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山的前世今生

2017-09-18 06:23李韵葵石玉顺
青年与社会 2017年26期
关键词:圆通动物园昆明

李韵葵+石玉顺

圆通山,原名螺峰山,坐落在昆明古城东北隅。唐代云南南诏蒙氏在螺峰山南麓建补陀罗寺,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悠久的历史。元初,寺毁于兵燹。元大德五年至延祐六年(1301-1319年),历时十八年,在补陀罗寺旧址兴建圆通寺,山因寺名,螺峰山又称圆通山。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义子西平侯沐英留镇云南,洪武十九年(1386年),沐英筑云南府城,五华、螺峰、祖遍三山及翠湖一泓秀水圈入城内,形成昆明“三山一水”高原山水古城风貌。

山上从清代开始种植垂丝海棠,逐渐形成“圆通花潮”。清代张士廉绘“昆明八景”,螺峰山称"螺峰叠翠”,遂渐成名胜。

奇石小径通幽处

圆通山,属喀斯特地貌特征,南面和东面尤为典型,山表岩石裸露,怪石横卧,群落密布。

巨螺青石与花草林木相映成趣,成就了圆通山的气质与风骨。山腹有地下溶洞,狭长幽深,山南、山北有洞口可入,最为有名的是南崖的潮音洞。

山之南麓悬崖峭拔,绿树葱茏,翠屏壁立,景色宜人,“螺峰叠翠”自然景观与圆通古寺人文景观完美融合,相得益彰,“圆通胜境”久负盛名。

圆通山东面,石峰丛聚,低矮嶙峋,远看就像一群黑山羊低头吃草,又似一群野狗藏卧草丛,抬头张望,俗称“一窝羊”“狗头坡”。山麓盘龙江由北向南流过。

明代以来,圆通山成为登高赏景的幽胜之处,登临山顶凭栏俯瞰,千年古刹圆通禅寺胜景及盘江潆洄的市井风貌一览无余。

这里还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地,常有闲逸之士结伴携游,相聚于山巅亭畔,畅叙幽情,浅酌低吟,历代留下不少诗文佳作。逢中秋佳节,昆明百姓喜在明月石旁的月石亭赏月。

旧时上山有三条登山步道可达山顶,古道从圆通寺后的衲霞屏沿狭窄的盘崖石道"采芝径"拾级而上,直达接引殿。

另一条位于圆通寺以东约100米处,为2米宽石磴,呈S形盘山而上,路的尽头与衲霞亭相连。穿过亭子抬头即见明月石及月石亭。

第三条古道在今圆通街连云巷,石磴直上抵石碑坊以西的开敞地。

其他处亦有游人踩踏而成的土路小径可上山,路窄坡陡,曲径盘旋,在玲珑怪石间穿梭,寻幽探秘,别有一番野趣。如今古道犹存,但已弃用,只留下几分斑驳寂寞。

居高一览昆明城

历史上云南纷乱不断,战火连连,圆通山因位置险要,山势高耸,成为城市军事防御的天然屏障。明朝初期,城市扩建,砖城向北延伸,圆通山被圈入城中,城北城墙的修筑凭借圆通山险峻地勢,自西向东沿山脊盘踞,成为保护城池的重要设施。

近代随着局势稳定,圆通山军事防御的作用减弱,自20世纪20年代被辟为公园后,经过几代人的耕耘,植树育花、筑路建亭,圆通山逐渐成为览胜之地。

1900年,法国驻昆明领事方苏雅于圆通山顶拍摄的昆明城风光,山脚下是圆通寺重檐八角亭

元代圆通山在城外约一里处,明初整修砖城,城之北垣从五华山扩至圆通山,山始圈入城内。因地处偏僻,除南崖植被丰茂、景物具足外,其他区域岩石裸露,山脊突兀,甚少有人涉足,游人游览区域主要在圆通寺及南崖。

圆通山从"山无草木"到浓荫蔽日的城市绿地和动物专类公园,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建设整修高潮。一次在20世纪二十年代,另一次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民国时期,一批留学日本和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政府官员和文化名人,重视城市园林建设,主持市政事务期间,大力拓建公园。

1923年,市政公所颁布实施《昆明市公园管理规划》,决定筹资将包括圆通山在内的五个城市公园进行补建,圆通公园的建设依托圆通寺和山顶的接引殿,广植花木,增修游路。

自此圆通山(含圆通寺)以"圆通公园"命名,景象逐年改观,成为花开不断、花事频繁的城市公园和市民游览休闲胜地,渐渐热闹起来。

1923年重阳佳节,市政公所于10月18-20日在圆通公园首次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官办“菊花会”。近百个菊花品种在圆通寺内展出,“菊花满地,标名分类,不下数百种”(载《金碧日刊》1923年10月23日),人潮如织,热闹非凡。

