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一年级语文阅读课的实践性

2017-09-20 21:15干芳洁
新课程·小学 2017年8期

干芳洁

摘 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有效地提高一年级语文阅读课的实践性是至关重要的,而要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课的实践性,主要从“教什么”和“怎么教”出发。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本体性知识;语文实践性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有效地提高一年级语文阅读课的实践性是至关重要的,而要提高學生语文阅读课文学习中的实践性,主要从“教什么”和“怎么教”出发。

一、一年级语文阅读课教什么

语文阅读课文应该教学生什么知识,学生又应该学习什么知识,其实落脚点就是本体教学内容与非本体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根据标准对三维目标的阐述,我们可以把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划分成两个大类: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类教学内容并不是语文课程一科独担的,而是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所以,一年级语文阅读课文教学,必须以本体性知识教学为目标。

然而,现实表明,现阶段小学的阅读课文教学大多数以非本体性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这不仅异化了语文课程性质,而且容易造成教师对课文的过度解读,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实践少,造成了学生对阅读课文低效学习的局面。

阅读课文重要的是让学生会阅读。当前,我们的阅读课文教学就把学生放在了分析层面,这就导致对课文的过度分析,造成学生不是学着用课文,只是作为分析者分析它。课堂上教师的过度分析,挤压了学生的实践时间。

要改变当前状况,我们就要把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于本体教学目标,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如何定位,以一年级下册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为例。

我们在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时候,就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这篇课文属于童话故事,课文所在单元学习重点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而这需要通过朗读来感受,避免进行理性分析。朗读要重点练习读好角色的对话、读出儿童诗的情趣。“读好人物的对话”具体落实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中,课文第3自然段以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构成段落,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根据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备课就要注意不能深入分析课文,而是要多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知道怎样联系上下文知道词语的意思,怎样来角色朗读。

二、一年级语文阅读课怎么教

有效提高一年级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效率,重点是要有效提高实践性。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怎么教”的问题,吕叔湘先生强调“讲解、练习、示范”的作用。“讲解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要做到“少而精,少讲、精讲”,做到“讲为练服务”。因此,多练习、多实践,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的基本途径。他特别强调“教师的语文实践对学生的示范作用”。

所以,语文阅读课离不开“讲解、示范、练习”,怎样让一堂课做到“讲解、示范和练习”,我以《荷叶圆圆》为例。

这堂课里,“讲解部分”,我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语言现象的基本概念,理解课文中的“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的含义,以及动物们的动作“躺、立、蹲、游”,通过图文结合与生活常识,学生理解很快。“示范部分”,我主要放在句子模仿上,模仿“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引导学生说类似“水珠圆圆的,亮亮的”这些句子。到了“练习环节”,分两个小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运用训练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基本概念。比如用“摇篮、停机坪”等来造句,学着摆“蹲、眨着、立”动作,以及模仿“亮晶晶、呱呱地、游来游去”说相似的词语。第二部分是综合运用,组织学生运用语言材料交流思想。这个环节里孩子们准备了头饰,他们戴着头饰上台表演,表演不仅要还原句子,还要有理解,刚开始时孩子们有些拘谨,经过不断调整,他们越来越自信,表演也越来越好,我相信经过他们自己的表演,《荷叶圆圆》不再是单纯的一篇课文,而是加入了他们创作的新作品。

通过自己的摸索,我越来越感觉到小学一年级阅读课要把本体性知识放在首位,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有实践的时间,敢于实践、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大大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J].文字改革,1963.

编辑 高 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