位小伙子叫刘景路,穿一身较新的军装,干净整齐,个头一米八左右,白白净净,一表人才,胸前挂了一排奖章、纪念章,其中有一枚金光闪闪很耀眼的战斗英雄奖章。他行了一个军礼,我上前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我是从三纵队调到校部工作来报到的。我很好奇,就半开玩笑地说:“你那么年轻真是战斗英雄吗?奖章是你的吗?还是借来壮胆的?”他急忙接过话茬说:“是自己的,是自己的,绝不是借来骗人的。”我也快捷地接过话茬说:“别急!别急!闹着玩的,别在意,开个玩笑。请你坐下吃橘子吧,我给你开介绍信。”我一看他是三纵队政治处宣教股长,调到校部政教系当政治教员。我和他短暂的对话和接触,都是在嘻嘻哈哈玩笑中进行的,气氛非常轻松、愉快。双方都留下了较好的印象。我心中留下了一个战斗英雄、英俊青年。他心中留下了我是一个快言快语、开朗大方、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没过多久,我被调到青年科当干事。三纵队政治处主任王松如调来当科长,刘景路过去在三纵队的领导成了我现在的领导。无巧不成书,他星期六来看他的老领导,又见到了我他喜出望外地说:呀!呀!天赐良缘。以后我们经常见面,他非常关心我、照顾我。我们很快就自然地进入了恋爱状态。当干部部知道后立即找刘景路谈话,说一则党磊年龄小,二则她家庭历史复杂正在审查中,对你不合适,不要再见面了。接着领导上给他介绍好几个女孩,他都不理睬,但是我们两个小单位的同志,都看我俩合适。所以单位同志给我们放哨,偶尔跑到小山坡见个面。

初见陈赓院长

1952年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我和刘景路都被调去哈尔滨。到哈军工后,他被陈赓院长选调为秘书,我被分到干部部。因为我家庭历史复杂,我俩关系一直没被组织上认可。因单位同志支持我们,一直有联系。每逢节假日,我总是在办公室值班。因为我单身,刘景路常来看我,帮我打扫卫生,打水打饭,单位同志开玩笑叫他副值班。有一次星期天刘景路本来要陪伴院长一起出去办事,后来院长没让他去,他又不能离开办公室,就打电话让我去他办公室。不巧,陈院长很快办完事就回来了,我俩被陈院长逮个正着。陈院长进来见了我,面带笑容开玩笑说:“这可是个谈恋爱的好地方,僻静敞亮,又无人打扰,真好!真好!”我立马脸通红,很不自在,可陈院长和蔼亲切的接着问,认识多久了,这样我就放松了。我就一五一十地把我们的情况都给陈院长汇报了,并对首长说,因为我家庭成分是地主,父亲是留美的,刘景路是陈院长秘书,组织上对我俩的恋爱关系一直不认可、不支持。陈院长听后当即就说,家庭历史吗?是过去的事情,不能影响你这个小孩子的前途,我们党的政策是重在表现,你们放心,这个问题我来解决。并鼓励我要上进,要好好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将来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陈院长还提到全军将掀起学习文化高潮。当时哈军工也根据干部文化基础的不同,开设了不同文化程度的补习班。陈院长还说到朝鲜战场,我们吃了大亏,伤亡太大,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毛主席因此提出办哈军工,要培养我们自己的高级军事技术人才。最近全军要抽调一批有文化基础、表现好的青年干部,补习文化课以后上哈军工,我们院也有名额。在陈院长的鼓励、教诲和帮助下,我被批准去全军在长春办的青年干部文化补习班学习。陈院长的教导给了我很大力量,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一切麻烦,对我的一生可以说是个巨大的转折。

像父母般的叮嘱呵护

严冬尚未过去,冰冻的雪覆盖着哈尔滨大地。全军举办的长春文化补习班即将开学,我和单位几位被批准去学习的同志,穿着厚厚的棉衣,头戴皮帽子,踏上了去学习的征程。学习几个月之后,正巧陈院长被长春第一汽车厂邀请来参观,哈军工一行有不少人,刘景路也在其中。为此,刘景路在来之前,通过补习班给我通了个电话,说他们参观完,星期六如有时间来看我。下午3点多钟,陈院长派人来接我去他们住处。见了陈院长,我高兴地向陈院长汇报了我的学习情况。陈院长听后对我说:“很好,小朋友,这里学习紧张,今天放松放松,让你和刘秘书会一会,亲热亲热。今晚就住在这里,我批准,但我有个条件,你知道吗?火车走轨才安全呀!要出轨就翻车,不安全了。我的意思你们明白吗?”陈院长又重复了一遍:“千万不能出轨,出轨了就不安全了。是我批准你们今晚住这里,一定要给我面子哟!这样我们都不会倒霉的,记着没有?”我急忙接过话茬说:请首长放心,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记着首长的教导和对我们的信任,保证不出轨。又说一遍请首长放心。陈院长听了很高兴:“好呀!好呀!这样我就放刘秘书的假,今天下午把他留下来,我们先回去,他明天再回去,不耽误星期一上班就行了。”我们两个对陈院长的安排和信任,又像父母般的关心、爱护和中恳的叮嘱,十分感激,我俩得到这样的机会无比兴奋。这一夜,我们回忆了谈恋爱中的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的3年,双方都表示即使以后遇到更大的困难,也要克服,也要坚持,一生一世永不分离。陈院长这次给我们创造这么好的机会,使我们留下如此美好的回忆,也为我们以后的婚姻奠定了坚实牢靠的基础。陈院长这次的安排,也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陈院长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不要飞鸽牌要成永久牌

