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武器装备制式体系及其发展趋势

2017-09-18 01:03殷晓阳
国防科技工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国防工业制式北约

□ 殷晓阳

“一带一路”沿线国武器装备制式体系及其发展趋势

□ 殷晓阳

一个国家的武器装备体制采用何种规格和标准,既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军队建设对武器装备技术的选择侧重,也蕴藏着该国对地缘政治及安全环境的考量。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国防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也差异甚大。加强对这些国家装备体制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这些国家国防工业体系,预判这些国家装备和国防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通过对这些国家所选择的装备体制体系分析,也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这些国家及军队重大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装备制式的概念,既包括工业技术层面因素,也有着传统习惯的因素,是一个国家军队统一制式化的基础,是军队战斗力条件的重要保证。20世纪初,随着各国军队技术类装备的数量逐渐增加,工艺标准化、后勤的简化和使用的通用化对武器装备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逐渐上升到武器装备的体系层面。

冷战期间,处于对立的美苏两大阵营中的国家都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对各自武器装备体制进行了选择。装备体系一旦定型,其换装往往需要强大的政治动机。另外,从工业规划到硬件设备投入,从军队训练体系到条令条例转化等等,难度都十分巨大,也极为耗时费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武器装备体制大致可分为三类

北约西方制式装备。其全部装备来自于美国和西欧军工大国。北约组建之初,美、英、法、德和意等国国防工业均有各自的装备体制。1950年,上述国家以美军装备体制为基础,组建了北约军事装备标准化局(MAS),形成了武器装备标准化协议。冷战结束后,北约国家将标准化的领域扩大到了军民两用装备领域,并在北约理事会成立了标准化办公室(ONS)。1999年MAS和ONS合并,北约也公布了一系列系统标准化协议,即STANAG。由于美国及北约国家签有同盟和互助条约,这些国家非北约制式装备的比率极低。另外,即使是非北约国家,出于技术和后勤保障的需要,在采购和设计本国装备时,也会参考使用北约标准化协议。

苏联或俄式装备(包括前华约和独联体国家)。历史上,华约国家军队普遍大量使用苏式装备,尽管捷克、波兰和罗马尼亚等国具有较好的国防工业基础,但与苏联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华约国家的标准化很大程度上就是“苏联化”,难度相对比北约简单,一体化程度高。苏联解体后,东欧原华约国家相继加入北约,装备逐渐向北约制式转变和改进,但由于各国政治和经济状况不同,换装的程度也大相径庭。

俄式与美式混合装备国家。由于北约和俄罗斯体系装备在全球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国防工业体系均是在这两类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或者分别对北约和俄式体制装备有所兼顾,其中既包括以俄式装备为主,少量采购美式装备的国家,也包括以美式装备为主,少量采购俄式装备的国家。

大多数“一带”沿线国家,有着较鲜明的截然不同的装备体制

不论是北约国家还是前华约国家,在装备制式化的程度上都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一带”沿线上,中东欧16个国家大多数已加入北约。由于经费短缺,多数国家至今仍保留有俄系装备,仅在敌我识别、指挥、信息等分系统上接受了北约制式的改进。北约甚至为这些俄式装备在“过渡期”制订标准化改进方法。不仅使俄式装备继续发挥“余热”,也为这些国家利用现有技术改进俄式装备提供了一定的技术规范,为其争夺全球俄式装备延寿和改进市场提供了支持。在客观上,许多俄式装备似乎也更符合这些国家的传统习惯,因此东欧国家的换装实际上是在强烈的政治动机下逐步进行的。

在改装的步骤上,这些国家首先从技术密集型的兵种开始,引进北约技术成熟、使用经验丰富、复杂程度高的主战装备,甚至不惜淘汰性能不错且寿命充足的俄式装备。近期乌东部战事爆发后,乌克兰在政治姿态上更多地显示出向北约制式靠拢的意愿,但由于其军工体系和经济水平限制,短期内恐难以换装。由于加入北约的东欧国家参与了对俄制裁,部分国家放弃了对老式苏式装备的升级计划,转而采购二手和退役的北约装备系统。在前苏联国家中,格鲁吉亚已开始引入北约装备制式,波罗的海三国甚至基本完成北约制式化改进过程。

俄罗斯坦克T- 72

前苏联国家对俄式装备仍有较大依赖

目前,多数独联体国家仍在继续引进俄式装备,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沿用俄式装备。同时,一些国家在无人机、低空雷达和特种底盘等装备上开始采购非俄式装备。

部分“一带”沿线国家正在综合考虑两个体制下的武器装备优长,如号称“永久中立国”的土库曼斯坦。土耳其在主要装备确立为北约体系的同时,也不排除在特色领域引进俄式体系装备。南斯拉夫早在冷战时期便重视装备“多元化”,建立了以苏式为主、西方装备为辅,兼顾本国国防工业的独特装备体制。目前,仅塞尔维亚还在增购俄式体制新装备。经济状况较好的斯洛文尼亚刚完成了较大比例的换装,而马其顿仍将继续大量沿用俄式装备。克罗地亚和波黑仍在向北约制式过渡。

总体上看,大多数“一带”沿线国家国防工业体制对“装备体制”和“标准化”的认知,均高于“一路”沿线国家,虽然部分国家处于“转型期”,但对国家未来装备制式发展方向,都已有清醒的认知和定位。

