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军民融合商业新模式与寓军于民科研生产新体系的实践

2017-09-18 02:29北京环境强度研究所张正平孙飞郭光韬刘春
航天工业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军品军民研究所

◎北京环境强度研究所 张正平 孙飞 郭光韬 刘春

探索军民融合商业新模式与寓军于民科研生产新体系的实践

◎北京环境强度研究所 张正平 孙飞 郭光韬 刘春

积极探索军民两用“双核心”商业新模式和“寓军于民”的柔性科研生产新体系,紧抓国家壮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机遇,在圆满完成航天装备研制任务的同时,拓展海、陆、空等高端装备研制市场,同时投身国防科技工业及国民经济其它领域,走出富有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思想,确立了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新境界。2016年初,习近平首次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正式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挺进。大力发展民用产业,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提高军民科技力量融合度与整合度,已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北京环境强度研究所是结构强度、环境、可靠性工程的专业研究所,迄今已有60年历史,与中国航天事业同步发展。在中国航天发展的3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研究所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两弹一星”研制期间,研究所开展了大量的弹体特性振动试验,为结构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准确的试验数据;“载人航天”工程中,研究所解决了以“POGO”为代表的结构设计问题并为火箭质量可靠性把关;“探月工程”中,研究所为航天飞行器提供了全寿命周期的试验研制和环境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十二五”以来,依托军工专业技术优势,以引领行业发展为目标,形成了军民两用的试验检测与分析评估服务主业,发展了富有军民融合特色的5个产品领域,“十二五”末军民融合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高达66%,形成了具有研究所特点的市场化商业新模式和寓军于民的军品科研生产新体系。

一、军民融合发展的已有成就

1.军品技术转为民用产品,实现产业化发展

研究所承担了中国各型运载火箭和国防装备的强度、环境、可靠性试验与研究工作,专业涵盖结构静强度、结构热强度、结构动力学、环境工程和可靠性工程等5个专业领域,依托相关专业技术形成了面向军民2个市场的减振降噪技术、传感器技术、环境试验技术、数据采集传输分析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等5个系列产品线,发展成立了3个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发展。

2.发挥专业优势,为我国产品提升质量可靠性护航

质量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对产品而言,质量可靠性越高意味着可以无故障工作的时间就越长。现阶段,“中国制造”强在成本与价格,弱在质量可靠性,不耐用、不可靠、个别产品甚至有安全隐患,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可靠性,打造自主优良品牌,成为“中国制造”升级需要解决的一个迫切而关键的问题。

航天产品具有高可靠性,质量可靠性是航天品牌的重要支撑,CZ-2F火箭的可靠性指标为0.97,新一代载人火箭CZ-5可靠性指标更是高达0.98,这意味着在百万量级零部件的火箭系统中,单个零件的可靠性指标需达到小数点后6个9。研究所作为中国航天环境可靠性试验与检测中心,为航天产品的高可靠性作出了重要贡献,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助推中国产品质量可靠性的提升,是研究所以航天技术服务国民经济的第一个切入点。

3.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为提升我国高端制造业的研发能力助力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是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促进第二与第三产业加速融合。试验检测与分析评估是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产品研发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以及中国产品“智造”过程的可靠性保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增强权威性和公信力,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服务”。目前,一般产品研发过程中,试验检测服务的费用占总研发投入的20%~30%,高端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这一比重高达30%-50%。试验检测与分析评估服务在现代经济体系占比也越来越高,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

研究所敏锐地捕捉到了可靠性试验检测业务的市场机会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以下属天津航天瑞莱科技有限公司为军民融合发展平台,实施试验室网络化战略布局,开启了可靠性试验检测技术服务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公司先后成立了上海、天津、西安、成都、武汉、沈阳、苏州、北京等8个试验与检测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试验检测技术服务网络,形成以生产环境可靠性试验配套产品和提供环境可靠性试验技术服务为基础的“产品+服务”主营业务模式,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积极推进试验检测与分析评估服务。

4.研发相关高端专业产品,替代进口、打破国外封锁

研究所瞄准国家急需产品,发挥在试验载荷与环境模拟专业上的优势,自力更生、自主研发,研制出多种环境试验装备与机电液一体化技术产品,替代进口,打破国外封锁。

做出争气“台”。振动台设备由于可用于军工产品研制,属于美国出口管制条例明文规定禁止向中国出口的设备。研究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持续研发振动台设备,既有效支撑了国防科研任务,同时也打造了一支专业研发队伍。经过多年努力,成功研制出以世界最大推力70吨振动台为代表的大吨位、大推力、液压、感应式、多轴振动试验系统等系列产品,客户覆盖军工及交通、电子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同时产品远销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十年磨一“剑”。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印钞生产线都是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研究所借鉴试验设备的研制经验,充分发挥在机械、电子、液压方面的技术与人才优势,集中力量“十年磨一剑”,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钞票裁切检封自动生产线,完成了对进口产品的替代,我国纸钞印制完全实现了国产化。

二、构建寓军于民的军品科研生产新体系

1.产学研一体化,建立开放式的军品技术创新体系

通过与航天系统外科研单位的合作,研究所将其在基础研究、民用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解决国防装备研制问题的“利器”,与高校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全面深入推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军民融合,共同推进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及产业化。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针对专业和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需求,聚焦科学问题,联合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为学科发展和工程应用提供创新的概念、思路、方法和技术。借助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研究成果,研究所解决了武器装备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评价与寿命预测问题。

