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舒贴穴位帖敷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2017-09-20 02:39王蓓琳朱晓骏吴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治疗仪肝病证候

王蓓琳 朱晓骏 吴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上海,200021)

肝舒贴穴位帖敷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王蓓琳 朱晓骏 吴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上海,200021)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帖敷透皮制剂肝舒贴配合DSG-Ⅲ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CHB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保肝降酶退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舒贴穴位帖敷配合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疗程均为2周,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乏力、纳差、腹胀、胁痛症状的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T、AST、TBil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舒贴穴位帖敷配合肝病治疗仪可提高CHB患者的临床疗效。

肝舒贴;肝病治疗仪;外治法;慢性肝病;临床观察

笔者应用中药穴位帖敷透皮制剂肝舒贴及肝病治疗仪两者配合使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联合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CHB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其肝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病例来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住院的CHB患者,共计70例,其中男50例,女20例,年龄(22~73)岁,平均病程(2.5~7)年。由SAS统计软件包模拟产生随机数字表,按照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②中医辨证标准以病为主,病症结合的方式,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2]“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内科学》[3]中“胁痛”的证候分类标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CHB)肝郁脾虚兼有瘀血型诊断,症见目黄,胁肋胀痛,食后腹胀或午后加重,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烦躁易怒,神疲懒言,倦怠乏力等,舌质紫暗,脉弦。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年龄在22~73岁,性别不限;所有患者均进行保肝降酶及抗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嗜肝病毒感染的肝炎患者,伴有心、肾、肺、内分泌、血液、代谢及胃肠道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有受孕可能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者;过敏体质;并发肝性脑病、出血倾向、原发性肝癌者;法律意义上的残疾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卧床休息及中西药(阿拓莫兰,多烯磷酸酯酶,复方甘草酸苷,促肝细胞生长因子。有黄疸者加用苦黄等)常规保肝降酶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穴位帖敷透皮制剂肝舒贴穴位帖敷并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肝舒贴是由黄芪、莪术、穿山甲等药物组成,由上海中药三厂和曙光医院肝病科共同研制,对于皮肤过敏及破溃感染患者禁用。将肝舒贴贴于肝区和肝俞穴处,1次/d。治疗期间保持局部干燥,并观察贴药处有无水泡及皮疹等药物过敏现象。肝病治疗仪的应用:参加说明书进行。取穴位期门、日月、左章门、肝、胆、脾俞6个中的4个或天鼎、足三里、中脘、关元、肝区、肝俞、三阴交7个中的2个使用,1次/d,30 min/次。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善情况。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症状及治疗前后症状特征普变化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变化情况。

1.6 疗效标准

1.6.1 临床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疗效评估标准[2]制定。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并稳定6个月;有效:症状、体征分级减少1级以上,并稳定3个月者;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

1.6.2 中医证候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采用尼莫地平法,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率≥95%;显效: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率≥70%且<95%;有效:症状有所好转,证候积分减少率≥30%且<7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率<30%。

1.7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肝功能指标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而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嗜酒情况、输血史、乙型肝炎家族史及TBil、ALT、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s)

组别 n ALT(u/g) AST(u/g) TBil(umol/L)治疗组33 60.0±13.5 55.0±16.6 39.8±10.2 32 63.4±12.8 52.9±12.1 42.3±13.8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情况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n(%)]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检测结果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ALT(u/g) AST(u/g) TBil(umol/L)57.9±15.8 51.6±18.9 40.4±13.1 63.4±12.8 52.9±12.1 42.3±13.8(n=32) 治疗后 59.4±15.2 51.1±16.5 29.3±15.4对照组治疗前 60.0±13.5 55.0±16.6 39.8±10.2(n=33) 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前

3 讨论

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是根据中医经络学原理,利用生物物理学能量节律共振原理,通过微电脑控制,自动提取患者的生物节律信息,是非药物治疗肝脏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可避免药物首过作用对肝脏的负担[4]。通过电波刺激人体有效穴位,使之与人体生物电相互作用,促进肝脏血流,提升肝脏血液和营养物质的供给,从而能够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恢复肝功能。研究表明,通常健康人经过肝病治疗仪照射30分钟后,门静脉的血流量就显著提高,从而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为肝细胞提供足够的血液、氧气及营养物质,增进肝细胞新陈代谢,其治病原理符合中医的活血化瘀治则,用红外线透射组织,使肝区部位获得红外线能量,改善肝细胞的通透性,增加肝血窦血流,调节免疫,抑制肝纤维化、有效降低黄疸、促进组织修复。用电脑控制时间和刺激强度能使肝脏获得近红外波能量,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使肝细胞得到充足的血液和营养物质供给,恢复肝功能[4]。其能量改善肝细胞膜通透性,另一方面,红外线照射能促进帖敷药物吸收,且血液“得热则行”,热疗本身能散郁结,通血脉。

穴位敷贴一方面是根据在穴位上加以药物,利用中药贴敷间接作用,对机体特质部位刺激,调整阴阳平衡,以改善或增强机体免疫力;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作用,当药物帖敷相应穴位上,依据中医经络学说与皮肤渗透原理,通过经络穴位的传导,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现代研究发现,人体穴位处的皮肤较薄,具有较高敏感性,药物敷贴能够放大药效的效用,在相应的组织器官迅速产生较强的药理效应[5]。药物帖敷后,会在皮肤的局部产生一种密闭状态,使得汗液无法挥发,造成水合作用,令角质层膨胀为多孔状态,皮肤含水量由原本的5%~10%增长至50%,更利于药物的穿透。王灵台教授结合病机特色,提出“益气、行气、活血化瘀”外用治疗法则。以黄芪益气健脾,莪术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穿山甲一味走窜力强,通过中药透皮吸收和肝病治疗仪的导入,红外线照射能促进帖敷药物吸收,达到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软坚散结之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莪术等药物能改善肝脏循环,防止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肿大,促进肝血流量,促进肝细胞再生,缓解胁肋胀痛,恢复肝脏功能。

本研究提示,肝舒贴穴位帖敷配合肝病治疗仪,操作简单易行,治疗过程无痛无创,患者易于接受。同时使得药物发挥最佳治疗效果,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辅助治疗肝病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J].传染病信息,2011,24(1);Ⅲ-ⅩⅤ.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7.

[3]吴勉华.王星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43.

[4]刘强,周莉玲,李锐.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思路[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7,8(2):116-118.

[5]李义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89.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treated by ganshu plaster and liver disease therapeutic apparatus

WANG Bei-lin,ZHU Xiao-jun,WU Mei.Department of Hepatology,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200021)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treated by ganshu plaster(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acupuncture points apply the transdermal preparations)and DSG-Ⅲcomputer liver disease therapeutic apparatus.Methods: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ere choos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used routine treatments to hepato protective jaundice treatment.Meanwhile treatment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 plus Ganshu plaster and DSG-Ⅲcomputer liver disease therapeutic apparatus lighting the liver area.Control group only used routine therapy,a course of2 weeks.The change of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Laboratory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Results:It shows that after treatment,fatigue,abdominal distension,hypochondriac pain symptom improvement rate and anorexi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ALT,AST,TBil improvement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ould be improv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ganshu plaster and DSG-Ⅲcomputer liver disease therapeutic apparatus.

ganshu plaster;liver disease therapeutic apparatus;external therapy;chronic hepatitis B;liver function

2016-8-17 编辑:吴辉坤)

10.3969/j.issn.1005-0264.2017.03.018

猜你喜欢
治疗仪肝病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