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宁浩谈“工匠精神”

2017-09-20 02:14何小威
东方电影 2017年9期
关键词:乌尔宁浩好莱坞

文/何小威

乌尔善、宁浩谈“工匠精神”

文/何小威

2017年,“工匠精神”绝对是一个热词,因为它承载着技艺高超的“手艺人”的精神与态度—严谨、专注、一丝不苟与敬业,以及对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在银幕数激增与互联网补贴等一系列外部“优势条件”衰竭的情况下,中国电影产业需以“工匠精神”来谋求发展。在“2017《好莱坞工匠》中美影视分享会”中,乌尔善与宁浩畅谈了自己心中的“工匠精神”。乌尔善表示,工匠就是行业精英,是艺术家,它包含了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而宁浩则以艺术与商业兼具的成功电影为探讨对象,指出“无论谁主导,最终都是要对电影负责,要产出好的、接地气的作品”。

乌尔善:做电影关键在于敬业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中国电影产业“速度与激情”的当下,中国电影虽说进入了“新”的黄金时代,但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呈现出国产电影“烂”“不专业”的尴尬状态。特别是随着IP电影席卷全球电影市场时,电影行业显得更加的“疯狂”。据悉,投资人只要“听说”这个IP很火,连看都不看就投拍,甚至其根本就不懂电影。最终,拍出来的作品几乎都不能“看”,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

作为一位“对电影工业标准充满敬意的、有着高度自觉意识和市场意识的导演”,乌尔善对此深感痛心,并直言不讳且犀利地指出,“在国内,不管你从事哪行都可能当导演,不管你拍出多烂的电影都有人买单”,因为这是中国电影产业最“美好的时代”。以至于,“有些人拍电影是为了电影节和影展,还有一些为个人拍摄的电影,始终没有把为观众拍电影放第一位。了解观众的需求,跟观众平等地交流,既不要装大尾巴狼,想要教育观众,也不要用垃圾食品喂饱观众,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真正需要去学习的。”当然,乌尔善说“烂”都有人买单显然是气话,却也指出了中国电影的弊病。

在与奥斯卡前主席希德·甘尼斯、现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委会主席马克·约翰逊探讨中国电影问题时,乌尔善显然颇有感触,毕竟好莱坞一部电影就有173个不同的工种,并且各个工种之间分工极其精细。“因为电影的难度在这里,且需要每个工种的专业人员都有丰富的经验,像好莱坞公司里的员工,大部分头发都是白的,都在60多岁,尤其是他们的创意总监、视效总监。这些人在这个行业里面工作了30-40年,积累的那些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而乌尔善说:“中国的视效公司更像大学宿舍,都是些年轻人,他们很活跃,但是他们的工作经验非常少,不熟练。如果中国电影工业要发展,就必须要经历二三十年的实践。”很显然,乌尔善对好莱坞这种“工匠精神”很看重,也对中国建立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充满了期待。

纵观乌尔善的一系列作品,无论是令其一鸣惊人的《刀剑笑》,还是“为华语电影带来了一种既大气恢弘又格调清新的美学气质”的《画皮2》,以及将中国电影工业标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的《寻龙诀》,都彰显出了乌尔善的“工匠精神”。因为这些影片“从市场定位、剧本策划、概念设计、分镜头设计、三维动态演示、特效技术测试、美术设计、模型制作、演员排练等等”方面,乌尔善都严格遵循了“一个电影导演在创作一部类型电影的时候应该走的标准步骤”。事实上,乌尔善并“不相信才华,而相信把才华变成现实的控制流程”。也就是说,乌尔善追求的是如好莱坞电影工业的专而精,或者说,追求的是敬业精神。

如今,乌尔善导演正在筹备《封神榜》三部曲,他希望自己能拍成类似好莱坞魔幻题材的作品,“所以这种分工细致的工作模式,必须学习。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有难度的工作,每个工种都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而要弥补这些差距,“只能拍下去,大量拍,没有任何捷径”。乌尔善,如是说。

宁浩:电影必须讲故事

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是怎样炼成的?这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电影《天赋异禀》《极限特工3》的制片人乔·罗斯与宁浩、乌尔善,以及《速度与激情》系列制片人杰夫·柯申鲍姆等人畅聊艺术与商业兼具的成功电影时,指出“一部好的电影,必然先要有一个好的故事,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能够打动人,才是电影成功的最基本要素。”被媒体称为“拍片从来不赔钱的”“鬼才”导演宁浩对此颇为赞同,他表示,“西方戏剧继承的是史诗和神话,而史诗和神话在社会中的功能就是讲故事,就是要在人的社会需求里面讲故事,与社会现实形成交换的意义。所以,电影必须得有故事讲。在这个问题当中,我比较喜欢干主流的事儿,所以我觉得电影应当讲故事。”

然而,电影故事的“话语权”又在“导演中心制”“制片人中心制”中产生了分歧,并且引发出究竟是谁为电影负责的核心问题。对此,宁浩说:“制片人中心是侧重于管理者驱动的,而导演中心是侧重于创作驱动的。当你的结构特别复杂、极其庞大的时候,管理特别重要。当你体系非常小的时候,那你实事求是,得根据你的情况来。我这次拍戏特别明显,我觉得越学越像国外那套办法,分工开始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把结构变成了美国式的,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人多不干活。人越来越多,但是效率越来越差。我始终认为影响力是王道,没有完全的导演中心制或者制片人中心制,我们的电视剧的方式其实很长时间是如此了。制片厂时期是导演制开始,但他们兼具了制片人的职责,随着产业发展,分工设置会越来越趋向于合理。”

在会上,宁浩以自己推行国际化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为蓝本,分享了创作叫好又叫做的电影的态度。为了推行该计划,宁浩把曾出品过《疯狂的石头》《无人区》《心花路放》等电影的“坏猴子工作室”正式升级为“坏猴子影业”,计划在未来3年每年陆续启动3到5个电影项目,3年之内出品12部电影。宁浩认为,青年导演不要盲目地追求好莱坞,要践行“有创意、有态度、有未来”的艺术理念,要有独立的思考意识和判断能力,以优质内容做支撑,致力于高标准工业化流程性生产,推陈出新打造更为专业化的产业模式,促使中国电影行业走向专业化与好口碑之路。与此同时,宁浩也谈到了与这些青年导演的合作模式,他说:“他们是以坏猴子影业平台为主导,与导演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为其提供制宣发一体的服务。前期更像是一种创作团队的模式,大家在一起聚焦创作、工匠精神和产品本身的力量。”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中国制造就能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释放更耀眼的光芒。”中国电影要发展,就必须重拾 “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做电影,从而提升电影的品质,达到票房和口碑的双赢,冲向世界,绽放中华“影”章。

猜你喜欢
乌尔宁浩好莱坞
世界的真相
黄渤沈腾徐峥同框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婚姻如树,只是不会自己生长
巧克力的苦与甜
宁浩:放弃是经线,坚持是纬线
言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