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执教《锦瑟》的反思

2017-09-19 09:16葛艳红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锦瑟李商隐首诗

葛艳红

前不久,本人在徐州市“学讲计划”实验项目的教研活动中,两次执教了李商隐的《锦瑟》。这同一课题两次执教的经历,既让我品尝了磨课路上的艰辛,同时也收获了一些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独特感受与认识。在此就这两次的教学设计及教后感受作一点比较与反思,以期探求更为有效更为精彩的语文课堂。

一、二次执教的背景

元好问有诗云:“笔头仙语复鬼语,只有温李无他人。”李商隐的诗朦胧隐晦,内涵丰富,主题多元,而尤以《锦瑟》为最。李商隐的这首诗,就是一个美丽的谜,引来后代无数读者、学者的思索与研究。

真是一篇《锦瑟》解人难。以前我们虽已不止一次地教学过这首诗,但都因为它难解,难懂,难讲,而干脆就不讲,让学生自己背一背就算了,有时即便是讲了,学生也还是朦朦胧胧的。而这一回不行了,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查阅了有关李商隐及其诗作的大量资料,同时也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每人至少要会背诵李商隐五首诗,并为李商隐写小传。可是仔细研读了一番之后,我依旧迷茫,这首诗到底该教学什么呢?还是不太清楚。那就当是一首古代的朦胧诗来读吧。既然定位为一首朦胧诗,我就从“现代朦胧诗”入手,来解读诗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的教学设计。

本以为课前师生都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应该会荡出一点诗意的美来。可是当我上完课,听课的老师迎头就问了一句,这节课上完累不累啊!我苦苦一笑,心里真是觉得很累,可以想象学生学得也不轻松。因为整个一堂课,学生虽是走进了李商隐,却走不进李商隐的诗境。学生是觉得李诗很美,可是他们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让他们赏析,他们不知如伺表达;让他们讨论主题,他们也只能就课前准备的材料谈一点肤浅的认识。对于老师,因为准备了许多的资料,就想着在课堂上把前人研究的成果向学生展示,却没有促发学生言语思维的生长。这样的语文课,哪里还是“学讲”呢?又怎么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二、二次执教的调整

就这样,我如此“用心”地进行了第一次执教,而明天一早还要进行二次执教。可是我还是不知道该如伺进行教学。依然很迷茫的我,禁不住询问同来指导的徐州师范大学的步进教授,项目组为什么要选择这首诗来让我们开课研讨呢?他说你别小看这首诗,它几乎涵盖了鉴赏古典诗词的各个角度,比如①意象;②意境;③内容;④情感;⑤主题;⑥结构;⑦典故;⑧炼字;⑨手法;⑩格律等等。但课堂时间有限,就看你想教什么了。

这时我若有所悟,原来文本的价值不同于教学的价值。我们的教学不可能穷尽文本所含的所有价值,所有教学元素,必须有所取舍。

所以当天晚上,我就作出了全新的调整,相当于一夜之间“翻转”了昨天的课堂。这次我设计从诵读入手解读诗歌的意象。没想到,学生学得扎实、深入,讲得积极、热烈;老师讲得精而少,却也教得轻松。

比较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1.教学目标设计方面

第一次执教的主要目标预设为“品读诗歌,探究主题,感受诗歌之美”。我试图通过文字本身和知人论世两条路径来解读这首诗,可是没想到,不论是李商隐还是他的文字,都是如此繁复丰厚,无法在一节课上完成。所以第二次执教调整为“在诵读中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及其作用”。这一次只抓住“意象”来组织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更为具体。

2.教学环节设置方面

第一次课上,因为环节太多,什么都要讨论一下,结果什么也没有讨论出来。这也好比挖井凿泉,一会儿挖一个地方,到处都挖一个洞,但就是没有生出水来。这样的课堂就显得平淡而生不出波澜。所以在二次执教时精简了一些环节,优化了教学过程,便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学生留有更多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来诵读、交流,体验。

3.教学资源运用方面

第一次课上,链接的资料较多,而且大多是专家、学者研究出来的一些结论性的东西,学生看似接触到了不少知识,但实际上,却又什么也没有弄透。更别提有精彩的“学讲”了。用听课老师的话说,我的这个教学设计,如同一袭华美的袍子,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讲有些厚重,有些冗长,不易拖动。所以第二次在资料链接上,我作了大量的删减,只链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知道而又不知道的助学资料。

三、二次执教后的反思

记得《佛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饮”。对于经典文本的教学应是如此,越是经典的文本越难以获得统一的共识,也难以弄清其真正的主旨。太多太深太广的教学,使得学生无所适从,也难以吸纳与消化。我们不妨抓住其中一点,深入挖掘。可见,如何在内涵丰富的文本中,找到最适当的内容来教学,才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预设要适当而具体

一节课教学之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是教学设计基本的目标预设。教学目标的预设,一般而言要符合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恰当,尤以与学生实际相契合为要。二是具体,可操作,可检测。考察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考察预设的适合性,及其目标的达成度。

反思我的第一次节课,主要问题在于目标设计太大、太宽,不易操作,要教的东西太多,但不能在45分钟里什么都抓,要有所侧重。

2.环节设置需简约而润泽

黄厚江老师曾说,课堂内容的确定,即使在恰当的前提下,也有三种境界。一种是内容单薄,水分太多;一种是内容丰富,以多取胜;一种是以少见多,约中见丰。看黄老师的课,环节不多,清澈如水,却又别具匠心。正所谓大道至简,素以为绚。

何为“润泽”?润泽的课堂給人的感觉是非常得体,恰如其分、熨帖。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眼光和智慧让“学讲”课堂再简约一点,本色一点,生态一点,再多一些自由,多一些生成。

3.资源链接应精当而适时

我们不能把课前准备的资料都作为教学资源搬进课堂,我们也不能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呈现出来。精当而适时的链接有助于学生解读、学习,但过多的资料就成了学习的负担,也会冲淡文本本身的价值。既然永无可能知晓义山心底的答案,就不如放下考据和索解,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体验到了,也就能理解了,能理解了,也就不要讲太多空洞的结论了。

总之,一节真正的“学讲”课堂,应该是目标集中,切口精巧,环节简约,贴近学情,方法适当。教得多,教得广,教得深,不如教得少,教得精,教得有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锦瑟李商隐首诗
《上课没人抢》
锦瑟
月下行吟
石榴
锦瑟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锦瑟无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