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个性化学习 构建和谐课堂

2017-09-20 21:39聂润波
新课程·小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个性化课文目标

聂润波

现代教育的特征之一是个性化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让每一个人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得到多元化的发展”。诚然,每个学生个体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如有的学生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则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优势智力领域的差异。新课程理念正在积极倡导这种新型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须尊重每个学生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学习。这对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实施个性化学习,以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改,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实施个性化学习,必须把握教学目标,注重学生个体的需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阅读新课文,需要利用自己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化的感情,推断和感受课文的新意义,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的目标仅仅考虑教材的重点、难点是不够的,还应有很大的“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1.统一目标与分层目标

传统的阅读教学目标往往是围绕学生的群体来制定,而且目标定位较高,对有些孩子而言,显得高不可攀。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分层目标,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如教学《少年闰土》——

师:课文写了哪几件闰土知道而“我”不知道的稀奇事?

生:“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段,自己确定研究一件你认为最稀奇的事。画出能说明闰土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词、词语、短句,研究完一件稀奇事的同学可以研究另一件稀奇的事。

这一教学片段是从学生阅读量这个目标进行分层,不仅减轻了学生的阅读负担,而且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心态下兴趣盎然地学习、讨论,享受成功的快乐。

2.既定预期目标与临时生成目标

学习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突出“目标中心”,可能会忽视目标以外的有价值的临时生成目标。而这恰恰是教学自然流动和学生可能出现的有创见的“节外生枝”。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加以质疑。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教学中,一位男生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小女孩明明不敢抽出火柴,为何却终于抽出一把?”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备好了课的老师来说,这个答案很简单,而我故意把问题抛给学生。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小女孩太冷了,还想温暖一下身体;有的说小女孩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她想停留在其中;有的说小女孩太想奶奶了,想把奶奶留住……就是在这种教学中的临时生成目标,使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实施个性化学习,必须重视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发现不仅自然界中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在社会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和人格。学生在自主实践的活动中,不同的个体对事物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人、因文而异,启动语文教学的“最优策略”,从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来设计教学方案。

1.积极引导学生“自感自悟”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摒弃繁琐的分析,注重整体的感悟,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是教学思想的转变。谁去“感”,谁去“悟”?自然是学生“自感自悟”。特级教师支玉恒上课伊始,总是让学生面对课文,一遍又一遍地读书,从不向学生提任何问题,而是请学生自由地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感觉、感受和疑问。这种自悟自得的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2.积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教学《枫桥夜泊》这首古诗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学古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自学成果。可选用的学习方式有:(1)朗读法。喜欢朗读的可以配乐诵读,教师提供几段音乐供学生挑选。(2)提问法。喜欢提问的同学可将自己读懂的或读不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考考大家或请教大家。(3)描述诗意法。表达能力强的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描述诗的意境。(4)绘画法。喜欢画画的同学则可以动手绘一幅彩色的画,再现诗意画情。(5)改写法。把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以上各种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学习,也允许同学自由组合,互相协调,完成任务。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投入。汇报时,有的配乐朗读,准确地读出了诗的节奏和语气;有的画画,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了形象的画面;有的敢于质疑,提出独特的问题;有的写出了短小精悍的片断。由于教学过程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主体意识被激活,这样,阅读的过程便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的体验、感悟和创造的过程,学生也从中得到了个性化的发展,从中尝到了成功的甜头。

三、实施具性化学习,必须创设宽松环境,注重学生个体的情趣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为凸显学生的个性铺设了一片绿地。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比学识渊博更重要。

1.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与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只想这样,才能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如在执教《草原》一课伊始,我用亲切的语气问学生:同学们,你去过草原吗?在影视上或图片中看到过草原吗?你能结合课前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了解的草原吗?学生有的背《敕勒歌》,有的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有的介绍蒙古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如手抓羊肉、摔跤、套马等)。在学生进行交流之后,我又进行小结激趣,如果让你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那儿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行吗?同学们立即忙碌起来,有的捧起书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着头圈点、写、画;有的邀上三五好友;有的与邻近伙伴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人人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力、兴趣爱好自主地学习课文,教学为何取得如此成功,我认为就是为学生个性发展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

2.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面对童趣十足的学生,教师要设计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发展出健康活泼的个性。在执教《养花》一文第二课时,我设计了语文实践活动——《艺术与人生》的现场节目,请“老舍先生”(四名同学扮演)和“记者” “观众”(学生或老师扮演)进行现场面对面的交流。学生興趣很高,教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平等交流,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参与学习、参与实践。在听说中加深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在交流中放飞了自己的思想,学生的创造才能通过这样有情有趣的教学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总之,实施个性化学习,教师要时时处处树立教为学服务思想,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阳光”“空气”与“水”,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

?誗编辑 李琴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化课文目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