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可不是创可贴式响应

2017-09-21 05:24
环球时报 2017-09-21
关键词:创可贴河长河道

香港《南华早报》9月20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河长”如何治理被污染的河道经过试点的“河长制”正在全中国推广,但是一些人说,此举未能触及污染的源头。

夹浦是太湖岸边一个纺织小镇。数年来,居民对镇上河流严重污染的投诉从一个部门被踢到另一个部门。但如今,治污责任只落到两人身上——镇上的“河长”。中国水利部数据显示,截至上月底,中国有2万名河长(主要职责是组织河道巡查、回应群众投诉)。北京去年决定为中国每条河道设立一名“管家”后,预计全中国还将新增河长数百万人。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导致中国社会不稳定因素,北京正寻求平衡污染控制和经济增长。绿色和平组织称截至2015年底,1/3中国地表水不适合人类使用,仅去年中国政府就拨付130亿元人民币用于水污染控制。

数据显示,自实行河长制后,长三角地区水质得到改善。但同时,很多城镇居民抱怨,钱花了不少,进展却不大。有人说,河长制只是提供了“创可贴”式的响应,忽略了导致污染的根本原因。过去6年间,作为河长制发源地的江苏水质明显改善,被列为适合人类使用的地表水已从2011年的35.5%增加到2016年的63.9%。但上海水质情况过去几年出现恶化。

中国的河长是各级干部,他们的名字和手机号印在河岸公示牌上。董政(音)是一名志愿河道管理员。他说最头痛的事是,他利用周六日或节假日检查河道时,河长们正在休假,“他们经常会说在外地,没法立即处理情况。我理解……但这会导致效率低下。”

不管怎样,河长制实施前,河道治理工作由很多部门负责,一遇到投诉便相互推诿。专家说,人人有责,就是人人无责。从这个意义上说,河长制减少了推卸责任。它具有意义的另一原因是,告诉民众,中国政府对河道治理是认真的。▲

(作者曼迪·左,传文译)

猜你喜欢
创可贴河长河道
年终总结来了!
受伤的书
弯道之妙
撮粮之术(下)
河道里的垃圾
水利部部长为“记者河长”点赞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分析
你不知道的创可贴
奇特的创可贴
“河长”不只是写在公示牌上的名字