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减少危害理念下的家庭戒毒治疗

2017-09-20 19:32李力
法制与经济·上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戒毒

李力

[摘要]2008年实施的《禁毒法》确立了五种戒毒模式,然而近年来吸毒人数居高不下,戒毒失败而复吸的比例也较高,因此应该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对已有的戒毒模式进行完善和补充。家庭戒毒虽然不在《禁毒法》确立的戒毒模式之中,但是对于戒毒过程却具有巨大的意义,其不仅是生理上的治疗,更是在心理上的劝慰。减少危害理念旨在减少和降低毒品使用对个人、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和风险。文章运用禁毒政策中的减少危害理念来指导家庭戒毒治疗过程,以期实现在追求科学戒毒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吸毒对健康、社会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减少危害理念;家庭治疗;戒毒

2008年施行的《禁毒法》改变了以往由劳教戒毒和强制戒毒组成的羁押戒毒模式,形成了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自愿戒毒或康复、药物维持治疗五种戒毒措施组成的多元戒毒模式。然而,截至2015年底,我国现有吸毒人员234.5万名(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复吸(成瘾)人员127.6万名,占54.4%。尽管国家每年都对禁毒、戒毒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吸毒、复吸的人数还是居高不下。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完善戒毒模式,让戒毒效果进一步提升。戒毒实际上是一个打破生理依赖和解除心瘾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运用“减少危害”理念来加以指导家庭戒毒,提高戒毒成功率,降低复吸倾向。

一、减少危害理念

减少危害(harm reduction)源于西方国家,是指应用各种措施和方法减少吸毒给个人健康、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危害,但是并不必然要求减少毒品的消费量。减少危害理念的特点是除了对毒品使用的预防外,更致力于对吸毒者所可能产生的危害的预防。减少危害理念秉承的是实际的、现实的价值追求,既争取彻底消除危害的措施和方法,但也承认无法完全消除危害的现实存在,并在不能彻底消除危害的情形下追求能使危害降至最低的措施和方法。

减少危害理论在艾滋病蔓延威胁上升,以及注射吸毒者被发现之后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这一理论可在药物使用领域找到踪影。在毒品领域,减少危害理念作为减少毒品总体使用量的补充手段,其基于毒品使用者不顾世界各国防止毒品成瘾的巨大努力而继续使用毒品。这一理念也认可部分毒品使用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或者不愿意拒绝使用毒品的现实情况下,为其提供有助于减少伤害自己、他人或社会的风险的环境和氛围。

减少危害理念在我国香港地区也有实际运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将harm reduction翻译为缓减毒害(缓害),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代表之一就是“缓害”宣传运动,宣传中称,缓害是以公众健康利益为前提,目的是缓减毒品对个人及社会带来的损害。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已经有大量的实践在践行减少危害理念。

二、家庭戒毒治疗的意义

在《禁毒法》所确立的五种戒毒模式中,并没有家庭戒毒这一概念,但这并不代表否认家庭在戒毒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戒毒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吸毒人员不再吸毒,更是要用无尽爱心、责任心去唤醒戒毒人员的良心、自信心,促使他们自觉转变思想,正视自己的过去,重拾信心,返回社会,重新获得健康的人格,这种无私的爱和关心,永不言弃的执着,只有家人才能做到。

实际上,吸毒成瘾也是一个家庭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从家庭内部找到缘由。有研究显示,家庭环境或存在的多种缺陷是导致吸毒者吸毒的重要原因。家庭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破裂、父母行为习惯、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以及家庭成员对吸毒的态度等都可能成为吸毒成瘾的原因。而当家庭成员中有人吸毒成瘾之后,将会对家庭造成极大的影响,包括经济负担加重、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恶化、家庭声誉变差等等。因此,在戒毒过程中,家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庭是戒毒者最可靠的经济支撑。虽然吸毒的过程会对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但是在戒毒过程中,家庭也是戒毒者最坚实的经济后盾。有资料显示,很大一部分海洛因依赖者为无固定职业人员,购买毒品的资金从家庭获得。这些人员在戒毒的时候依然需要家庭的经济支持,特别是没有生存技能,无法在社会立足的吸毒者,更是需要家庭的支撑才能走出吸食毒品的阴影。毋庸置疑,家庭是戒毒者在戒毒过程中必要的经济后盾。