圆通公园建园之初,除接引殿周边可供民众游览,其他区域因历史原因被诸多省级、市级单位分而治之。

山顶为军需局所管的“忠烈墓”,安葬辛亥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中牺牲的军人,西部为市农校管理的桑园,东麓有政府所管的粮仓,南麓为警局管属的感化院。1935年迁移"忠烈墓至北郊马村陆军公墓。

近代风云频变幻

1936年昆明市决定重点修整圆通公园,专门成立圆通公园工程处,由园艺造诣深厚、曾任昆明市长的庾恩锡任主任,邀请云南著名书画家、园艺家赵鹤清襄助,对圆通公园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移植花木,翻新亭阁,保护古迹,新辟水池,增设步道和茶室等,供游客歇足休憩。

公园除原有的圆通寺入口外,于北门街增辟西门,南麓圆通街西段连云巷新辟入口,修仿石牌楼大门,简洁素朴,庄重大气。

抗战期间,圆通公园为国民党云南防备(防空)司令部驻地,炮兵团高射炮队驻扎于圆通山,成为守卫城市的军事要地。

1946年军队撤出圆通山,久已荒芜的园林重新恢复。1946-1950年间圆通公园大面积培植云南樱花和西府海棠,建亭台楼阁和抗战纪念碑,公园面貌为之一新。

1951年,省军管会将圆通公园移交云南省博物馆筹备处管理。1953年7月省博物馆在圆通山筹建动物园,将大观楼饲养的7种9只野生动物移至圆通山。1954年1月1日正式开放,并售门票。

1956年圆通动物园由省文化局移交昆明市文化局管理。因城市建设需要,整体规划、扩建、改建公园,拆除圆通山东面一段约90米的城墙,新建东大门,门宽30米,大门中线正对拆除旧城墙后新建的青年路,成为公园主要入口。endprint

1958年又拆除圆通山从东大门起绕一窝羊、狗头坡至军区一段城墙,由政府投资,以动物展示和园林绿化为重点进行改扩建,修建北大门、西门、内环路、动物笼舍、假山、花坛和亭子,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开凿观赏水池,突出湖山自然景色,以自然石山,营造奇石山林景观。

根据游览群众的不同年龄、不同爱好,开展各得其所的游憩活动。运用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展示园林风貌,为城市名胜的形成奠定基础。

建国改称动物园

1959年初,圆通公园更名为圆通动物园。1960年由昆明市园林管理局管理公园,在园内平整地形、修筑毛石干路,大规模开工修建新动物笼舍。经过整修,圆通公园面积从1949年前的7.4公顷扩大到25公顷。

1953年市政府在圆通公园的基础上建立动物园以后,逐年投人资金建盖鸟笼兽舍。1955年园内有虎、豹、狼、黑熊、亚洲象、猕猴和孔雀等35种100头(只)。

1961年,动物园获中央园林事业专项拨款,开工大规模兴建动物笼舍,新建狮虎笼、熊笼、豹房、骆驼房、鹿舍、羊舍、孔雀馆、鸣禽笼和饲料室,至1962年基本完成,动物展示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

1964年动物增加到105种340只(头),成为初具规模的中型动物园。

1979-1988年间,市政府陆续拨款新建了亚洲象、猴、斑马、长颈鹿和长臂猿等动物馆舍。1986年圆通动物园更名为昆明动物园。

至2015年,饲养展示的珍稀野生保护动物300余种5000只(头),展出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动物种群——亚洲象、绿孔雀、小熊猫、滇金丝猴和长臂猿。

形成了猛兽区、小型动物区、食草动物区、生态散养区水禽池等展区以及亚洲象馆、长臂猿馆、滇金丝猴馆、小熊猫馆、孔雀园、鸟园等场馆。亚洲象人工条件下的繁殖种群管理水平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昆明动物园以圆通山自然生态环境為基础,依山就势,因地制宜,修建笼舍,植树种花,添建设施,成为集历史文化、圆通花潮、动物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动物园。

在动物驯养繁殖、保护教育、科研等领域取得较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是"全国十佳动物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在昆明城市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科普功能。

圆通山,饱经沧桑风雨,见证世事变迁,承载历史记忆,镌刻时代印记,历久弥新。endprint

猜你喜欢
圆通动物园昆明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摆摊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圆通赏樱好时节
你的新年flag是什么?
昆明美
写作议论文,思维贵圆通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圆通上市 赵薇将获利数千万
圆通上市 赵薇将获利数千万
我家的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