多数“一路”沿线国家,没有明显的军事集团划分,兼顾美系和俄系的装备体制需求更为明显

除了少数的国家如沙特、以色列、新加坡全套北约系装备,越南全套苏系装备以外,“一路”沿线国家装备或多或少都有所混合。技术层面上,这些国家对美、俄系装备“各取所需”,既考虑北约制式装备的技术优势,也考虑到俄式装备的坚固、易维护和低成本。由于在国防工业水平上相对低于“一带”沿线国家,“一路”国家装备制式在技术层面的顾忌较小。特别是缺乏牢固的政治同盟关系,装备体制上也会与西方国家刻意保持距离。

“一路”沿线中的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在主战装备上会同时选择两个体制的装备,如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这些国家在多个主战装备领域,重复投入来自北约和其他国家体制的装备,保持两套和多套体制装备系统的竞争关系;也有诸如泰国、印尼等国,虽然也装备了北约和俄式等多种制式装备,这些国家却尽力在军种和兵种上保持装备来源的统一性,力求避免在同一军、兵种内出现不同制式的混搭或竞争。

“一路”沿线的中东国家,特别是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主要装备为北约体系。在野战防空系统、步兵战车、反坦克导弹、多管火箭炮、自动步枪和直升机等一些特色领域,俄罗斯制式装备仍然具有一定市场。埃及、伊拉克是典型的北约和俄式装备兼顾的地区武器装备大国。冷战时期,苏联曾是中东地区重要的军事技术装备来源国,虽然近年北约制式挤压了俄式体系份额,但出于地缘政治平衡的需要及装备的性能的考虑,俄罗斯装备并未退出这一地区,比如近期埃及在采购了美国F-16、法国的“阵风”战斗机后,仍然采购俄式米格-35战斗机就是最好的印证;伊拉克也成为第一个采购俄罗斯米-28武装直升机的国家。出于政治原因,叙利亚政府军的全套装备仍为俄罗斯制式。

部分“一路”国家试图建立独立的本国国防工业体系,伊朗、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尤为明显。伊朗逐步淘汰了巴列维王朝时期从西方引进的装备,转而采购和引进俄式现代化装备。由于政治考虑,这些国家未采用北约体系装备,未来发展所需要新的技术支持,也是非北约体制装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国家国防工业日渐发展,它们对军工技术领域的合作亦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外来的中低端装备将会面临本土军工企业的竞争。

经过多年的积累,“一路”沿线国家军队具有丰富的平衡两类或多类体制装备的使用经验。不论是出于规避政治风险,还是追求高新技术,以及互相压价的原因,“一路”沿线国家仍将适当保留相对较复杂的装备体制。同时,这些国家对装备体制缺乏强烈的政治动机,军技合作、军贸采购更多会从技术水平、适应能力和花费成本上考虑问题。俄罗斯装备的附加政治条件较低,军事技术合作意愿强,加之许多俄式装备在北约并无对应型号或北约无法向该地区国家出口,使得这些地区俄制装备仍将占有相当比例。

波兰空军装备着美俄两个国家及洛马、米格和苏霍伊三个著名军工企业的战斗机

“一带一路”国家装备体系的发展趋势

在“一带”沿线国家中,特别是加入北约的东欧国家中,未来装备体系向单一的北约体制靠拢的趋势不会出现变化。非北约制式装备进入这一地区市场恐有较大难度。在独联体国家中,俄式装备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也不会有较大改变。

在“一路”沿线国家中,普遍缺乏系统的国防工业体系,对装备来源国的依赖性更强,苏联解体后俄式装备在该地区的比例出现了下降,政权更替和连年战争消耗,又加速了换装过程。同时,部分“一路”国家国防工业的主要作用已演变为与西方国家做讨价还价的筹码,目的是在经济上分得更多利益,事实上仅存在于“组装”等较低技术层面,其国防工业的发展反而会加剧对北约标准的依赖,从产品领域扩大到研发技术领域。

可以预见,“一路”国家兼顾两种和多种制式装备的趋势仍将继续。多数“一路”沿线国家不论外部还是彼此之间都缺乏可靠的政治保证,装备体制选择上也缺乏“标准化”的动力,部分国家装备体制的走向相当模糊,这也为非北约标准装备进入这些国家提供了机会。

在独联体国家中,俄式装备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俄式装备也会在“一路”沿线国家的部分领域,保持较强竞争力,特别是战斗机、高级教练机、通用直升机等高附加值产品。总体而言,尽管西方制式装备对俄罗斯传统市场及其他领域有所蚕食,但俄在很多领域仍保持优势,特别是不少国家今后仍将有意识保持一定比例的俄式装备。

谋求建立“独立自主”国防工业的一些国家均未选择北约装备制式体系。在“一路”沿线国家中,重视建立全套“独立自主”国防工业的国家普遍对西方国家持有较大的戒心。非西方制式装备,特别是相关生产技术设备是这类国家迫切需要的。这也提供了非北约体制装备进入该地区市场的重要时机。(保利国防科技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国防工业制式北约
普京:俄罗斯国防工业必须实现100%进口替代
走向北约?
美国国防工业供应链对外依赖情况
美国巩固提升国防工业供应链能力的举措及启示
某平台生活楼配电系统接地制式改造试验
五片阴云笼罩北约70周年庆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IOSONO 3D全息声系统录音制式研究之MS制与双MS制
北约就焚烧《古兰经》道歉
Q&A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