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实现途径

2017-09-20 09:21张定乾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实现途径贡献城镇化

张定乾

摘 要 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城镇化逐渐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本文主要对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 城镇化 中国经济增长 贡献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6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转型期,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新型城镇化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创新的选择。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城镇化对产业优化的作用、城镇化对投资拉动的作用、城镇化对消费增长的作用以及城镇化对创新激励的作用。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实现新型城镇化,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做出更多的贡献。

1城镇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

从城乡经济增长量在同期国民经济增长总量中比重的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出城镇经济重要程度的演变过程。历年城乡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见图1),城镇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表现出三个不同阶段(见表1)。

第一阶段(1979~1990年):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乡村经济拉动。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由于城镇经济比重下降和城镇经济增长缓慢,城镇经济难以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增长。其中,在这12年里,城镇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的年份只有3个,乡村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该阶段乡村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2%,年均拉动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而城镇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3.8%,年均拉动经济增长4.0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1991~2003年):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城镇经济拉动。自1991年以后,城镇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渐超过了50%,而且大部分年份的城镇经济增速都比乡村经济增速要高,所以,城镇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除了在1994年低于50%以外,在其他年份均保持在50%以上。1991~2003年,城乡经济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迅速逆转,城镇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该阶段城镇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2.0%,年均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而乡村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8.0%,年均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2004年以后):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城镇经济拉动,但乡村经济的贡献率有所回升。自2004年实行惠农政策以来,城乡经济增速的差距得到了明显的减小,乡村经济增长动力得到恢复性提高。该阶段城镇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0%,年均拉动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乡村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0%,年均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纵观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概括来说,城镇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具体表现为:1979~2012年,城镇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9%,年均拉動经济增长6.7个百分点;乡村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1%,年均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

2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2.1城镇化有利于产业优化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镇,这有助于城镇的第二产业结构和第三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集中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实现农村规模经营、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目标。城镇化不仅可集约土地资源,还可充分集聚资金、劳动力、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这可为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的实现奠定一定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均可在城镇化背景下往均等化趋势方向发展,目前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收入差距等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随之可得到减轻。

2.2城镇化促进投资拉动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伴随着公共产品领域和非公共产品领域的巨额投资,科学有序的城镇化建设可通过优化投资拉动作用帮助我国走出目前所面临的投资主导经济增长乏力和投资效率持续下降等窘境,进而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2.3城镇化促进消费增长

城镇化指的就是农村人口逐渐变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社会现象。农村人口不断迁移向城镇聚集,这一过程可有效促进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消费增长,具体体现为: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公共服务等。此外,城镇化所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动还将促进消费升级,最终将形成示范效应,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中内需不足的问题可得到解决。

2.4城镇化激励创新发展

城镇化还对创新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对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近些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3D打印技术、大数据等新颖的科学技术正逐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正是创新所带来的技术进步。集聚了丰富人力资源的城镇正是知识和创新的天然场所,“智慧城市”、“创新城市”等概念将为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3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3.1现实路径的选择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且地域范围较广,如果只靠发展大城市,就会造成经济布局的不平衡,进而延缓城市化的进程。因此,我们可将发展重点放在中小城市,并在不同地域形成一定数量的城市群,这不仅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还可有效缓解城市房产价格上涨、交通拥堵等现状。

3.2创新路径的选择

2011年,李克强就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并提出了“新”的含义。这里的“新”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重视城镇化的内涵和质量,坚持以科学发展、集约高效的发展道路代替以往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路数;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环境友好、个性鲜明、品质高雅的智慧城市。总而言之,我们在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需全面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并坚持集约、智能、低碳的建设道路。endprint

总的来说,虽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在我国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要想实现全面新型城镇化战略,并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突出的贡献,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做好长期的准备,共同为全面实现城镇化的战略而努力。一方面,在进行城镇建设时需有高起点、新理念,在实施相关战略时需全面系统。为了防止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在城镇建设时需依据本地的经济、地理、人文特色;另一方面,新城镇的产业发展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要大幅度减少以往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此外,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服务系统在新型城镇中无比重要,政府需对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加以重视。

4提高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现途径

4.1严格遵循市场规律

为了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就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具体来说,政府在这一过程中需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资源的流向并改革现有的不合理的制度,如此才能帮助城镇化清除一切障碍。近些年,有不少新闻报道显示,我国有些地方政府一味追求政绩,强制进行拆迁与建设,这样的城镇化建设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吸取此类教训,杜绝重蹈覆辙。

4.2改革现有户籍制度

目前,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对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如果不对现有户籍制度进行改革或废除,城镇化进程就难以推进,迁移至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劳动力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由此可见,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目前社会上发生几率较高的农民工追讨劳动报酬困难、子女就学困难等问题,才能为农民工提供与城镇居民一样的住房租购与社会保障待遇。然而,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不能盲目开展,只能采取温和的、渐进的方式。

4.3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众所周知,工业化的发展对于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城市里的人們为了生存需要有收入来源,因此也就需要就业,这对工业水平和规模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一个城市的工业规模和水平与其产业容量及产业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在不断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扩大城市规模,还需将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置于优先位置。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不断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还需充分认识到城镇化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我们需始终坚持市场导向,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并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化,才能提高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鑫.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4(06):4-15.

[2] 杨蕾.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实现途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4):184.

[3] 孙华臣.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D].山东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现途径贡献城镇化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贡献榜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