其次,家庭是戒毒者在戒毒过程中重要的精神支撑。吸毒者往往会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在吸毒后其社交圈也被受到限制,甚至遭到周围人的非议,这将对吸毒者本身就较为脆弱的精神状态产生进一步的打击,冲击其戒毒的意志力,严重影响戒毒积极性。

最后,家庭成员也是戒毒者在戒毒过程中最有效的监督者和配合者。家庭作为戒毒者日常相处的环境,能够时刻受到家庭成员的监督与配合。科学系统的戒毒过程应该包括生理戒毒、心理脱瘾以及融入社会三个过程,在每一个过程中,家庭都将会是监督戒毒者坚持下去的最大力量。家庭成员愿意比其他人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帮助戒毒者完成戒毒过程,愿意牺牲更多来达到这个目标。同时,家庭成员对戒毒者也是最为了解和熟悉,能够有效地结合戒毒者的实际来配合完成戒毒。

不论是《禁毒法》所确立的五种戒毒模式中的哪一种,家庭对戒毒者的重要性都不言自明。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自愿戒毒过程中,家庭将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三、減少危害理念在家庭戒毒治疗中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一)减少危害理念并不代表纵容吸毒人员放弃戒毒矫治,而是站在另一个视角对戒毒、禁毒工作的理解。毒品具有巨大的危害是为世人所公认的,人们对毒品普遍存在排斥痛恨的观念。减少危害理念对毒品的态度仍然是竭力抵制的,但与普遍观念不同的是,减少危害理论是站在毒品所造成的危害的角度来对待禁毒工作,这一点体现在戒毒过程中的就是尽可能地减少毒品的危害,同时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戒毒,重视毒品危害减少的结果而不是禁绝毒品的过程和方式。

(二)减少危害理念在家庭戒毒治疗中的运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阶段暂时无法完全控制毒品流入的客观实际。目前在我国多种戒毒模式下,仍然客观存在着严峻的禁毒、戒毒形势,而减少危害理念是对现实形势的一种适当“妥协”。虽然完全消除毒瘾才是戒毒的最终目标,但在当前环境下,我们不可否认无论是家庭或者社会都无法抽出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来完成这样沉重的任务,也无法一劳永逸地扭转现实严峻的形势。因此,应认清现实的情况,准确抓住减少毒品危害的严重性这一关键,在追求完全摆脱毒瘾,回归社会的同时,坚持减少危害理念,将戒毒过程中的危害降到最低。endprint

(三)家庭戒毒治疗中坚持减少危害理念并不会降低社会对毒品的容忍度,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对禁止毒品的补充。当前我国禁毒戒毒工作面临着各种考验,各类型的戒毒模式效果不甚明显,一方面除了继续采取对毒品零容忍的态度,坚持完善已有的各型戒毒模式;另一方面也需要从减少危害理念的视角来审视已有的戒毒模式,寻找更高效便捷的途径以实现禁毒戒毒的目的。

四、减少危害理念在家庭戒毒治疗中的运用

(一)关沙酮代替法

美沙酮为合成的长效阿片类药物,由于其特有的药理学作用而被广泛地用于阿片类成瘾的治疗。美沙酮治疗分为短期脱毒治疗和长期维持治疗,时间从21天到3个月不等。美沙酮维持治疗始于1963年,有调查表明,在对接受治疗者进行的追踪观察显示,其中71%的戒毒者获得了稳定工作或进学校读书,与其它治疗方案比较具有突出的优越性。作为替代药物,美沙酮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使用充分剂量时可以减少或消除依赖者对阿片类药物的渴求;同时美沙酮与同类药物间具有交叉耐受性,使得随后使用的阿片类药物的作用降低或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服用美沙酮期间可防止再使用毒品,而且,用药后没有欣快感,故不会出现因自身给药而达到中毒的状态。

