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017-09-20 19:00张家珍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个位新课程情境

张家珍

新课程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人本主义倾向,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略谈这一问题。

首先,创设问题情景,诱发探索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证明,学生无论学习哪门课程都需要有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和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置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五年级“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中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向学生介绍说: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只看数的个位,那能被3整除的数也看个位行吗?这是,学生各抒己见争论不一,学生有的说行,个位上是3、6、9就行,有的说不行,如个位上是16、26的数就不行。然后经过验证发现,是3的倍数的数的个位数各种情况都有,不能只看个位,显然不能再用看个位的方法来判断。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这样的提问环境中被激发出来,个性得到了张扬 ,潜能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开发。于是教师讲述了能被3整除得数的特征是各个位上的数的和如果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一结论。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层层设置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 ,产生求知的欲望,從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已有得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探索,实现了学习的在创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其次,重视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般认为,知识是人们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人类在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结晶。但这个认识的结果只是一种静态的知识,而其形成的过程却要复杂得多。为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索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感的美的真谛。例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我让每一位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折圆纸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就得到出了“在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的结论。在这里我们不但领路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感悟到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掌握了知识,学生这样动手思考学到的知识更巩固,更便于灵活利用解决实际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最后,教学始终渗透人文气息,培养健康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得关系总带有一定的情感因素。为了克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矛盾,我一直主张以情感为纽带,注重人文教育,使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主动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如我在教学数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时,我让学生自编应用题;在公式的应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应用题。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学生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自由、总重、信任和理解等情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和创新的乐趣。在这种交织着情感与智慧的课堂理念中。学生获得了各方面的满足,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是情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除此之外我还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行设计问题情境,研究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学生的参与性也大大的提高,这样在知识的获取上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通过不断的教学与实践,我越来越觉得在教学中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育的人本主义,注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的发展,才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要求,真正走进新课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位新课程情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学习100以内的数三要点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