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小衔接 顺利无痕过渡

2017-09-20 16:51肖淑敏
新课程·小学 2017年8期

肖淑敏

摘 要: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农村幼小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分离的现象显得尤为突出。备受众多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已是家长们翘首期盼的问题了。

关键词:幼小联手;无痕过渡;自然衔接

一、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所谓“幼小衔接”,是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幼儿园、学校和家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帮助幼儿很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环境所做的准备。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会导致孩子出现睡眠不足、疲劳、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萎靡不振、情绪低落等,甚至产生怕学、厌学等现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可在现实中却是“各自为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如何改变这一困窘局面,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二、幼小衔接中凸显的主要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幼、小各自为战

幼儿园独立,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上互不联系的现象由来已久,个体幼儿园如此,学校内的公立园亦不例外。对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有作息时间的调整,皆不顾及,不能做到相互靠拢,形成了幼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衔接”而是草率的“交接”过程。

2.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许多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进了幼儿园就是学习知识。他们每天关注的是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习惯及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交往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3.幼儿教育缺乏规范性

每每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孩子第一天高高兴兴地入了园,第二天就哭闹着跑出来。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背着大大的书包,上课时间过长,每天读、写、算,甚至还有家庭作业,弄得孩子焦头烂额,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丧失。

4.幼儿园(学前班)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小学一年级差异过大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材内容和教法的衔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幼儿园教材与小学教材在内容上坡度很大,不能做到“自然衔接”。就教学内容而言,幼儿园教材内容的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多采用图画的形式,包括大量的游戏活动,教学方法也是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而小学一年级的教材内容里出现了大量的文字,课内游戏活动少了,这一从形象到抽象的突变,对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学方法的单调性也是制约孩子们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三、幼小衔接的有效方法

1.小学校长要提高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废除“教师年龄大了教幼儿”的不正确做法

要把那些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年轻活泼、具有专业特长的青年教师安排到幼儿园工作。学校主管幼儿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领导要多关注幼儿教育,每周至少深入幼儿园一次了解情况,走进孩子们的童心世界,听听他们的心语;看看老师们的授课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2.学校要定期召开幼儿家长会,密切家校联系,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

作为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要先引导他们想办法自己解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3.规范幼儿教育,做好入学准备

要重视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环境适应的平稳过渡。由于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了三四年,生活习惯和学习环境基本形成了定式,入学后学习时间的延长,学习内容的升级,环境的变化,会使部分孩子极不适应。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规范教育管理,把目光定位在“栖身幼儿园,心想入学后”的教育上。幼儿教师可时常带幼儿参观小学,看小学生上课、活动。还可以通过模仿小学生一课活动等形式,培养孩子们注意力的同时也让幼儿熟悉了解小学生学习的情景。其次,还要加强幼儿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学,按时离园好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最后,要做好幼儿毕业离园工作。幼儿在幼儿园度过了自己快乐的幼年,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他们会倍感兴奋,这个时候,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他们的愉悦心理,使其延续到入学。

4.完善幼小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

首先,要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学生总有一种新鲜感,他们才会爱学乐学,反之,他们将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导致失去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幼儿的教学方法大都是快乐教学方法居多,教师的语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而到了小学,有教学成绩考核的制约,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讲授法,使原本快乐的学习变成了“苦学、累学”。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安排一年级的教师经常深入学前班听课,不断矫正教学方法,与学前班教师对幼小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析比较,认真研究,交流教法及经验,做到“幼小联手,无痕过渡”。只有这样,幼小衔接工作才会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崔雪.贯彻新《纲要》做好幼小衔接[J].山西教育(教師教学),2008(2).

?誗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