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9-20 00:32王聪于杰亮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王聪+于杰亮

摘 要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大学生群体比较年轻,相对缺乏应对困难和挫折的经验,在大学生活与学习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需要及时疏导。本文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据此提出研究性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压力,如学习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压力、抑郁焦虑情绪的困扰及就业压力等,这些均可能诱发大学生产生异常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从当前我国高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3%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和艰巨性。

1大学生不同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大一到大四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心理问题,具体来分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大一新生主要存在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的问题

一些学生很快就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产生各种适应性心理不良反应。大学作息时间以及老师的管理方式与中学明显不同,很多学生不适应;集体宿舍私人空间狭小造成生活不便,学生之间不同的个性和生活习惯也容易产生沟通障碍;远离自己的亲人、熟悉的朋友和老师,有些同学容易产生孤独、自卑心理。大学生在学业上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1.2大二、大三学生主要存在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及恋爱问题

大二、大三中年级学生,随着对环境的熟悉和适应,自我独立性和自我表现的倾向开始突出起来,主要心理问题是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和恋爱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仍处于发展时期,社会经验不丰富,情绪性格不稳定,人际冲突时有发生;焦虑、自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是使大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困扰因素;更普遍的问题是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已进入趋向成熟的阶段,随之而來的恋爱问题是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些同学无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没有遵守正常的人际交往道德和行为规范。

1.3大四学生主要存在就业、择业问题

高年级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就业市场不容乐观,同时由于高校扩招,每年的毕业生人数迅猛增加,就业压力增强,竞争更加激烈,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挑战,更是压力。有的毕业生因为求职受挫而悲观失望,理想追求与就业现实的强烈反差使其不堪重负,从而导致心理问题。

2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可以归为心理、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

2.1心理因素

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大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对大学生而言,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心理趋于成熟,形成完善的自我概念,形成稳定的人格。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容易出现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他们由于生活阅历有限,大学生活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这种不足使他们极强的自我概念不相协调。

2.2家庭因素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对于塑造学生的个性、养成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的自然结构、儿童早期教育、家庭性教育经历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早年经历与个人成长史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

2.3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环境变化引起心理不适应进入大学后依赖性和独立性的反差和矛盾造成了大学生对新生活感到迷茫;有些学校片面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使许多学生只热衷于拿奖学金,对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比较冷漠。

3对高校的启示及建议

针对大学生异常心理的种类多样性、分布变化大、求助多元化等特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应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多方联动、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1多点多面相结合,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异常问题,必须加强教育预防。

第一,要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而且影响到众多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工具,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报刊等平面媒体,大力宣传和推送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适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3.2育人育心相融合,全力构建心理困惑疏导机制

高校在工作中要做到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全力构建心理困惑疏导机制。

第一,要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与接纳;第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和保健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测试和筛查,对筛查出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应及时沟通、干预和诊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第三,加强心理中心的指导力度,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惑,将学生的异常心理化解在萌芽之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3.3分类分时相协同,建立有效的异常心理干预机制

高校各部门要协同合作,形成有效的异常心理干预机制。

第一,开展预防教育,筑牢防范基础。院系做好心理月报表,重点学生进行重点关注;第二,畅通心理网络,做好协同配合,实施早期预警。充分依托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为基点的三级心理保健网络,构建无缝危机预警网络,做好最优应急预案。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机制,加强多部门联动配合,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瑜.新时期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教育对策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0.

[2] 寇红江,段海超,王洵.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3] 陈明.从心理社会能力视域谈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鸡西大学学报,2015(11).

[4] 胡月,戴艳军.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教育心理,2015(01).

[5] 隋松鹤.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3(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