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从一间店开始

2017-09-19 04:25玉子姜宇
中华手工 2017年9期
关键词:花艺开店小店

玉子+姜宇

开一间店,可以是散发香甜味道的面包店,可以是只卖自己制作衣服的服装店,也可以是有城市特色的小杂货铺,抑或是召集大家一起动手的手工坊……有开店的念头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念头变成实体。是跟风做热门项目,还是结合自身特色做擅长的事?是自己独当一面,还是招兴趣相投的合伙人?是偏于一隅,还是大隐于市?开一间小店,好像也不是容易的事。我们请到来自重庆、大理、郑州和赣州的4位店主,听听他们开店的故事。

编者按

许多人都有开一间美好小店的梦想,但如何将梦想变成现实、《中华手工》、手艺网以及小日子科技共同打造的“美好生活节”或许能找到答案。“发现美好生活榜样,洞悉生活方式演进”作为活动的主旨,传递的是关于城市、小店与人的共生关系。本期开始,“搜店”栏目也将进行一系列“美好小店”的寻访,每期邀请不同城市的店主,听听他们是如何打造一间美好的小店。

花生花艺 从花艺设计到专注培育花艺师

在“开店梦想”里,花店应该可以排进前几名,因为大家感性地认为整天与鲜花为伴很小清新。但“花生花艺”的店主肖洢璇却认为开花店是纯粹的“体力劳动”:早起去花市选花、定花,接着到工作室准备客人的订单或是为学员上课,偶尔还要外出做现场布置,晚上还得花时间赶做白天落下的工作……但肖洢璇打心底喜欢:“因为,我们成全了美。”

不管是出門旅行还是开店,好像都有个心理上的转折,肖洢璇和“花生花艺”的缘分也有这样一个由头。当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和灵魂都无处安放的时候,就想找这么一个地方、一件事情,让自己重新活一次。她喜欢花,审美也不错,动手能力也很强,自我审视后没有盲目地跟随市场风潮开咖啡店、小花店,而是决定开一间花艺店,用艺术的眼光重新“包装”鲜花。这间开在重庆喵儿石创艺特区里的花店,很有“个性”,肖洢璇的目标是把这间花艺店做成百年老店!

Q:请用3个关键词来形容你的小店。

A:自由、美好、和平。

Q:在选址上有什么考虑?

A:根据前期的投入,没有考虑人流量大及租金高的黄金地段,而是更实际地考虑适合自己业态的经营地址,所以选择了性价比高的文创区域。

Q:当开店的念头冒出来的时候,计划用多少钱?

A:前期的投入资金,结合实际情况每人需要出资大约10万元。

Q:在开店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A:很多女孩子都愿意找要好的朋友一起开店,就像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我和我的店也不例外。但整个过程里遇到的唯一困难就是与合伙人经营理念上产生巨大分歧,这个分歧在创业的任何阶段都是致命打击。最后,只有一个人选择退出,才能继续我们的梦想。

Q:开店的主要经营内容或项目是怎么计划的呢?

A:开店的经营内容是根据已有资源进行规划的。当初的合伙人擅长活动策划,所以,一开始我们的方向也是偏花艺的现场执行。但经过几次项目后发现,活动的统一性并不能让我们的想法得到很好的实施,这对花艺师来说也是一种悲哀。所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后,我们选择前往韩国、法国学习顶尖花艺高手的技巧,并走上了培育花艺师的主营道路。

要物手造 旅游城市的手工交流平台如果你喜欢做手工,骨子里又有点文艺范,喜欢云游四海,那么你或许知道“要物手造”。这间开在云南大理的综合手工工作室,除了金工、皮具、蓝染布艺等常规课程,还有文身课程的体验,真是让喜欢手工的年轻人惊声尖叫。

“要物手造”的老板Coco本身就是全能型选手,她大学时期就为出版社和杂志画插画,大二又开始在珠宝公司做设计。而让这位广州姑娘留在大理的,是当地自由创作的手工氛围。现在她定居在大理,开了3间工坊,2家店面。画画、文身、皮艺、首饰,甚至有关设计的一切东西她都能轻易上手并驾轻就熟。这样的能力让她的许多学员都惊叹:你怎么能这么妙!

11年前的大理,租金还比较便宜,所以Coco开第一家店的时候一年租金加铺货只花了不到1万元。现在“要物手造”的作坊总部从2013年开始租用,计划花费6万元,实际花费了10万元左右。因为涉及的手作门类很多,面积也从最初计划的100平方米发展到了现在的230平方米。“早年在大理,我的手工技艺都是通过技能交换学习来的,所以我很乐意做手工的分享。这个工坊除了自创的作品,也是一个手工技艺交流、交换的平台。”Coco的许多学员都是去大理旅游,结果遇上了“要物手造”,于是改变行程留下来学习,进而迷上了手工的乐趣。

Q:请用3个关键词来形容你的小店。

A:自由、创造力、融合。

Q:在开店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A:我和我的作坊团队都是能动手绝不废话的行动派,而且我们动手能力都很强,遇到工艺上、技术上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会不眠不休地琢磨直到攻克为止。

Q:对于小店的未来,有哪些打算和计划?