(二)针具交换计划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静脉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重要原因,针具交换计划就是针对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的行为而开展的以预防艾滋病及其他血液传染病为主要目的的疾病预防计划。在针具交换计划中,静脉吸毒者可以将用过的注射器换取由项目免费或低价提供的新的清洁注射器,从而增加清洁注射器的可获得性,降低使用不洁注射器及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的频率。针具交换计划是预防因共用不洁针具而引起的艾滋病及其他血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三)家庭底线设置法

在家庭戒毒治疗中,家庭始终是戒毒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不论在经济支撑还是在精神支持上,家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作为戒毒模式之一,家庭仍然需要坚持杜绝毒品的目的,不能對戒毒者的行为进行无条件容忍,而是应该设置明确的底线并告之戒毒者,超过底线应该立即采取措施。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戒毒人员复吸一次便要强制戒毒,这一设置有待进一步讨论,但是必须有一个熔断机制的存在,底线的设置可以防止家庭成员对戒毒者的无条件纵容,提升戒毒计划的有效性。

(四)家庭内部安全防御机制

即使是戒毒者的家庭成员,也会面临着来自戒毒者伤害的危险,因此需要对家庭成员进行一定的保护。这体现在对家庭设施的设置、应急程序的制定上。具体来说,如果戒毒者的行为表现出较高的危险倾向,那么有必要设置安全保护方式,如,紧急撤离出口、紧急报警电话和紧急求救等。可以针对戒毒者设置,也可以针对戒毒者的家庭成员设置,目的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相对分离的空间。同时,对家庭成员需要制定一定的应急程序,以便在紧急情况时对外发出求助信号,获得帮助。在设置防御机制的时候应当坚持人性关怀的特点,避免采用牢笼式限制等方式对戒毒者进行隔离,尽可能地避免戒毒者产生抵触情绪,以避免对戒毒效果的不必要限制。

(五)其他爱好代替法

回归社会是戒毒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一方面需要让戒毒人员消除对社会的抵制心态,让戒毒人员有足够的信心重新踏入社会。另一方面也需要让戒毒人员具备重返社会的必要技能,在戒毒过程中需要加强必要的技能培训,使戒毒人员有能力应对未来在社会中的生存。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戒毒人员的其他兴趣爱好,作为转移戒毒人员对毒品依赖的辅助手段。

减少危害理念已经在世界各地有所应用,国外的经验证明实施减少危害理念政策之后不仅不会增加吸毒者的人数,而且更能有效地控制爱滋病的蔓延。减少危害理念政策在我国也已经有很多的实践。如果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家庭戒毒治疗的过程中,将会更加有效地提升戒毒效果,减少毒品危害。

完全消除毒瘾是最佳效果,这也是戒毒的最终目标,但是毕竟戒毒是一个过程,可能会有反复,所以在追求完全摆脱毒瘾,回归社会的同时,作为家庭而言,应当运用减少危害理念,将戒毒过程中的危害降到最低,家庭成员随着戒毒者一起成长,提高对毒品的认识,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缓解并消除家庭中对戒毒的不良因素,促进戒毒者回归社会。在配合国家禁绝毒品的政策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和降低戒毒者对健康、经济、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最终达到全社会禁绝毒品这样一个美好的目标。

[责任编辑:农媛媛]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戒毒
家庭治疗对躯体化障碍临床效果的干预研究
国内外青少年药物滥用家庭治疗的研究回顾与反思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家庭治疗在社区戒毒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首现象浅析
论自愿戒毒:法规范、定位与制度创新
不抛弃,不放弃
从“白粉妹”到“戒毒明星”
精神疾病家庭治疗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