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2017-09-20 18:46武宝君
中国经贸 2017年15期
关键词:建筑业低碳经济发展

武宝君

【摘 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点的低碳经济模式,是我国新时期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本文在总结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建筑企业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状况和制约因素等进行分析,提出了未来低碳化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以期为建筑企业中长期战略选择和产业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业;低碳经济;发展

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典型代表,建筑业从材料生产、建设施工到项目的投入使用等,全产业链过程中均造成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据统计,建筑业及相关领域能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量近50%、排放温室气体高达70%。特别是在低碳化程度较为落后的中国,现有的430多亿㎡房屋中9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每建成1㎡房屋约释放0.8吨碳。同时,我国铁路、公路运营,房屋建筑采暖、通风和照明等,都形成了较大的碳排放基数。随着中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改革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人民群众环保理念和权益意识的日益觉醒,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建筑企业将面临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我国建筑业低碳化发展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领先的工业生产能力和人口数量是我国巨大的发展红利,但也使我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碳排放国。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碳排放总量36亿吨,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0.4%。预计到2025-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同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节能减排工作会议时指出: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3.9%的目标。2015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领导人会议时强调,中国将积极探索符合國情的低碳发展道路,争取到2020年实现碳强度降低40%~45%。截至2016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我国已成功遏止了碳排放上升趋势,排放量较2015年、2014年分别下降了0.5%、1.2%。

作为碳排放大户,我国建筑行业在10年间陆续出台了多项旨在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如《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CECS 374:2014等。2012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健全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推进相关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等手段,力争2020年新建绿色建筑比重超过30%。从实际情况看,虽然我国建筑行业的低碳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具有政策支持得力、技术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旺盛等诸多优势。准确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建筑企业就能够在未来市场上赢得制胜先机。

二、建筑企业低碳发展的内在驱动

传统观念认为,低碳化意味着施工成本上升、技术门槛提高和资金投入加大,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得不偿失。但随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环境的建立,建筑企业在推行低碳化施工方面将面临一系列强有力的内在驱动。

1.促进和带动产业升级

低碳化建筑施工的特点体现在材料和能源使用的高效率、低消耗、零污染等,其所涉及的材料研发、设备改进、工艺优化等方面的要求,是助推建筑企业提升自身技术实力、积极寻求产业合作,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重要动力。通过对工程产品的低碳化建设,有利于建筑企业进一步提高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实现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和产业链条的覆盖完善,创造由产业链下游向上游转型的“拳头产品”,进而引领建筑市场的发展潮流。

2.控制和降低施工成本

建筑施工中新材料、新设备、新能源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初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增加。但从长远来看,特别是在钢材、混凝土和周转材料等方面,低碳施工后续节约和创造的经济效益数十乃至百倍于成本。如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设计制造的项目物料验收监控系统,每年减少工程物资过程损耗近千万元;中铁建工集团投资研发的一项低碳焊接工艺,推广后仅一年就节约钢材330余吨、降低成本近200万元。

3. 提升和扩大品牌影响

近年来,绝大多数业主单位都将低碳环保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一项重点要求,重视力度不断加大、考核权重不断提升,甚至有可能最终决定企业在信用评价中的成绩排名。同时,国内媒体也纷纷加大了对建筑企业绿色环保施工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可以预见,打造健康清洁、生态环保,且符合行业节能减排规定的标准化施工体系,是今后建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打造品牌形象所必然面临的重点课题。

4.扎根和开拓国际市场

当前,低碳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的“硬门槛”。欧盟多国将建设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写入法律,西方国家和日本等国民众对建筑材料的环保要求非常苛刻。如果继续沿用国内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施工管理思维,不但在国际市场寸步难行,甚至会因触犯所在国法律而遭受惨重损失。建筑企业要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实现真正意义的国际化发展,绿色施工、低碳施工是至关重要的前提因素之一。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的发展对策

低碳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建筑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筑企业应着眼自身结构优化和效能提升,从以下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1.强化战略引导

建筑企业应将“低碳思维”纳入中长期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上做好发展低碳化的安排部署,向低碳方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主业构成,将低碳施工技术纳入企业科技规划,将节能环保指标纳入企业绩效考核,将绿色低碳施工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创新技术、升级产品,实现施工的低能耗、低排放,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产品的绿色化、环保化,提升品牌溢价和核心竞争力。endprint

2.优化施组设计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实现物资、能源和机械设備使用效能最大化,促进绿色、环保、生态材料和低能耗设备在施工中的应用,有效降低施工生产的能耗和碳排放。在保证经济性的同时,施组设计还应根据项目施工特点兼顾环保性,找准二者间最优性价比的平衡点。如在铁路建设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周边自然地质环境研究,注意维护沿线生态;公路建设中,要尽可能就地利用既有环境和地质地貌,减少土方开挖和重复建设。

3.推进技术创新

持续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强化与科研院校、专业机构、生产厂家和具备技术优势企业的“跨界”合作,围绕隧道精准开挖、路面低温铺装、绿色建筑材料、光伏能源应用等节能降耗技术开展密集攻关,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先进成套设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构建以节能减排为主旨,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

4.打造绿色品牌

“绿色环保”是低碳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的一大卖点。建筑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自身建筑产品绿色环保特质的宣传,通过打造和推介一批标准化的环保示范项目,使政府部门、业主单位和社会公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绿色建筑”“绿色工程”的优势和魅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建筑企业应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加快产业改造升级,将绿色标准、绿色生产、绿色产品作为国际竞争的基本准则,努力取得海外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四、结束语

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愿景,也是建筑企业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的“绿色通道”。建筑企业应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实际设计好低碳化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技术合作、塑造品牌优势,以发展新模式适应经济新常态,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低碳经济[M].汉斯出版社,2005.

[2]张坤民.CCICED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M].2009

[3]马恒升,刘婷婷, 余婷,等. 低碳经济条件下建筑业发展探讨[J].建筑节能, 2011(7):78-80.

[4]段岑. 低碳经济下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时代经贸, 2011(22):124-124.

[5]陆总兵,陆健. 工程施工管理创新与绿色施工技术[J]. 管理观察 , 2017 (11).

[6]杨长明,冯璐. 低碳经济与施工企业的对策思考.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 , 2010 (2) :15-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筑业低碳经济发展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2018年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3.8万亿元
区域发展篇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3600万建筑业农民工纳入工伤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