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合作学习”

2017-09-20 20:30邓云波
新课程·小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合作学习

邓云波

我每一学期都要参加几次数学观摩活动,不论是哪一级别的数学教学活动,总是能见到这样的教学模式: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展十几年了。是一种非常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有的老师生搬硬套地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应用了合作学习表面上的形式,缺失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组合作缺乏交流。二是参与积极性不高。三是重视个人,忽略集体。教师有时候只关注到小组里面的个人表现,使小组合作形同虚设;四是重视集体,忽略个人。教师有时候偏重于小组反馈的答案,虽然集体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针对单独个人来说,有时候个别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收获有限。

怎样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小学生,不是老师说要合作学习,学生一下子就会合作学习了的,这需要老师进行多次的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目的。我觉得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合作平台,促进共同参与

老师首先要搭好小组学习的平台,可以把全班学生按学习层次,将好、中、差搭配组成小组,同时注重把性格外向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合理搭配。

二、教给合作方法,培养参与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分配角色,选出组长、确定记录员、确定小组发言人,合作小组要推选一名发言人,用以发表本组成员的合作成果(小组的各种角色要轮流,使人人得到锻炼)。其二,要学生学会倾听。其三,让学生学会质疑,对别人的意见不能听而不想,要善于提出疑问,应用已有的知识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其四,让学生学会求同存异。学生在合作中投入了情感,学习过程有了内在动力,在学习中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把握时机,提高参与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必须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它并不适合每一堂课,也不一定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都用这种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热情,让学生带着欲望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引用合作学习,往往能收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一)在学生思考出现迷惑时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课时,在课前,教师准备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容器,还有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圆锥。先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演示,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探讨这个结论是否合理。任务布置下去后,小组中各抒己见,说对说错都有。在学生有了结论之后,我请学生上台来演示,并在不经意间换成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圆锥来演示,结果出现的结论与第一次的结论不统一。这时,教师紧扣错误,通过比较、实例、想象等各种方法,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得出了计算圆锥的体积公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当学生不会时,把问题放到小组中,让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启发,通过小组的交流、发言、倾听、解决困难。

(二)当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出时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不够周密,当涉及的知识较多时,采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讨论得出完整答案,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团队精神。

(三)当题目的答案多样时

例如,在讲述用多种方法解应用题中,小组中的列式具有多样性,我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路、想法,与同学们共勉。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一个题目的解题中找到自己理解的解题方法。多样的结果或一题多解时,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内发表各自的观点分析得出答案,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当意见不统一时

小学生争强好胜,有极强的表现欲望,总认为自己思考的是正确的,往往不听别人的意见,这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在小组内冷静思考、分析,对比小组成员间的意见,找出自己思维的欠缺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采用合理评价,调动参与积极性

积极的、合理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老师需要及时对小组每次的讨论结果做出分析和点评,如此一来,学生们可从中认识到本次思考欠佳的方面,便于以后修改和补充。一次一次的再成功,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一次一次的再成功,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产生质的飛跃,从而得到发展。

五、合作方式多样,倡导全天候合作

合作学习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课堂上都有合作学习的时机,学生通过长时间的这种方式的学习,逐步会养成合作的习惯,并将这种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

现在的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不断探索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月红.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6(7).

[2]岳永芳.浅谈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培训,2016(6).

编辑 李烨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合作学习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