我在东北第二大城市——长春,度过了8个月紧张的学习生活。所有参加补习班的同学,都非常努力,也收获很大,上大学有了信心。正等待组织上的安排,但等来的却不是好消息,传达中央军委彭老总批示,今年哈军工不收女学员,男生可以去哈军工就读。我们300名女学生傻了眼,怎么办?两条出路,一是回原来部队的单位,一是报考地方大学。后来大家一致意见,报考地方大学,参加全国高考,我被录取第一志愿东北工学院。接到通知有幸遇到陈院长,把好消息告诉他,他非常高兴地说:咱们的小朋友也去上大学了,并鼓励我好好读书。这时刘景路又喜又忧,热恋中的女朋友要去沈阳读书,要分开4年,怎么办?结婚?还是不结婚?我当时想法是大学毕业后再结婚,否则会遇到麻烦的,陈院长坚决不同意我的想法,他亲切和蔼地对我说,你是个朝气蓬勃、有灵气、有抱负的小女孩,开朗大方,活波可爱,一分4年不成飞鸽牌才怪呢!再说,我的秘书有才华,还是个美男子、战斗英雄,你走了肯定会有女孩来追求他的,这样十有八九也会成为飞鸽牌了。陈院长说,我做主,你们一定要在党磊上大学之前结婚,这样才稳妥,可以不生娃嘛。听我的话,按我说的办法定能成为大家盼望的永久牌了。你们想想这么办好吗?就这样在首长的劝导、教诲、关心、爱护、督促之下,终于在我入大学报到前一周举行了婚礼。婚礼简单而隆重,因为很多身经百战的老首长、老将军都参加了我这个小兵的婚礼,并给于我们很多美好的祝福,我们永远不会忘怀。多少年后我才回味到,陈院长对我太好了,太关心了,可以说是陈院长赐给我一个品德高尚、才华出众、一表人才、疼我爱我的一个好丈夫。刘景路也自称是我的五大员:指导员、警卫员、摄影员、采购员、卫生员,他的确做得很好,给了我一个幸福温暖、快乐和谐的家庭,过着人人羡慕的幸福生活。是陈院长在关键时刻让我在处理婚姻大事时作出了正确的选择,陈院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般的关爱,使我终生永不忘怀。

神秘的行程

我和刘景路结婚刚刚一周,就匆匆与最亲密的爱人分开去沈阳上大学。临走前陈院长还对我说,咱们去大学读书不容易,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才有今天这个机会呀!一定要珍惜,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我怀着首长叮嘱、组织上的安排、同志们的期望、爱人的祝福,以难以言表的心情离开了号称东方莫斯科的这个美丽城市——哈尔滨,去沈阳工学院报到。来到大学学习,生活非常充实,充满青年人的活力,也觉得挺好的。突然有一天,校方领导通知我,有一位解放军来校找我,当时我以为是刘景路来看我,一见面,是一位不熟悉的青年解放军,他说是陈赓院长派他来找我的。他有礼貌地问好后,就对我说,手续我已经办好了,他随即把陈院长亲笔写给哈尔滨工业大学高铁校长的信给我看,信上什么理由都没说,只说让我从沈阳工学院转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去读书,请哈工大高铁校长接收我。学习上如有困难请校方给予帮助。当时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有点措手不及的感觉,也没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让我立即回哈尔滨上学。我只有服从陈院长的安排,打起背包就出发,跟着这位解放军一起坐火车回到哈尔滨。他把我安排到哈军工,还委托哈军工的一位同志照顾我,有事可以找他联系。我对这位解放军对我周到的安排照顾很感动,对他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又觉得这次的调动和安排有点神秘感。最后那位解放军对我说,关于刘秘书的事,你不用惦记,组织上自有安排,他暂时不能与你联系。之后,我们又一起去哈工大高铁校长处报到,高校长见到陈院长的信后,面带微笑很亲切地对我说,陈赓院长给我送来的学员,我很欢迎。过了3个月,陈院长和刘景路接到命令不出国了,他们回到哈尔滨已是寒冬了。回哈尔滨后刘景路见到我很惊讶!因为陈院长为我做的一切安排,刘景路都不知情。后来陈院长对他说,你惊讶还是惊喜?我这样安排党磊你满意吗?哈哈!没让你知道不会怪我吧!我只能这么做。我们将要出国上战场,不安排好后方我能安心吗?这时候刘景路才明白首长的良苦用心。原来陈赓院长受命准备出国指挥作战,到北京待命时,首长已经周到、细致、尽心尽力地为我作了称心如意的各方面安排,刘景路听后非常感动,后来带着我一起专门向陈院长道谢。当时陈院长又把他当时的想法对我说一遍:赴国外作战,上战场不同过去,现代化的战争,一去是否能回来,生死难料,哪能不考虑这个小朋友呢!(陈院长这时还跟我开玩笑)我就先斩后奏,没和任何人商量自己秘密决定给党磊作这样的安排,回哈尔滨上学,因为哈尔滨有哈军工作坚强后盾,有哈军工这个革命太家庭嘛。不管我们在国外战场上有什么不测风云,或出什么问题,党磊都会得到这个革命大家庭关怀和照顾,这样我才放心。我们听了陈院长这些话,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感觉陈院长对我们的关怀、爱护,不是家人,胜似家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父母,胜似父母。这个激动的瞬间,永远停格在我们心头,永远!永远!陈院长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猜你喜欢
陈赓首长同志
FOR YOU, O DEMOCRACY
同志关系
向雷锋同志学习
“能在向守志首长身边工作,我非常荣幸”
莫把“首长”挂嘴上
一号首长
陈赓 三“骗”彭德怀
陈赓敲竹杠
肥瘦
“片名趣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