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之教

2017-09-20 11:12罗小亮
新课程·小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副校长办学香港

罗小亮

香港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高成绩与西方教育的高素质的最好的结合,是教育界中西结合的最好典范之一。纵观香港的社会制度与教育制度,我们不难发现香港教育无为之教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摒弃功利,人性教育

我们知道教育最初、最重要的目的或者说途径就是教化人心。然而人之初,性本善,为何越教育人心却越复杂越功利,这不得不令我们反思。这里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作为教化人心的最重要的场所——学校的责任是重大的。据了解,在香港是没有评比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的,也没有教师职称的评定,但所有的老师都是那么的敬业、乐业。

走进香港的每一所学校,校园的外观及其他硬件设施几乎都一样。学校的规模大小、校园的建筑风格、校园环境都是大同小异的,这就从总体上减少了外在环境对学校的干扰。学校不需要花大量的财力、物力、精力在外在的环境建设上,学校校长也不必花大量的心思进行环境建设,学校之间比较之风也将大大减少。这样从校长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心灵都将得到净化,所有人的精力才能放到教化人心上来。

二、真诚教师,真实教育

记得在香港学习的最后一天是在东三书院的黄凤翎中学。学校的两位副校长和一位汉语比较好的老师负责接待我们。按照内地教育的一贯做法,都是先安排到指定老师的课堂去听课,学校领导再向来宾介绍学校的办学情况,以显示学校的办学成果是务实的,是来自于扎实的课堂教学的。但是我们在黄凤翎中学的时候刚好反过来了,是由一名普通话比较普通的普通老师来给我们分享学校的办学情况,再到各个学科开展听课,其中有一节是由该校负责教学的副校长亲自上的一节五年级的“排列组合”。这样的安排大概也是香港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让普通老师来进行汇报,可以看出这所学校的老师对学校的办学情况非常清楚,可见教师是全方位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的,教师真正是学校的主人。这位老师在介绍自己学校的时候是如此的娴熟,只是在偶尔不确定的时候去征得校长的确认,但这一点都不影响这位老师在校长面前将自己的学校自信地展现在来宾面前。这可以从这位老师谦和而又不卑不亢的表情看得出来。而校长的回答却又是一样的谦和与坦诚。

再说陈副校长的“排列组合”的课吧,课倒并没有内地教师的展示课的热闹和高质量,因为这只是陈副校长的一节很常态的课。可这位副校长的课是与另外几位普通老师的课一样的常态安排的,没有任何刻意的成分。其实副校长亲自上课在内地也并不少见,但往往会吸引来一大批的校内外教师来听课观摩。可是这位副校长的课竟然除了我们学习一行人以外没有任何一个本校的教师到场听课。这大概就是真实的课堂吧,这大概就应该是教育的本来面貌吧。

三、精细管理,个性教育

香港教育的精细化管理独具特色。

从办学机制来看,内地的办学模式主要是公立和私立两种,而在香港,为不同阶层、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了个性化选择。香港的学校性质分为官立学校、资助学校和私立学校,私立学校里面又分为直接资助学校、独立的私立学校、优质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这些不同性质的学校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真正实现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宗旨。

从学校的招生来看,香港的招生制度可谓是公平与科学的有机结合。在香港,一年级学生的入学基本上按照片区划分,在同一个片区有多所学校可供学生选择,这就给了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层次及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就读,这样能较好地促使学校优化管理,提高办学水平,也就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在小六升初一阶段更是体现了科学性与公平性。中学学校具有自主招生的30%的比例。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面试,但不能进行笔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避免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过度开发。同时中学学校还要接受70%的教育局统一派位制度。统一派位的做法非常值得内地借鉴。每所小学将自己学校六年级的毕业生进行统一的校内评估,分成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别占三分之一的人数,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填报升学志愿来选择自己意愿中的中学。教育局将每所中学学校七年级的学生进行全港性的统一评估,将评估的结果反映到所有七年级学生就读的小学,作为每所小学六年级学生升入相应中学的比例。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小学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因为评估的是七年级的学生。而每所小学学校内部不管怎样都会产生三个等级。这样的招生制度正是精细化管理思维下的产物。

香港教育的精细化管理更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特殊学生走进了普通中小学。而在香港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不仅不能拒绝这些学生的到来,还要为这些孩子提供人性化的特殊教育,为此很多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支援小组,针对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关怀,很多有多动症的孩子和读写障碍的孩子在学校的关怀下正常地成长。而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又岂是简单的尊重或关爱所能做到的,那必须是自始至终、持之以恒的个性化的关怀才能触及一二的。

四、自主发展,全人教育

说到全人教育就不得不说说香港的课程结构,香港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在教育局课程指引下的校本化课程结构及实施策略。香港的课程包括中文、英文、数学、通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体育、艺术和其他学科。其中通识教育是我所欣赏的,它包括历史、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这门学科非常强调其应用性,对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有很大的作用。其中的其他学科更是为学校制定课程计划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有利于本校学生发展的补充性课程。

香港教育的全人发展理念更体现在对人的品行教育的理念上。学校教育首先应该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龙或凤。在香港的几所学校我们看到的学生的精神状态是自信与阳光的。我们知道学生的很多品行问题都是因为厌学造成的,而厌学的直接原因就是学校教育的高压态势,压得学生喘不过氣来。在香港,由于学校不存在升学压力,学校没有密集的考试,教师对学生的教不是灌输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是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的,极大地减轻了学生厌学的程度,那么学生在应试教育下的一些不良品行的形成条件就少了,比如不完成作业式的逃避现象,抄袭作业的敷衍现象,课堂上的违纪行为导致的师生关系矛盾等都减少了,那么学生的品行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另外,香港教育改革的要点之一就是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香港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我们所到的几所中小学都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点推荐。比如培侨小学的连校长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进行推进;在秀明小学将专题学习作为学校的四个关键项目之一进行管理,秀明小学还将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学校还在尝试前置性研究预习,把学习提前到课堂教学之前,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是人的事业,只有教育内部的教育工作者摒弃功利、关爱人性、务实求真,才能成就真实的教育。只有遵从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

仅以此文献给和善、真诚的香港教育工作者!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副校长办学香港
两元钱“惊动”法治副校长
中学副校长的作用与发挥
两个副校长的家访启思录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香港之旅
展与拍
香港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