2.集成市场资源,建立柔性化的军品科研生产体系

研究所为了形成快速响应的军品科研服务保障体系,将试验检测与分析评估服务按军民两用原则进行生产能力布局,形成了寓军于民的科研生产能力体系。当军品任务出现阶段性高峰时,有强大的吸纳能力;当军品任务处于低谷时,也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在建立试验检测与分析评估服务这一主业所需的配套保障能力时,充分利用市场能力进行择优选择;在进行人员、设备、场地等资源配置时,充分借助社会资源进行动态供给,从而实现以柔性的资源配置应对军品任务的峰谷波动。研究所将这种柔性的科研生产体系成功地应用到了新一代火箭CZ-5和CZ-7的研制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军民两用的柔性优势,为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3.采用企业集团运营模式,促进产品的安全性、质量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的提高

研究所采用企业集团运营模式,形成母合优势,由研究所(包括专业技术研发部门+军品试验室)和以民用试验室为基本单元的专业公司联合提供军民两用的主业服务,并牵引专业设备公司,由专业设备公司提供军民两用的试验环境模拟装备和试验测试处理设备,同时向主业提供支撑。

强化核心节点控制,聚焦主业及主业的专业技术,带动各公司的发展,实施归核化发展战略。发挥军工基础单位作用,研究所和各公司围绕型号产品的强度、环境与可靠性,为国防装备研制提供从专业服务到专业设备的一揽子解决方案。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研究所历时14个月,圆满完成国产大飞机C919外翼下壁板损伤容限试验任务,将航天技术成功应用到民用航空领域,为国产大飞机的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撑。

三、创新军民融合商业模式

1.军民融合的特色转化为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企业为实现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高效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作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要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到持续盈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简单的说就是企业盈利的方式方法。研究所采用军民两用“双核心”的商业模式,一方面以主业为核心发展军民两用服务业,形成盈利核心模块,并牵引和支撑进行产业链扩张,构成主收入模块,“十二五”末军民两用服务业利润占比总利润达57%。另一方面以主导专业为核心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为主业不断供给新的服务项目,不断形成新的相关专业产品,构成支撑盈利核心模块和主收入模块的不竭动力,“十二五”末军民两用技术收入占比总收入达65%。

2.主业产品进行军民两用布局,实施差异化品牌战略,采用服务连锁经营模式

依托强大的工程试验技术优势,研究所将试验检测与分析评估服务进行军民两用布局,研究所的试验室专注于国防装备研制中重大专项问题解决,公司试验室专注于为其它国民经济领域提供服务。实施差异化品牌战略,军品试验室采用研究所的品牌,主要承担复杂、特种非标类试验,瞄准中高端市场,争取利润。民用试验室采用航天瑞莱的品牌,主要承担标准化试验,瞄准中低端市场,扩大规模。无论是研究所本体试验室,还是产业公司的试验室,与国内其他单纯注重试验实施的试验室相比,研究所下属试验室更加注重理论、方法、标准、规范、预示、分析,优势在于为客户进行关键重大技术攻关以及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基于该优势,研究所试验检测技术服务网络迅速发展壮大并覆盖全国,环境可靠性试验检测技术服务产业化布局已经初步完成,开创了军民融合专业发展新领域。

3.全产业链布局,以主业为核心,实施后向一体化战略,进行多元化扩展

研究所以主业为核心,通过有效实施产业链延伸,支撑了规模化发展。一体化战略是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包括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以及水平一体化。其中后向一体化是沿着与当前业务的输入端有关的活动向上延伸。研究所在军品试验技术领域横向市场化开发的同时,推进后向一体化发展战略,依托军品市场牵引,开展试验设备产品研发,系统进入试验设备领域,使之成为支撑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快速发展的第二极。作为从事强度、环境可靠性试验研究的专业所,研究所使用了大量的试验设备,引领试验设备需求的变化,借助多年振动台的研发经验和人才积淀,通过军品市场的牵引、辐射,大力推进了后向一体化发展战略,完成各类先进振动台的研发,支撑了振动设备板块迅速崛起。成功进行了环境试验箱的技术攻关,实现产品化,开辟了环境试验箱产业新市场。成功开发了军民两用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的相关设备和软件,研发了各类传感器,为数据获取全过程提供服务。开发培育了各类专业系统产品,成为产业发展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4.推动军民互动互促,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

研究所通过军品专业技术的市场化,形成了专业发展支撑产品研发,以产品研发实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专注发展核心专业,以两个技术创新中心分别专注于军民两用新产品和新服务项目的孵化研发,通过产业公司的衔接来实现由专业技术转化为产品(服务)直至产业化发展,为产业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产业公司发展的红利也通过适当途径反哺军工技术发展。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建立了军民领域资源共用、利益共享机制,推动研究所内部的军民互动。此外,研究所响应“民参军”的号召,引入民营资本,成立北京航天希尔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形式,将先进的民用生产能力借鉴到军工产品生产中,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效益,成功地将我国的振动台研制能力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

10年来,北京环境强度研究所通过军民融合商业新模式和寓军于民科研生产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确保了核心产品和服务在行业中的领先优势,民用产业发展迅猛,销售收入连续10年保持着年均不低于30%的高速增长,同时保持着较高的利润水平,经济规模翻了10倍。在以后的发展中,研究所将继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建立高效的新产品研发和基于全寿命周期的产品管理体系,构建规范的、反应灵敏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形成强大的产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为“十三五”全面实现“国家级的评估验证中心,国际一流的强度环境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强度环境可靠性技术行业领导者”目标而奋斗。

猜你喜欢
军品军民研究所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睡眠研究所·Arch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小议国内军品市场特点与营销策略
军工企业军品单机配套立项风险评价浅析军品
某横向军品项目快速集成研制的创新实践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从全球军工百强看世界军品生产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