A:大理是个多民族聚集和多元文化融合的地方,我定居大理11年,在不断自我摸索和完善中建立起现在的工坊团队,里面的成员都是以前来工作室学艺留下的学徒。他们身怀各种技能,大家每天都在一起创作进发各种灵感。但我希望能加入更多好玩的人,学会更多好玩的手工技艺,也希望前来学艺的人能发现自身与生活中的美。endprint

嵩山开物 以民间工艺为基础的手工平台

梅冬霞,一位被《河南人物》收编记载的奇女子,圈内人亲切称呼她为“梅子”。从手工饰品到茶室软装,从女红复兴到乡村建设,梅子一直走在文创行业的前沿。而她用了10年时间,打磨出一间极富中国民间技艺色彩的“嵩山开物”手工坊。这间占地200多平方米的手工坊,以手作體验、自然教育为核心,容纳了陶艺、女红、布艺、皮艺等底蕴深厚的民间技艺。

从2008年返乡创业,以家庭作坊模式带领农村留守妇女加工手工外贸饰品开始,梅子的人生便被手工和乡村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把对传统文化的这一份热爱融入到工坊中,将这里当作自己的手工窝,而那些散落于民间的技艺,都在这里聚集能量,散发自然淳朴的光芒。

Q:请用3个关键词来形容你的小店。

A:自然、造物、体验。

Q:是什么让你有了开一间店的想法?

A:在手工行业,我做了许多尝试,创业、开店直到成立品牌。2015年我关掉了经营的几问茶室,入驻嵩山梨面沟艺术部落,做了嵩山开物手工创业基地,这其实是嵩山开物手工坊的前身。我希望向外界展示和推广我们正在做的一些事情,通过体验的方式分享亲近自然、手工造物的生活状态,最重要的是向大众展示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

Q:当开店的念头冒出来的时候,计划用多少钱?

A:当时郑州的一个文创商业体大摩西元国际以招商的方式邀请我们入驻。为了让店铺符合手工文化自然亲近的氛围,店铺里的装修都是我和朋友操作,这让我们节约了很大一笔钱。前期包含租金在内,大约花费了五六十万元。

Q:开店的主要经营内容或项目是怎么计划的?

A:开店的初衷就是为了以手工体验和亲子教育普及手工艺文化,所以店铺运营也集中在3个方面:手工品售卖、私人定制以及体验。

Q:对于小店的未来,有哪些打算和计划?

A:我现在大多数时间都在嵩山,店铺交给几个年轻人在管理。我希望自己能够深入了解手工艺,挖掘更多民间技艺的精粹,通过手工坊这个出口,让更多人接触、认识、喜欢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我并不期望店铺能带来多少盈利,只希望它能稳步发展,打造成为国内成熟的手工体验店模式,让更多人有信心投入复兴手工艺的事业中。

木兆手作 倡导从生活中发现小而美

与其说这间店是手作工作室,倒不如说它是一个收集美好大自然的盒子。山涧清泉,绿树繁花,甚至枯枝落叶,店主桃大胆把这些统统藏进“木兆手作”。在她的手里,一根枯枝也能变成美好且实用的家具装饰品、衣架、相片墙、卫生纸收纳盒,让空间里的每个角落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桃大胆开店以前是设计师,长时间的伏案让她的颈椎受到压迫,不得已辞职回乡休养。世间万物都是缘,桃大胆在从小玩到大的森林中得到灵感,开启了手作生涯。她自己创作产品,也召集伙伴聚在一起制作手工,把枯叶、落花、灌木和干果,变得生动且明亮。

Q:请用3个关键词来形容你的小店。

A:自然、美好、有趣。

Q:当开店的念头冒出来的时候,计划用多少钱?

A:当时资金方面没有做具体的计划,工作室开之前在网上展出了我的作品和关于店铺的设想,期望通过众筹的方式筹集一笔启动资金,没想到得到一百多位热心人的支持。最后,筹集到了7万元的启动资金,给我很大的创业信心。

Q:对于小店的未来,有哪些打算和计划呢?

A:木兆手作第一家实体店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去实践,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营模式。我们也在探索更多可能性,例如整合一线城市的场地、手艺人和创业者资源,将木兆手作的作品和体验课复制到其他城市。也积极将自己的创业模式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让更多人通过木兆手作把生活变得丰满、有趣。endprint

猜你喜欢
花艺开店小店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我与小店的黄金时代
凯特的小店
年味小店
蜘蛛开店
开一间小店 为一场情怀
浅析花艺职业技能竞赛——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全国选拔赛引发的思考
我们终究要走的都是一条平凡之路二十二due+due花艺工作室
小兔开店
国际花艺设计师苏丽思 在大自然的无限空间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